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外周血mtDNA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09:43
目的:创伤后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综合症已成为全球青壮年的首要死亡原因,细菌未甲基化CPG-DNA结构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导致失控性sirs的关键环节,mtDNA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细菌类似,通过TLR-9激活NF-κB通路并产生炎症因子,本文主要观察严重创伤大鼠外周血中mtDNA的表达变化,观察mtDNA含量与损伤程度的关系以及应用氯喹及PDTC对炎性指标和重要器官的影响。 方法:第一部分,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的制备:1双股骨干骨折大鼠模型的制备;2.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模型的制备;3.双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模型的制备。第二部分将大鼠分为4组:1.单纯双股骨干骨折组(n=21)2.单纯失血性休克组(n=21)3.双股骨干骨折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组(n=21)4.对照组(n=3)第三部分将大鼠分为4组:1.双股骨干骨折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氯喹(10mg/kg)组(n=21)2.双股骨干骨折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氯喹(30mg/kg)组(n=21)3.双股骨干骨折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PDTC(30mg/kg)组(n=21)4.双股骨干骨折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PDTC(120mg/kg)组(n=21)后两部分分别在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观测外周血中TNF-α、IL-10、IL-6、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NF-κB亚单位p65mRNA、I-κBmRNA、TLR9mRN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mtDNA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肺、肾、肠的病理学变化。实验资料采用均数±标准误(x±s)表示。所有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 结果: 1.改进后的双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造模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好,能较好的模拟临床高能量创伤;2.创伤后的3组大鼠血液中mtDNA的含量,血中IL-6、TNF-a的含量均呈现出高峰并在随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IL-10出现逐步下降而后逐渐升高趋势,但几种因子浓度升高的幅度在三组动物中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失血性休克+股骨干骨折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单纯失血性休克组和单纯双股骨干骨折组;3.线粒体DNA与损伤程度关系:损伤越重,外周血线粒体DNA浓度越高,炎症因子浓度越高。肺组织损伤积分越高,,可作为损伤程度的预警指标;4.严重创伤大鼠外周血的线粒体DNA浓度与炎性指标和肺组织中p65mRNA、TLR-9mRNA呈现正相关;5.p65mRNA、I-κB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6.氯喹与PDTC浓度越高,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越低,肺组织损伤积分越低,器官损害越轻,但是氯喹与PDTC的阻滞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线粒体DNA与损伤程度关系:损伤越重,外周血线粒体DNA浓度越高,炎症因子浓度越高,肺组织损伤积分越高。氯喹和PDTC均能对严重创伤大鼠起保护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641;R-332
本文编号:137995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641;R-332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实验目的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严重创伤大鼠线粒体DNA的的释放规律及对炎症因子和主要组织器官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氯喹与 PDTC 对严重创伤大鼠保护效应的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文东,周红,郑江,夏培元,秦孝建,鲁永玲,刘晓禄;大肠杆菌DNA对小鼠致死作用的初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姚咏明,盛志勇;我国创伤脓毒症基础研究新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379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799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