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控福氏志贺菌毒力的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福氏志贺菌 +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 参考:《复旦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摘要】:志贺菌(Shigella)为革兰阴性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侵入结肠粘膜。在我国,细菌性痢疾是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的第三大传染病,血清型以福氏2a型为主。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以及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志贺菌在临床上呈现多重耐药,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率极高,甚至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目前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率也不断上升,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治疗策略加以应对。以抑制细菌毒力为思路可为新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志贺菌侵袭宿主细胞、在细胞间扩散并释放毒素,是其致病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毒力与它的黏附力、侵袭力、肠毒素、调控蛋白等有关,涉及多种致病因子,其中PhoP-PhoQ对志贺菌毒力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但其对毒力的调控机制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 本课题的目的为研究福氏志贺菌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其毒力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首先对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Sf301毒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HeLa细胞福氏志贺菌侵袭实验和小鼠角结膜志贺菌感染实验,研究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毒力的影响,并利用Real-timePCR比较PhoQ抑制剂作用前后福氏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福氏志贺菌Sf301株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基因突变株,利用已HeLa细胞侵袭实验及豚鼠角结膜感染实验,比Sf矽301与phoP-phoQ敲除突变株的毒力变化。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比较Sf301与phoP-phoQ突变株毒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探讨PhoP-PhoQ双组分系统对志贺菌毒力的调节作用。 第一章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鉴于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志贺菌中普遍存在,我们对志贺菌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Shigella flexneri2a str.301中phoQ基因与其它6株志贺菌株的同源性均大于99%;在其它革兰阴性菌中,Shigella flexneri2a str.301与Escherichia coli及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 serovar Typhi的同源性均大于76%。PhoQ在革兰阴性菌中表达双组分系统中的感应蛋白,蛋白全长包含486aa,编码跨膜的组氨酸蛋白激酶,PhoQ的氨基酸序列在志贺菌中的同源性大于99%;在其它革兰阴性菌中的同源性大于85%。Shigella flexneri2a str.301中phoP基因与其它6株志贺菌株的同源性均大于98%;在其它革兰阴性菌中,Shigella flexneri2a str.301与Escherichia coli及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 serovar Typhi的同源性均大于80%。PhoP在革兰阴性菌中表达双组分系统中的反应调节蛋白,蛋白全长包含223aa,编码胞内反应调节蛋白,PhoP氨基酸序列在志贺菌中的同源性大于98%,在其它革兰阴性菌中的同源性大于80%。而与革兰阳性菌的同源性小于32%。 第二章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毒力的影响 PhoQ蛋白具有调控福氏志贺菌毒力的作用,在前期实验中,本课题组以PhoQ为药物靶标筛选获得4个PhoQ抑制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HeLa细胞志贺菌侵袭实验和小鼠角结膜福氏志贺菌感染实验,研究了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毒力的影响。 首先我们检测了4个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生长的影响:分别将终浓度为100μmol/L的PhoQ抑制剂加入Sf9380培养,每隔1h测定sf9380的CFU,连续测定12h。结果显示,4个PhoQ抑制剂对Sf9380的生长均没有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福氏志贺菌感染HeLa细胞模型:将抑制剂(100μmo/L)与福氏志贺菌Sf9380共同培养4h、6h、8h后加入HeLa细胞,侵袭60min后去除细菌,加入庆大霉素以杀灭细胞外的细菌。去除庆大霉素后,加入Triton X-100释放出侵袭入细胞内的细菌,取一定量的Triton X-100涂板后培养,计算出平板上的细菌,得到侵袭入细胞的细菌总数与侵袭细胞的细菌总数的比值来表示侵袭率。