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对信息传播动力学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 迁移 信息传播 阈值 敏感度分析 持续性 出处:《中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年来,人员迁移对信息传播动力学的影响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两个区域之间人员相互流动的流感传播模型和隐性知识传播模型。 第二章研究两个城市之间人口相互流动的具有出生死亡的S-I-R流感传播模型,获得了该模型基本再生数,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基本再生数与移出率之间的关系作了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人口适当迁移可以有效控制流感爆发。 第三章针对两个中小型企业,研究两个企业之间人员相互流动的带有双线性发生率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获得了该模型基本再生数,对该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并对基本再生数与移出率之间的关系作了敏感度分析;针对两个大型企业,研究两个企业之间人员相互流动的带有标准发生率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获得了该隐性知识在企业中一致持续存在或消失的阂值。结果显示,员工适当迁移可以有效促进或抑制隐性知识在两个企业中传播。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fluence of personnel transfer on the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nfluenza transmission model and tacit knowledge transmission model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S-I-R influenza transmission model with birth death is studied, and the basic regenerative number of the model is obtain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is carried ou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asic regeneration and the rate of migration shows that the appropriat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utbreak of influenza. In the third chapter, for tw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tacit knowledge transmission model with bilinear occurrence rate is studied, and the basic regenerative number of the model is obtained,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are carried ou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asic regeneration and the removal rate is made, and the tacit knowledge transmission model with standard occurrence rate is studied for the two large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 employee migr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or restrain the transmission of tacit knowledge in two enterpris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11;O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志良,张菊平;一类具有常数移民的SIR和SIS组合流行病模型[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熊诗杰;时域统计分析在疾病传播动力学中的应用[J];物理;2004年12期
3 樊志良;传染系数为β(N)且具指数出生的SIR传染病模型[J];中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官亚宜;;班氏丝虫病传播动力学的简单确定性模型[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1年04期
5 张庆军,张绍清,彭国平,石远富,,李明柏,欧承志;与马来丝虫病传播动力学有关的蚊媒参数调查[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6 张丽萍,王延松,谭立静;具有年龄结构的离散流行病模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刘畅,丁光宏,龚剑秋,王凌程,珂张迪;SARS爆发预测和预警的数学模型研究[J];科学通报;2004年21期
8 ;热带病/寄生虫病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及其应用研讨班[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1期
9 吴开t-,吴开琛;应用疟疾传播数学模型比较疟疾与丝虫病的传播动力学及防治效应[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3期
10 徐文雄,张仲华;预防接种情况下非线性饱和接触率SIR流行病模型动力学性态研究[J];工程数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翔;;复杂动态网络传播动力学[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2 吴子松;徐亮;蒋朝东;杨羽;山建忠;毛勇;万学祥;李莉;时锐戈;邹融;Justin Remais;邱东川;辜学广;R.C.Spear;;应用标记重捕技术研究长丘山区钉螺生态的报告[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3 徐祥德;张胜军;陈联寿;魏凤英;;台风涡旋螺旋波及其波列传播动力学特征:诊断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熊诗杰;;疾病传播的时域特征及其危险性判据[A];全国复杂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5 陈桂生;李德毅;;基于数据场的复杂网络级联失效传播模型[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周涛;杨锐;任捷;柏文洁;汪秉宏;;具有相同感染能力的病毒传播模型行为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殷晓蓉;;现代期刊与国际大都市的互动关系——以美国《纽约客》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方锦清;;序言[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9 张丽萍;王惠南;;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在血吸虫病预测中的应用[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诗杰;伍卫平;;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昌友 通讯员 雷华忠 雷玉洁;项目单位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N];玉溪日报;2010年
2 记者 潘春燕 通讯员 雍晓岩;市疾控中心应邀参加世界艾滋病大会[N];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忠伟;结核病时空传播模型与危险因素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王拉娣;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吴庆初;复杂网络同步与传播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林;复杂网络的SCALE-FREE性、SCALE-FREE现象及其控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赵薇;SICU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监测及传播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科赞;复杂动力网络上的同步稳定性与传播行为分析[D];上海大学;2009年
7 孙仁诚;复杂网络性质及传播动力学行为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郭树敏;传染性疾病传播机制与控制的系统研究[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9 王开发;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杨瑜;几类生物数学模型的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宏淼;迁移对信息传播动力学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2 孙新民;一类在两斑块内有人口迁移并带有治疗的肺结核模型[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3 苏小娟;几类甲型H1N1流感SEIRS斑块模型的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闫银翠;考虑免疫作用和细胞内时滞的病毒动力学性态[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中祥;HFMD数学模型的动力学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桂花;一类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与计算机仿真[D];中北大学;2005年
7 宋伊琳;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中的地方病阈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嘉龄;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霞;具有两类病毒株的HIV感染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徐芳;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传染病模型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4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