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以壳聚糖纳米微球为载体的Crisp1-DNA避孕疫苗的制备及体外表达

发布时间:2018-03-10 04:33

  本文选题:Crisp- 切入点:避孕 出处:《生殖医学杂志》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构建以壳聚糖纳米微球为载体的Crisp1DNA疫苗,对其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并评估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毒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risp1,以复凝法制备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CS/DNA NPs),用透射电镜以及凝胶阻滞分析对其相关物理学、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然后将载Crisp1DNA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转染至COS-7细胞,检测其细胞毒性,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纳米粒形态较均一,平均粒径为189.3nm,Zeta电位约为+0.2mV。凝胶阻滞分析显示壳聚糖微粒可将DNA疫苗完全阻滞于加样孔中并保护DNA质粒不降解。MTT试验显示壳聚糖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脂质体组(P0.01)。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CS/DNA NPs能在COS-7细胞中有效表达Crisp 1抗原蛋白。结论由壳聚糖纳米微球介导的Crisp1DNA疫苗,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地表达,且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发展安全有效的DNA避孕疫苗打下了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Crisp1DNA vaccine based on chitosan nanospheres and determine its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Methods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cDNA3.1-Crisp1, constructed in our laboratory,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Crisp1DNA vaccin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gel arrest were used to block the expression and cytotoxicity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DNA3.1-Crisp1.Methods the expression and cytotoxicity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DNA3.1-Crisp1 were evaluated in COS-7 cells. Analysis of its related physic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was measured, and then the chitosa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Crisp1DNA vaccine were transfected into COS-7 cells to detect their cytotoxicity.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morphology of nanoparticles was uniform.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189.3 nm 路DNA potential was about 0.2 MV. Gel block analysis showed that chitosan particles could block the DNA vaccine completely in the sample hole and protect DNA plasmid from degradation. MTT test showed that the cell survival rate of chitosa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posome group.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showed that CS/DNA NPs could effectively express Crisp1 antigen protein in COS-7 cells. It can be expressed effectively in eukaryotic cells and has less cytotoxicity,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ffective DNA contraceptive vaccin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01306)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涛,李富荣,周汉新;阿霉素纳米微球靶向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年10期

2 王安训;李苏;丁学强;潘仕荣;;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特性[J];中国肿瘤临床;2006年01期

3 李晶;汪森明;;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年06期

4 张文君;刘芹;;新型多西紫杉醇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年08期

5 谢宇;尚晓娴;蒋丰兴;胡金刚;颜流水;;壳聚糖纳米微球对牛血清蛋白的包封和缓释效果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12期

6 宋存先,朱振峰,杨菁,孙洪范,冷希岗,武莉,唐丽娜,王彭延,Robert Levy;载药纳米微球在血管组织中的吸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余东升,黄洪章,李苏,王安训,潘朝斌,王建广,潘仕荣;转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纳米微球的制备[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1期

8 陈璋;张婵;郭羽;张晓艳;赵良启;;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阿霉素缓释纳米微球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献清;詹永华;穆士杰;刘志新;胡兴斌;安群星;黄晓峰;;新型左旋棉酚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02期

10 施锋,吴敏,林德明;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在磁场中磁感应的发热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山献松;张幼维;吴承训;;明胶纳米微球的丝肽负载和释放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2 宋岩;杨清彪;战乃乾;于苗;李耀先;;含卟啉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孙雨薇;倪忠斌;黄晓华;刘晓亚;陈明清;;铽(Ⅲ)-酰胺类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初探[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4 邬娟;张洪斌;张琦;;可德胶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胡勇;蒋锡群;;壳聚糖—二氧化硅空心纳米微球的制备[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郭睿;张乐洋;蒋锡群;;通过“绿色”方法制备高分子-金复合纳米微球[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陈孟婕;陈新;;负载紫杉醇丝蛋白纳米微球的研究制备[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丁丹;蒋锡群;;可生物降解的明胶-聚丙烯酸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王子妤;林梅;王琼;张东生;;三硫化二砷纳米微球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谭颖;徐昆;王丕新;;热诱导淀粉基纳米微球向微囊泡的转变[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廖勇斌;苏州纳米微球演绎“科技神奇”[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宗文雯邋实习生 凌昕瑶;纳米微球“小身材”蕴藏“大智慧”[N];苏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拉坦珠拉(ALTANGEREL ALTANZUL);新型生物相容性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siRNA递送效率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李彦艳;壳聚糖油酸复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孟庆男;聚合物辅助合成具有壳层结构的纳米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武永涛;基于有机纳米微球的复合水凝胶的设计制备与功能构筑[D];东华大学;2011年

5 汪(山献)松;基于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的自组装[D];东华大学;2008年

6 朱陵君;小檗胺与紫杉醇纳米微球的构建及其体外协同抑瘤效应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刘杰;生物降解聚酯作为抗癌药物和基因载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林英;高分子纳米复合造影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鲁中;高分子纳米给药体系的构建及抗肿瘤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燕萍;TiO_2及其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阁;基于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淀粉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骜p,

本文编号:1591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591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