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电荷对ssDNA与红细胞结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2 18:28

  本文选题:红细胞 + 电荷 ; 参考:《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改变红细胞电荷性质,克服因红细胞与单链DNA均带负电荷而引起的排斥力,达到单链DNA易与红细胞靠近并特异结合的目的。方法以不改变红细胞电荷性质的生理盐水及低离子强度液反应介质为对照组,使用凝聚胺溶液反应介质为试验组,在室温下与ss DNA孵育30 min,并定量检测各组结合于红细胞的单链DNA拷贝数。结果在生理盐水、LISS液、凝聚胺溶液反应介质中,与红细胞结合的单链DNA拷贝数分别为(4.22±2.17)×10~7/μL、(6.13±5.50)×10~7/μL、(8.54±2.97)×10~(10)/μL(n=9)。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凝聚胺溶液反应介质中,携带负电荷的ssDNA可更好地与红细胞结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结合于红细胞的单链DNA拷贝数量级数可提高10~3拷贝/μL。
[Abstract]:Objective to change the charge-property of erythrocytes and overcome the repulsive force caused by the negative charge in both erythrocytes and single-stranded DNA.Methods the normal saline and the medium of low ionic strength solution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lyamine solution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Ss DNA was incub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30 min, and the copy number of single strand DNA binding to erythrocytes in each group was measured quantitatively.Results the copy numbers of single strand DNA binding to red blood cells in normal saline / Liss solution and polyamine solution were 4.22 卤2.17 脳 10 ~ 7 / 渭 L ~ 6. 13 卤5.50 脳 10 ~ (7) / 渭 L ~ (8. 54 卤2.97) 脳 10 ~ (10) ~ 10 ~ (10) / 渭 L ~ (9) DNA, respectively.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es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P0.05.Conclusion in the medium of polyamine solution, ssDNA with negative charge can better bind to red blood cell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ingle strand DNA copy number ord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by 10 ~ 3 copies / 渭 L.
【作者单位】: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血液中心;
【分类号】:R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宁;;用单链DNA转化植物细胞[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1期

2 ;Study of MMLV RT-Binding with DNA us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5年09期

3 ;Immobilization and hybridization of DNA based on magnesium ion modified 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label-free PAT gene fragment detection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7年04期

4 谭倩倩;;二巯基苯并咪唑自组装金电极检测和识别ssDNA的电化学传感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4期

5 ;Asymmetric PCR method in generation of HBV ssDNA for pyrosequencing[J];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9年01期

6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peeling a DNA molecule on substrat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5年03期

7 乔惠丽;陈媛媛;文祯中;毕利军;阚云超;;SSB蛋白与ssDNA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可视化研究(英文)[J];生物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8 郑荣;LiAc/ssDNA/PEG法高效转化酵母[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秦玉静,刘世利,鲍晓明,高东;高效的酵母完整细胞转化法[J];生物技术;1997年03期

10 ;Study on the 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angiogenin and aptamer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柏林;章大鹏;邹丹丹;汪海林;;E.coli RecA蛋白在ssDNA上的协同组装及其调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汪海林;李涛;章大鹏;;溶液体系RecA蛋白在单链DNA上的组装分析及其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3 孟朝阳;娄蓓蕾;孙欣;屈锋;赵新颖;;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肠杆菌原生质体与ssDNA库作用的结合常数[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4 李华;郭霞;郭荣;;ssDN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的生成[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Qun Tang;Yan-Ping Liu;Ang Gao;Xiao-Min An;Xiao-Xue Yan;Dong-cai Liang;;RecOR complex including RecR N-N dimer and RecO monomer displays a high affinity for ssDNA[A];第四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姜东成;;单链DNA在吡咯电化学聚合过程中的掺杂效应[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Xiao-Xue Yan;Dong-Cai Liang;;Research progress of RecFOR pathway in our group[A];第四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秦莲花;马占忠;胡忠义;;结核分枝杆菌CE融合蛋白ssDNA适配子的鉴定[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高志贤;王红勇;房彦军;宁保安;周焕英;晁福寰;;压电基因传感器的分子自组装固定化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旭;吩噻嗪类药物与DNA相互作用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涛;聚合物膜与自组装膜制备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任文丹;SOSS1复合体组装及ssDNA识别的结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刘峥;DNA复制叉重启相关蛋白DnaT-ssDNA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姜先凯;DNA分子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张旭志;基于碳纳米管及离子液体增敏效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制、表征与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芳;特异性结合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2的ssDNA适配子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红霞;SOSS1和ZNHIT1/SRCAP参与同源重组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Parviz Ashtari;基于微米和纳米颗粒的新型磁分离方法[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ssDNA的固定化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瑞英;基于AuNPs和LC的Pb~(2+)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郝旭东;类BRC6肽的合成及与RAD51-ssDNA复合物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马昀;水溶性聚噻吩荧光探针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阮伊丽;寡核苷酸同源重组技术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优化[D];江南大学;2016年

6 杨宇;磁性富集荧光法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蔡迪;基于表面力仪云母表面生物分子吸附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黄蓉蓉;特异结合乙肝e抗原的核酸适体的筛选及其检测应用[D];东南大学;2016年

9 谭倩倩;基于固体电极修饰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10 黄大明;基于硒化物量子点标记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0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740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