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几种降脂减肥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04 19:03

  本文选题:动物肥胖模型 + 造模方法 ;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年07期


【摘要】:以肥胖及其相关的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组成的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组首要疾病,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肥胖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有营养性肥胖、精神抑制药致肥胖、维生素D致肥胖、下丘脑损伤致肥胖、双侧卵巢切除致肥胖等。仅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就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家兔等,建模评价指标有体增重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不同的肥胖动物模型,其模型动物、造模方法、肥胖指标高低及用途等均有较大差异,论文系统阐述了降脂减肥研究中常用肥胖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特点,为降脂减肥的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Metabolic syndrome consisting of obesity and its associated hyperlipidemia, atherosclerosis,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has become a group of major diseases that endanger people's health. The establishment of obese animal models is useful for the study of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Development and its mechanis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the modeling methods of obesity animal models include nutritional obesity, obesity caused by mental suppressants, obesity caused by vitamin D, obesity caused by hypothalamus injury, obesity caused by bilateral ovariectomies, and so on. There were mice, rats, guinea pigs, hamsters, rabbits and so on in nutritional obesity animal models. The indexes of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included body weight gain rate,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U, triglyceride TG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so on.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obesity animal models, such as model animals, modeling methods, obesity indexes and their us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modeling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besity anim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reducing fat and reducing weigh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reducing fat and reducing weight.
【作者单位】: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66037)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ZD2014009) 云南省应基-中医联合专项项目(U0120150242)
【分类号】:R-332;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远达,萧正伦,罗炜,黄海鹭;新建一种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物模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2 富琦,陈信义;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新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9期

3 董晓华,张丹参,武海霞;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彭鹏,杜秀平;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概况[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彭炳蔚,任连坤,吴立文;癫沲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年10期

6 焦东亮;倪秀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10期

7 王斌;武汉;刘恒;;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在中医科研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才锐,姜德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9 刘稳;高志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焦剑;刘武;;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跃宏;沈晓艳;曹曼林;;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曹敬丽;黄红云;;痴呆动物模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轶凡;王庆国;;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5 魏玮;;证候动物模型述评[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徐国会;励建安;王彤;周士枋;;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及侧枝循环的动物模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胡连生;李忠卓;刘海军;张铁民;;肝火上扰型耳聋动物模型的实验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苗明三;方晓艳;孙艳红;;气血双虚动物模型的复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秦任甲;;高黏滞动物模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如意;艾厚喜;叶翠飞;李林;;拟抽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萍 丁香;“让我代表动物惩罚你”[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王哲;试述心理学前瞻性记忆模型研究进展[N];吉林日报;2010年

3 张刚强;生物医学和药物研究动物模型规划研讨会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吴丹;新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研制成功[N];健康报;2013年

5 记者 谭欣;创新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裘 索;中医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毛磊;人应该学会与动物共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赵琰 屈会化 王庆国;建立病证结合理想模型的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李荔;牛昱宇:转基因猕猴培育成功[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何世文;我们也是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士[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芝;玉屏银屑方对湿热证型银屑病动物模型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柴亮;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峰;炎症性肠病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成俊;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隰建成;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姜伟洲;基于中医理论的肺阴亏虚、寒邪犯肺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理论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徐冰;常见人体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袁静;两种微生态学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抗菌药物残留安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郭淑贞;血瘀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林晓静;过热复合脂多糖致热射病大鼠动物模型多器官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敏贵;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及Gadd45 α在其损伤修复中作用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2 毛雅琴;幽门螺杆菌国内流行株动物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5年

3 孙志文;病毒介导反义CK13基因对人鼻咽癌HNE1细胞动物模型放疗敏感性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帅杰;前列腺2μm激光切除术后尿道上皮修复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建立[D];遵义医学院;2016年

5 李金轩;一种新型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自噬因子beclin1表达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袁育韬;胃癌原位种植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D];南京大学;2016年

7 崔丹;调节性T细胞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动物模型中免疫机制的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8 陈姣;CR1SPR-Cas9技术构建LCA-Nmnat1小鼠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和PHEX基因新发嵌合突变导致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D];浙江大学;2016年

9 于仁朝;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价[D];蚌埠医学院;2016年

10 刘旭功;Syncytin基因异常表达细胞系构建和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78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978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