结果发现:PhoQ抑制剂与细菌共同培养4h时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的侵袭力没有抑制作用;与细菌共同培养6h时,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的侵袭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细菌共同培养8h时,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的侵袭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确定了抑制剂与细菌相互作用的时间后,我们选取与PhoQ抑制剂作用8h后的福氏志贺菌Sf9380作为实验菌株,侵袭60min后,研究PhoQ抑制剂1、2、3和4对福氏志贺菌Sf9380侵袭力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福氏志贺菌Sf9380经抑制剂1(12.5μmol/L)、2(25μmol/L)、3(100μmol/L)作用后,对HeLa细胞的侵袭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抑制剂4(100μmol/L)不能抑制Sf93S0对HeLa细胞的侵袭力。进一步为了验证筛选出的PhoQ抑制剂对细菌侵袭力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与福氏志贺菌PhoQ同源性较高的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研究PhoQ抑制剂对沙门菌侵袭HeLa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剂1、2、3均能抑制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侵袭(p0.01)侵袭率分别为0.89×10-2、1.564×10-2、0.036×10-2,而抑制剂4则不能抑制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侵袭,侵袭率为5.7×10-2,沙门菌的侵袭率为6×10-2。 我们采用小鼠角结膜志贺菌感染模型,比较了PhoQ抑制剂1、2、3和4对福氏志贺菌Sf9380毒力的抑制作用:将PhoQ抑制剂与福氏志贺菌Sf9380共同培养8h后,取3×108的细菌滴入小鼠角膜内,于感染后24h、48h、72h、96h分别观察小鼠角结膜感染情况,结果发现:抑制剂1(12.5umol/L)、2(25umol/L)和4(100umol/L)能够明显抑制Sf9380所引起的小鼠角结膜炎症反应,降低24h和48h时的急性角膜结膜炎症程度,并加快炎症恢复速度,72h后炎症明显减弱(P0.05);抑制剂3(100umol/L)在24h可降低炎症程度(P0.05)但不能减弱48h时的炎症程度。 进一步,我们利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PhoQ抑制剂对Sf9380毒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抑制剂处理的Sf9380相比,经抑制剂1(12.5μmol/L)、2(25μmol/L)和3(100μmol/L)处理的Sf9380中,ipaA、 ipaB、ipaC、ipaD、ipaH、mxiA、virB及virF的转录水平均下降,而经抑制剂4(100μmol/L)处理的Sf9380中,ipaA、ipaB、ipaC、ipaD、ipaH、mxiA、virB及virF的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提示,PhoQ抑制剂可以一定程度的抑制福氏志贺菌的毒力,且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福氏志贺菌毒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第三章phoP-phoQ对福氏志贺菌毒力的影响 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中的一个重要的毒力调控单元,可调控多种毒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在研究PhoQ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侵袭HeLa细胞的影响中,我们在发现PhoQ抑制剂能够抑制福氏志贺菌对HeLa细胞的侵袭力,同时也发现Sf301野生株对HeLa细胞的侵袭力较低。因此,我们首先对Sf301野生株的毒力进行恢复,以便于下一步毒力的比较:我们利用在易感动物中连续传代以提高细菌毒力的方法,将Sf301野生株在易感动物豚鼠角膜内连续传代,以提高其毒力。经豚鼠角膜内的2次传代,5/301的毒力明显提高:接种细菌48h后出现脓性分泌物,72h后角膜表面混浊,呈灰白色,评分由“++”提高到“+++”。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Sf301与Sf301毒力恢复株(Sf301Fv)的生物学特性。与Sf301相比,Sf301Fv的生长曲线有所改变:Sf301Fv在1-2h为延迟期,3-4h为对数生长早期,5-6h为对数生长中期,7-8h为对数生长晚期,9-12h为平台期。Sf301则在1-2h为对数生长早期,3-6h为对数生长中期,7-8h为对数生长晚期,9h-12h为平台期。通过HeLa细胞侵袭实验比较Sf301与Sf301Fv的毒力:与Sf301株相比,Sf301Fv对HeLa的侵袭力由5×10-6提高到2.6×10-3。进一步我们比较Sf301与Sf301Fv在对数生长早期、中期、晚期的毒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毒力相关基因的变化较明显:cpxA、icsA (virG)、ipaA、ipaB、ipaC、 mxiA、 phoR、 slyA、virB、virF、wzzE、ycfC转录水平上调明显;envZ、ipaD、ompC、ompF、rep转录水平下调。结果表明Sf301经易感豚鼠传代,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所获得的5/301Fv毒力明显提高,可以用于研究phoP-phoQ对福氏志贺菌毒力影响。 在恢复了5/301野生株毒力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福氏志贺菌phoP-phoQ敲除株。由于对5/301野生株进行毒力恢复后,Sf301的一些毒力基因发生变化,为了明确phoP-phoQ对福氏志贺菌毒力的影响,我们对Sf301及Sf301Fv分别进行phoP-phoQ的敲除。我们利用pSB890质粒构建phoP-phoQ敲除质粒:根据NCBI公布的Sf301的基因组序列(NC_004337),设计ΔphoP-phoQ的上下游同源臂。由于Sf301及Sf301Fv对pSB890携带的Tet抗性基因耐药,故需要在敲除质粒中加入抗性基因。在筛选了抗生素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构建了含有phoP-phoQ基因上下游片段(同源臂)的敲除质粒pSB89ΔAphoP-phoQ。在此基础上,将amp抗性基因插入质粒pSB89ΔAphoP-phoQ中,构建质粒pSBS9ΔAphoP-phoQ-amp。进一步通过两次同源重组得至phoP-phoQ敲除株。 在构建了Sf301ΔphoP-phoQ与Sf301Fv ΔphoP-phoQ的基础上,我们比较了Sf301、Sf301ΔphoP-phoQ、Sf301Fv及Sf301Fv ΔphoP-phoQ的生长情况: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的生长曲线相似,在1-2h为延迟期,3-4h为对数生长早期,5-6h为对数生长中期,7-8h为对数生长晚期,9-12h为平台期;Sf301与Sf301ΔphoP-phoQ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在1-2h为对数生长早期,3-6h为对数生长期中期,7-8h为对数生长晚期,9h-12h为平台期。