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技巧的经验总结
本文选题:大鼠 + 实验经验 ; 参考:《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7年09期
【摘要】: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是一个极其精细的实验过程,在动物实验中,初学者难免会遇到阻碍,笔者有幸进行了整个实验的操作,现就本类实验的经验及遇到的一些挫折进行分享。
[Abstract]:Ra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is an extremely fine experimental process, in animal experiments, beginner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obstacles, the author was fortunate to carry out the whole experiment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of this kind of experiments and some setbacks encountered are shared.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12CB518601)
【分类号】:R-332;R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希富;马康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2期
2 董林旺,董力,张兆奇,马宁,于占久;在体清醒兔反复短阵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年02期
3 司良毅,陈运贞;白介素-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重庆医学;1999年06期
4 彭章平,白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年01期
5 何上游,李元建;补体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药物防治[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5期
6 李春杰,余柏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4年01期
7 邹阳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3期
8 钱立娜;杨玉梅;;心肌缺血再灌注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张蕾;马建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朱莹,傅国胜,单江;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仪;谢中光;;心肌缺血再灌注,有关自由基的几个问题(简报)[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王新宝;黄晓妹;金红芳;杜军保;;二氧化硫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符永恒;单志新;邓宇君;董尧;林秋雄;李晓红;郑卫东;杨敏;余细勇;;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简;;Toll样受体4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5 李运伟;杨国杰;邱春光;韩战营;;Livi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祝晓莹;严晓红;陈世健;袁文俊;;H_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唐志晗;屈顺林;任重;刘录山;姜志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中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的表达[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8 盛西陵;方X;;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L-10、NOS、iNOS的变化[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开宏;心肌也能再生[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智刚;蒽贝素对心脏骤停模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张宏;谷氨酰胺抗高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心肌缺血新模型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王凌燕;rhKD/AP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勇;20-HETE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晓磊;ALCAT1介导心肌肥厚的病理进程及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自噬的机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汪卫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观察及其凋亡机制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张虹;白介素-18融合蛋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增效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永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信号分子p38MAPK作用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邰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Lipo PGE_1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5 黄晓伟;外源性H_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琛;性别差异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D];苏州大学;2014年
7 张慧;腺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70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李馨欣;基因转染RP105抑制TLR4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9 杨波;Testosterone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慢性与急性效应[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8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98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