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Smad7的N端结构域(NTD)蛋白质的折叠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类Smad7的N端结构域(NTD)蛋白质的折叠性质研究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Smad7 抑制型Smad Smad7的N端结构域 TGF-β信号通路 蛋白质折叠性质
【摘要】:Smad7是一种重要的抑制型Smad蛋白,它主要通过竞争受体调控型Smad与细胞膜上I型TGF-β受体之间的结合,来调节TGF-β受体的泛素化和降解,对TGF-β信号通路起负调节作用。Smad7的N端结构域(NTD)在介导Smad7与E3泛素连接酶Smurf2和E2泛素结合酶UbcH7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是我们对它的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特性知之甚少。 本论文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类Smad7氨基酸序列的折叠倾向性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二级结构预测和多物种间抑制型Smad序列对比得到预测的Smad7-NTD蛋白的性质特征。然后我们构建一系列删除不同长度N端序列和中间预测Loop序列的重组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生物化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Smad7的N端前20个左右的氨基酸影响Smad7-NTD蛋白的可溶性,它的删除会造成蛋白质不溶或聚集,因此推测这些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折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生物信息和生物化学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Smad7-NTD的N端存在一个不参与折叠的无规Loop结构,这个Loop的存在导致Smad7-NTD蛋白易降解,而删除这段Loop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使蛋白更适用于后期结晶实验的研究。 同时本论文对另一种抑制型Smad蛋白Smad6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结构预测与Smad7相似,但是对其蛋白质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对序列与其他R-Smad高度同源,但是功能却不一样的Smad2-MH1结构域进行了纯化与初步结晶研究,表达了删除部分氨基酸残基且性质稳定、可用来做结晶的Smad2-MH1重组蛋白。
[Abstract]:Smad7 is an important inhibitory Smad protein, which binds to type I TGF- 尾 receptor mainly through competitive receptor regulated Smad. To regulate the ubiquific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TGF- 尾 receptors. The N-terminal domain NTD of Smad7 plays a negative role in TGF- 尾 signaling pathway. It plays a key role in mediating the interaction of Smad7 with E3 ubiquitin ligase Smurf2 and E2 ubiquitin binding enzyme UbcH7.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biological properties. Firstly, the folding tendency of human Smad7 amino acid sequence was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Combining the prediction of secondary structure with the comparison of multiple species inhibitory Smad sequences, we obtained the properties of predicted Smad7-NTD proteins. Then w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N-terminal sequences and intermediate sequence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To predic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f Loop sequ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20 amino acids in the N-terminal of Smad7 affected the solubility of Smad7-NTD protein. These amino acid residues may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tein folding and can be seen from the results of bioinformatics and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There is a random Loop structure in the N-terminal of Smad7-NTD which does not participate in folding. The existence of this Loop leads to the degradation of Smad7-NTD protein. The removal of this Loop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tein and make the protein more suitable for later crystallization experi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another inhibitory Smad protein Smad6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prediction of Smad6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mad7. However, the properties of its protein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nd the sequence is highly homologous to other R-Smad. However, the Smad2-MH1 domain with different function was purified and crystallized, and some amino acid residues were deleted and the properties were stable. Smad2-MH1 recombinant protein can be used to make crystal.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喜,牛忠英,赵守亮,高杰,李萍;Smad7在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23内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中的作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2期
2 尤燕舞,丁国华,陈铖;苯那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3 霍艳英,张开泰,项晓琼,李邦印,徐勤枝,段瑞峰,胡迎春,李刚,吴德昌;Smad7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促增殖作用[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4 蔡旭伟,杨健,傅小龙;含Egr-1启动子和Smad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J];中国癌症杂志;2004年05期
5 陈谦学,邵步云,郑虎,吴立权,黄乔春,叶应湖;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6 张国,王天才,唐望先,王颖,李勤,梁扩寰;肝纤维化大鼠星状细胞Smad3、Smad7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7 阮艺华;刘海林;;Smad7与肝纤维化[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年03期
8 潘姝,利天增,李叶扬,陈晓东,谢举临,徐盈斌,祁少海;积雪草甙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Smad7蛋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陈源文,李定国,吴建新,陈颖伟,陆汉明;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05期
10 张浩,刘伏友,刘映红,龙志高,吴鼎文,敖翔,陈仙花;TGF-β1刺激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内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威;Li.Allen G.;Wang.Dongyan;Goumans.Harie-José;ten Dijke.Peter;Wang.Xiao-Jing;;Smad7过度表达干扰了毛囊的发育和分化[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宋婀莉;田瑞;马素参;高友鹤;;PDZ结构域低丰度配体的筛选方法[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单璐;童宇峰;冯银钢;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无脯氨酸突变体的溶液结构及骨架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于长清;沈楠;周建华;;宿主天然抗逆转录病毒蛋白TRIM5α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明炜;王恩多;;亮氨酰-tRNA合成酶CP1结构域对于种属间tRNA~(Leu)的识别至关重要[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傅成波;杜延顺;黄秉仁;谢云飞;苑玉和;白氡;崔迎彬;;TRAF6与RanBPM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于冰;缪泽鸿;蒋轶;李美红;杨娜;李婷;丁健;;c-Jun的非转录功能:与ODD结构域结合地阻断缺氧诱导因子HIF-1泛素化降解[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刘慧萍;柴玉波;陈苏民;王志珍;;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结构域的克隆与活性研究[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刚;邰付菊;骆娟;郑勇;李学宝;;两个新的棉花基因在NaCl胁迫下的表达调控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贾卫;金伯泉;张新海;杨琨;朱勇;刘雪松;李琦;;CD226(PTA1)分子D1结构域参与NK和CTL的功能[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医学院;颜宁研究组在《自然》发文[N];新清华;2011年
2 吴一福;四军医大首次发现人脑抑癌新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 彭德倩;我科学家发现谷类“大个子”基因[N];解放日报;2006年
4 白毅;我国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及蛋白功能转化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北京德宝群兴科贸有限公司 刘晓凯;营养因素对动物体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调控机理[N];中国畜牧报;2004年
6 记者 项铮;单抗可能成为靶向性强的肿瘤药物[N];科技日报;2005年
7 胡建和 陈永耀 王自良 谢庆阁;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本版编辑;血友病:“玻璃人”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庄新茂;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N];中国畜牧报;2005年
10 ;海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益民;三个含SCAN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基因ZNF191、ZNF396和ZNF397研究[D];复旦大学;2002年
2 何华伟;肌酸激酶结构域相互作用与活性中心极性微环境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周晓丽;蛋白质结构域重组构建新功能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素平;Smad7通过干扰Smad-DNA复合物的形成抑制TGF-β信号[D];清华大学;2006年
5 刘奕彤;Ccd1激活Wn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D];清华大学;2010年
6 毛大庆;野油菜黄单胞菌感光相关基因功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于鸿;Smad7过表达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代谢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文钦;草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基因和γ-干扰素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吴勃;人源蛋白Vav2和Arap3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阮建彬;组蛋白甲基化位点结合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人类Smad7的N端结构域(NTD)蛋白质的折叠性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莉;羟基喜树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及Smad7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3 许维;Smad7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范晓军;喉鳞癌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和Smad7表达及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夏思思;海洋放线菌氨基酸腺苷化结构域的克隆、表达和酶活性测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梁琳;颗粒裂解肽抗菌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和生物活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7 冯丽园;糖肾宁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对TGF-β_1/Smad7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明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阶段尿液中Smad7水平的测定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迎宾;TGF-β1和Smad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华北煤炭医学院;2010年
10 唐自钟;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同源和异源结构域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1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38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