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Sf301、Sf301ΔphoP-phoQ,Sf301Fv及Sf301Fv ΔphoP-phoQ的生化特性:与Sf301相比,Sf301ΔphoP-phoQ的ARA(阿拉伯糖)的反应由阳性变为阴性,同时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也有相似的改变,其余反应Sf301与Sf301ΔphoP-phoQ, 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均相似。进一步我们比较两对敲除株的耐药性:与Sf301Fv相比,Sf301Fv ΔphoP-phoQ对萘啶酮酸及链霉素的耐药性提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性下降,这与Sf301与Sf301Δ Δphop-phoQ的改变相似。 在此基础上利用已建立的HeLa侵袭实验,分别比较Sf301与Sf301Δphop-phoQ及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对HeLa细胞的侵袭力,结果以侵袭入细胞的细菌总数与侵袭细胞的细菌总数的比值来表示。结果显示,与Sf301Fv相比,Sf301Fv ΔphoP-phoQ对HeLa细胞的侵袭力明显下降,由2.6×10-3下降到4.9×10-5。这与Sf301与Sf301ΔphoP-phoQ改变的趋势一致。同时,我们通过豚鼠角结膜感染实验,观察豚鼠角结膜炎的严重程度,比较Sf301与Sf301ΔphoP-phoQ及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对豚鼠角结膜的侵袭力。感染过程中分别观察24h、48h及72h豚鼠角结膜感染情况并评分。结果发现,与Sf301Fv相比,Sf301Fv ΔphoP-phoQ对豚鼠角膜的感染力明显下降,Sf301Fv ΔphoP-phoQ没有引起豚鼠的角膜炎症,评分由“+++”下降为“一”。这与Sf301株与Sf301ΔphoP-phoQ改变的趋势一致:与Sf301相比,Sf301ΔphoP-phoQ对豚鼠角膜的感染力明显下降,不能引起豚鼠的角结膜炎,而Sf301引起的豚鼠角结膜炎较严重,有脓性分泌物。 在观察了Sf301与Sf301ΔphoP-phoQ及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变化后,我们分别比较Sf301与Sf301ΔphoP-phoQ及Sf301Fv与Sf301Fv ΔphoP-phoQ在对数生长早期、中期、晚期的毒力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毒力相关基因的变化较明显,转录水平下调的基因有:icsA(virG)、ipaA、ipaB、ipaC、ipaD、mxiA、ompC、virB,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的基因有:cpxA、ipaH、ompF、ompR、phoB、slyA、sodB、wzzE、ycfC。提示phoP-phoQ通过对一些毒力相关基因的调控来影响志贺菌的毒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78.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刘敏;郝玉庆;刘娅玲;;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2 黄志洲;何杨帆;郭进强;陈雪梅;;G_2/M期阻滞因素及常用诱导方法[J];广东医学;2015年04期
3 汪巧;;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08期
4 刘志香;崔红利;刘正一;王寅初;崔玉琳;刘兆普;秦松;;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Synechocystis sp. PCC6803 under low-temperature stress[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4年02期
5 李宏波;赵立斌;;二元信号系统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5年08期
6 王大成;秦文明;李娜;姚德强;叶盛;张荣光;朱平;施蕴渝;施一公;柳振峰;张凯;朱平;杨娜;许瑞明;秦燕;王艳丽;江涛;李雪梅;王祥喜;高福;施一;刘迎芳;邵峰;吴蓓丽;;结构生物学研究在中国[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年10期
7 张丽;邵峰;;病原菌效应蛋白翻译后修饰宿主免疫防御通路[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年10期
8 郑学明;;沙门菌毒力效应蛋白对宿主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J];生命的化学;2015年01期
9 许景升;吴茂森;何晨阳;;水稻白叶枯病菌TonB-Dep-Rec蛋白家族成员Tdrxoo的功能鉴定[J];微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10 许景升;吴茂森;何晨阳;;水稻白叶枯病菌双组分调控系统应答调节子基因gacAxoo的功能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珑;整体调控子PhoP直接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胞内生存能力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2 张穗生;十字花科黑腐病菌colRS双组分调控系统基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娜仁;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的克隆及马铃薯抗病品种紫花白抗晚疫病机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4 胡晓鹏;支原体小GTP结合蛋白类似片段(SGLP)与宿主细胞Rac1和Stat3相互作用及其功能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孔伟娜;铜绿假单胞菌中Ⅲ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高小攀;志贺氏菌VirB蛋白激活毒力基因转录的分子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程保平;大豆疫霉效应分子Avh331抑制MAPK介导的植物防卫反应促进病原菌侵染[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
本文编号:1915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91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