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烧伤创面治疗药物药效学评价动物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2-27 12:35

  本文关键词: 烧伤 铜绿假单胞杆菌 感染 模型 动物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研制稳定、规范的烧(烫)伤创面模型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模型,为烧伤创面治疗药物药效学评价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方法:1、稳定的烧(烫)伤动物模型的筛选及建立采用恒温水浴锅及恒温恒压烫伤仪,根据致伤效果筛选出最稳定、规范的致伤方法;致伤动物采用SD大鼠、昆明小鼠及新西兰大白兔,筛选烧(烫)伤创面的动物模型。(1)大鼠烧(烫)伤创面模型的制备:实验动物120只SD大鼠,致伤仪器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致伤温度80℃,致伤压力为烫伤棒自重0.5kg,烫头面积4cm~2。致伤部位:大鼠后肢股骨上端为中心点,每侧各制作一个烧伤创面,左右对称。致伤时间3、4、5、6、7、8、9、10、11、12、13、14s(每时相点10只)。伤后24h取右侧创面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观察左侧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左侧创面愈合时间,根据创面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筛选浅二度,深二度的创面致伤时间。 (2)小鼠烧(烫)伤创面模型的制备:实验动物120只昆明小鼠,致伤仪器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致伤温度80℃,致伤压力为烫伤棒自重0.5kg,烫头面积2cm2。致伤部位:小鼠后肢股骨上端为中心点,每侧各制作一个烧伤创面,左右对称。致伤时间3、4、5、6、7、8、9、10、11、12、13、14s(每时相点10只)。伤后24h取右侧创面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根据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筛选浅二度,深二度的创面致伤时间。 (3)大白兔烧(烫)伤创面模型的制备:实验动物24只新西兰大白兔,致伤仪器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致伤温度80℃,致伤压力为烫伤棒自重0.5kg,烫头面积8cm2。致伤部位:大白兔脊柱两侧,左右对称,每侧制作5个创面。致伤时间3、4、5、6、7、8、9、10、11、12、13、14s(每时相点2只)。伤后24h取12只兔创面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根据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筛选浅二度,深二度的创面致伤时间。 2、大鼠烧(烫)伤创面感染模型的制备:另取36只SD大鼠,并随机分为浅二度、深二度组,每组18只,按照前述方法与筛选的致伤时间分别制成浅二度、深二度创面。伤后即刻在2组大鼠一侧创面分别接种0.1ml含1×10~9、1×10~7、1×10~5cfu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的菌液(每种菌量6只大鼠),在另一侧创面涂抹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细菌后1,2,3,5,7,14d检测并计算痂下细菌含量,取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菌种;记录2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根据动物模型的创面致伤情况确定出最合适的致伤方法是运用恒温恒压烫伤仪致伤,最稳定、规范的烫伤创面模型动物为大鼠。 2、根据组织学检查、创面愈合时间(6s组为14.2±1.5d,8s组为19.8±1.6d)筛选出烫伤6s及8s分别为浅二度和深二度创面致伤时间。 3、浅二度组大鼠仅接种1×10~9cfu细菌创面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深二度组接种1×10~9cfu、1×10~7cfu细菌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前者浸润更为明显。 4、创面细菌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杆菌。浅二度组接种各种菌量创面痂下细菌含量菌小于10~5cfu/g;而深二度组接种1×10~9cfu细菌创面接种14天d内均高于10~5cfu/g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5、浅二度大鼠接种1×10~9、1×10~7、1×10~5cfu细菌创面和生理盐水对照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值分别为1.26,0.29.1.07,P0.05);深二度组大鼠接种1×10~9cfu细菌创面愈合时间较生理盐水对照创面明显延长[(22.5±1.0)d与(19.4±1.6)d,t=2.73,p0.05]。 结论1、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致伤大鼠,可制备稳定、规范的烧(烫)伤创面动物模型。 2、大鼠浅II°烫伤创面模型致伤条件: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烫头面积4cm2、烫头温度80℃,致伤压力为烫伤棒自重0.5kg,烫伤时间为6s。大鼠深II°烫伤创面模型致伤条件: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烫头面积4cm2、烫头温度80℃,致伤压力为烫伤棒自重0.5kg,烫伤时间为8s。 3、大鼠深II°烫伤创面接种1×10~9 cfu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27853,是用于感染创面防治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烫伤创面感染模型,该模型稳定、重复性较高。
[Abstract]:Objective : To develop a stable and standardized burn wound model and burn ( scald ) wound infection model to provide a reliable animal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urn wound . Methods : 1 銆,

本文编号:1542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42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