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汉族、藏族和维族人群RH基因非编码区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12:26
本文关键词: Rh表型 RHD基因 RHCE基因 SMP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测序 汉族 藏族 维族 出处:《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1.比较研究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Rh表型分布特征。 2.研究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SMPI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3.研究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SMP1基因SNPs与RhC/c抗原、RHC/c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4.探索中国汉族、西藏藏族和新疆维族人群RHD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RhD阴性机制之间的相关性。 5.研究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RHD和RHCE基因第4内含子序列特点及结构。 6.弄清中国人RHD基因和RHCE基因非编码区多态性,探究中国人Rh血型系统的遗传机制,比较研究不同民族间Rh血型系统遗传学背景差异。 方法: 1.分别采用Anti-D、Anti-C、Anti-c、Anti-E、Anti-e单克隆抗体鉴定Rh表型。用IgM型单克隆抗体鉴定RhD抗原为阴性者用改良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进行确认。 2.在原有测序基础上,针对RHD和RHCE基因之间的SMP1基因多态性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n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SMP1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并用测序方法进行验证。 3.应用PCR-SSP方法对RHD基因的上游、下游和杂合的三个Rhesus盒(Rhesusbox),以及RHD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对部分样本检测结果进行测序验证。 4.应用双向测序拼接技术对RHD基因和RHCE基因第4内含子序列进行研究。 5.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 1.20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中国汉族样本共检出DCCee(55.00%)、DCcEe (29.00%)、DCcee(7.00%)、DccEE(5.50%)、DccEe(3.00%)和dccee(0.50%)6种表型,其主要单体型频率DCe(0.730)DcE(0.215)dce(0.055),基因频率D(0.993)e(0.785)C(0.730)c(0.270)E(0.215)d(0.007)。 2.5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西藏藏族样本共检出DCcEe(54.00%)、DCCee(28.00%)、 DccEE(8.00%)、DccEe4(8.00%)和DCcee(2.00%)5种表型,主要单体型频率DCe(0.560)DcE(0.390)Dce(0.050),基因频率D(1.000)e(0.610)C(0.560)c(0.440)E(0.390)d(0)。 3.中国汉族SMPI基因第7外显子nt1351C和nt1351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39刷0.261,nt1726A和nt1726G的基因频率也分别为0.739和0.261;西藏藏族SMP1基因第7外显子nt1351C和nt1351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860和0.140,nt1726A和nt1726G的基因频率也分别为0.860和0.140。西藏藏族人群nt1351C基因频率高于汉族人群(x2=6.36,P0.05),nt1351T基因频率低于汉汉族(x=6.36,P0.05);西藏藏族人群nt1726A基因频率高于汉族人群(x2=6.36,P0.05),nt1726G基因频率低于汉族(x2=6.36,P0.05)。 4.中国汉族SMPl基因第7外显子基因型为1351CC、1351TT和1351CT的频率分别为0.550、0.071和0.379;中国汉族SMP1基因第7外显子基因型为1726AA、1726GG和1726AG的频率也分别为0.550、0.071和0.379;西藏藏族SMP1基因第7外显子基因型为1351CC、1351TT和1351CT的频率分别为0.263、0.140和0.600,1726AA、1726GG和1726AG的频率也分别为0.263、0.140和0.600。中国汉族人群1351CC和1726AA两个基因型频率均高于西藏藏族人群(x2均为9.77,P均小于0.01),中国汉族人群1351CT和1726AG两个基因型频率均低于西藏藏族人群(x2均为9.28,P均小于0.01),中国汉族人群1351TT和1726GG两个基因型频率与西藏藏族人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x2均为0.01,P均大于0.05)。 5.18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中国汉族样本中表型为RhCC、Rhcc和RhCc者分别有101例、16例和65例。101例表型为RhCC样本中,100例样本(99.01%)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1例样本(0.99%)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T和nt1726G;16例表型为Rhcc的样本均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T和nt1726G,其中3例(18.75%)样本还能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65例表型为RhCc的样本中,64例(98.46%)均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nt1351T、nt1726A和nt1726G,其中1例(1.54%)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 6.18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中国汉族样本中基因型为RHCC、Rllcc和RHCc者分别有100例、16例和66例。100例基因型为RHCC样本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T和nt1726G;16例基因型为1Hcc的样本均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T和nt1726G,其中3例样本(18.75%)同时还能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66例基因型为RHCc的样本中,65例(98.48%)均能检测到SMPI基因nt1351C、nt1351T、nt1726A和nt1726G,1例(1.52%)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 7.5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西藏藏族样本中表型为RhCC.Rhcc和RhCc者分别有13例、8例和29例。13例表型为RhCC的样本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未检测到SMPl基因nt1351T和nt1726G;8例表型为Rhcc的样本均检测到SMP1其因nt1351T和nt1726G,其中4例(50%)样本同时还能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29例表型为RhCc样本中,27例(93.10%)均能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nt1351T、nt1726A和nt1726G,其中2例(6.90%)只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 8.5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西藏藏族样本中基因型为RHCC, RHcc和RHCc者分别有13例、8例和29例。13例基因型为RHCC的样本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未检测到SMPl基因nt1351T和nt1726G;8例基因型为RHcc的样本均能检测到SMPl基因nt1351T和nt1726G,其中4例样本(50%)同时还能检测到SMPI基因nt1351C和nt1726A;29例基因型为RHCc样本中,27例(93.10%)均能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nt1351T、nt1726A和nt1726G,2例(6.90%)只检测到SMPl基因nt1351C和nt1726A。 9.7例RhD阴性西藏藏族样本中,3例表型为RhCc且基因型为RHCc的样本同时能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nt1351T、nt1726A和nt1726G,4例表型为Rhcc且基因型为RHcc的样本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T和nt1726G,未检测到SMP1基因nt1351C和nt1726A。 10.20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RhD阳性中国汉族样本中,189例样本(94.50%)只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和downstream box(即RHD基因型为RHD+/RHD*),11例样本(5.50%)同时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box(即RHD基因型为RHD+RHD-);5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RhD阳性西藏藏族样本中,47例样本(94.00%)只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和downstream box,3例样本(6.00%)同时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50例随机非血缘关系RhD阳性维族样本中,45例样本(90.00%)只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和downstream box,5例样本(10.00%)同时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RHD+/RHt+基因型频率间比较,汉族与藏族、汉族与维族、藏族与维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x2=0.04,P0.05;x2=0.71,p0.05;x2=0.14,p0.05);RHD+/RHD基因型频率间比较,汉族与藏族、汉族与维族、藏族与维族之间也均无统计学差异(x2=0.04,P0.05;x2=0.71,P0.05;x2=0.14,P0.05)。 11.228例RhD阴性汉族样本中,164例样本(71.93%)只检测到RHD基因的hybrid box(即RHD基因型为RHD/RHD);63例样本(27.63%)同时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1例样本(0.44%)只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和downstream box;70例RhD阴性维族样中,59例样本(84.29%)只检测到RHD基因的hybrid box,11例样本(15.71%)同时-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7例RhD阴性西藏藏族样本中,6例样本(85.71%)只检测到RHD基因的hybrid box,1例样本(14.29%)同时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RHD+/RHD-基因型频率间比较,汉族和维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4.08,0.01P0.05),汉族和藏族、藏族和维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x2=0.12,,P0.05;x2=0.2,P0.05);RHD/RHD基因型频率间比较,汉族和维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4.34,0.01P0.05),汉族和藏族、藏族和维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x2=0.14,P0.05;x2=0.2,P0.05)。 12.6例汉族弱D型样本均能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42例Del型样本中,41例样本均能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 downstream box和hybrid box,1例样本只检测到RHD基因的upstream box和downstream box。 13.424例RHD基因型为RHD+/RHD+/RHD样本(含200例RhD阳性汉族、50例RhD阳性藏族、50例RhD阳性维族、6例弱D、42例Del型、64例RhD阴性汉族、11例RhD阴性维族和1例RhD阴性藏族)均能检测到RHD基因启动子区/1个多态性位点,而所有229例基因型为RHD-/RHD-的RhD阴性样本(包括164例RhD阴性汉族、59例RhD阴性维族和6例RhD阴性藏族)均未检测到RHD基因启动子区4个多态性位点。 1/1.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RHCE基因第4内含子全长均为1078bp且序列相同,均包含一个Alu序列;RHD基因第4内含子全长426bp且序列也相同,RHD基因第4内含子与RHCE基因第4内含子相比缺失652bp。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RHCE基因和RHD基因第4内含子序列与白种人的一致。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RHCE基因第4内含子与日本人RHCE基因第4内含子相比,中国人有3个碱基插入和2个碱基替换的差异,碱基插入和替换均发生在RHD基因缺欠的652bp序列内。 结论: 1.西藏藏族人群Rh表型分布特征与汉族人群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 2.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SMPl基因第7外显子具有1351CT和1726AG多态性。汉族人群SMPI基因第7外显子nt1351C和nt1726A基因频率均低于西藏藏族人群,nt1351T和nt1726G的基因频率均商于西藏藏族人群。汉族人群SMP1基因第7外显子1726AA和1351CC基因型频率均高于西藏藏族人群,1351TT、1726GG、1351CT和1726A6基因型频率均低于西藏藏族人群。 3.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SMP1基因第7外显子nt1351C和nt1726A连锁,nt1351T和nt1726G连锁。 4.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nt1351C和nt1726A与RhC抗原,以及与RHC等位基因关联,nt1351T和nt1726G与Rhc抗原,以及与R1tc等位基因关联。 5.中国汉族、西藏藏族和维族人群RhD阳性样本RHD基因型以RHD/RHD+纯合子为主,RhD阴性样本RHD基因型主要为RHD/RHD+纯合子。 6.不管表型为RhD阳性、RhD阴性、弱D型,还足Del型个体,只要其RHD基因序列全在或部分存在,则均能检测到RHD基因启动子区4个多态性位点;表型为Rh1)阴性且RHD基因全缺失个体均检测不到RHD基因启动子区4个多态性位点。 7.在RHD基因和RHCE基因序列长度和结构方面,中国汉族和西藏藏族人群一致,且与白种人相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华友,兰炯采;人类Rh血型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4年03期
2 周华友,兰炯采,王晓珠,樊红,孟庆宝,张印则,王从容;人RHD基因结构研究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8期
3 赵桐茂;估计Rh基因组合体频率的两种简易方法[J];遗传学报;1979年02期
4 周华友;白旭华;张印则;王从容;曹琼;兰炯采;;中国汉族和维吾尔族RHD基因结构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2期
5 熊文;邵超鹏;李雪梅;周一炎;;Rh血型DEL表型RhD蛋白表达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551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519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