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皮葡萄球菌LuxS为靶点的反义锁核酸对生物被膜的影响
本文选题:反义锁核酸 + 表皮葡萄球菌 ; 参考:《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升高的主要原因,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作为条件致病菌,一旦形成生物被膜后会粘附在医疗器械和病灶上造成反复感染,难以治疗。以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作为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靶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ibosyl homocysteine lyase,Lux S)是合成自诱导信号分子2(autoinducer-2,AI-2)的关键酶,构成了细菌内依赖Lux S基因产物的AI-2群体感应系统(AI-2/Lux S)。本研究以生物被膜形成初期为时间点,利用反义锁核酸技术阻断表皮葡萄球菌内AI-2/Lux S群体感应系统中的关键酶Lux S基因的表达,比较该基因被阻断前后对其他相关产膜基因的表达、Al-2信号分子的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Lux S m RNA序列设计的两条反义锁核酸序列LNA81和LNA352,相比而言,LNA81的抑制效果更佳,其他与被膜形成的相关基因除σ因子B(sigma factor B,sig B)和细胞间粘附因子AB(intercellular adhesion AB,ica AB)表达量上调外,附属调节子A(staphylococal accessory regulator A,sar A)、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binding protein,fbe)和自溶素E(autolysin E,atl E)的表达量均下调,AI-2信号分子活性在一定时间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由此说明,Lux S基因表达被部分抑制后会影响AI-2信号分子的活性以及其他被膜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AI-2/Lux S群体感应系统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抗产膜型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提供更多有效的潜在靶点和治疗方案。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 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of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is, as a conditional pathogen, once formed, it will adhere to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lesions and cause repeated infec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treat. In recent years, Sribosyl homocysteine lyase (Sribosyl homocysteine lyase) is a key enzyme in the synthesis of self-induced signaling molecule 2autoinducer 2 (AI-2) by using bacterial population sensing system as the target of inhibition of biofilm formation. The AI-2 population sensing system, which is dependent on Lux S gene products in bacteria, is AI-2 / Lux Sch. In this study, antisense locking nucleic acid (ASN) technique was used to block the expression of the key enzyme Lux S gene in AI-2 / Lux S population sensing system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t the early stage of biofilm formation. The effects of this gene on the expression of Al-2 signal molecule and the ability of biofilm forma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block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NA81 and LNA352, two antisense lock-nucleotide sequences designed for Lux S m RNA sequence,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LNA81 in inhibiting LNA81. Other genes related to membrane formation were up-regulated except 蟽 factor sigma factor sig B)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ABAbs.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of A(staphylococal accessory regulator Acansar, aggregation associated protein, fibrinogen-binding protein (fibrinogen-binding protein), and self-lysin Eautolysin Etoatl (E) down-regulated the activity of AI-2 signal molecule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rtial inhibition of Lux S gene expression may affect the activity of AI-2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other membrane related gene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ability of biofilm form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regulatory role of AI-2 / Lux S population sensing system in the biofilm formation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more effective potential targets and treatment for the infection caused by Membrano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o.NZ15019)
【分类号】:R37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瑞红;谢鲲鹏;谢明杰;;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丽;;万古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对形成生物被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年1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汤琦;袁兵;黄云超;郭凤丽;雷玉洁;;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及聚集相关蛋白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2 韩善桥;刘瑾红;;细菌耐药的产生机制与控制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3 华德兴;彭青;黄源春;姚芬;钱元恕;;Ecg/Egcg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MRSA的协同抗菌机制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02期
4 欧元祝;朱于莉;陈洁敏;秦智强;江娟;杨晓梅;瞿涤;;表皮葡萄球菌AtlE蛋白介导生物膜起始黏附的相关机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芸;赵铁梅;王睿;;中国生物被膜相关研究文献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2 刘彤;陈晶瑜;韩北忠;李春雷;;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控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3 叶枫,陈顺存,钟淑卿;呼吸道的生物被膜病[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4 郭生玉,李胜岐,刘勇,孙继梅,周秀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豚鼠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4期
5 李鸿雁,夏前明,李福祥,全燕;呼吸道生物被膜病[J];西南军医;2005年01期
6 王玎;李兴禄;;生物被膜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7 张连波;高庆国;张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1期
8 梁歌宏;宋诗铎;孙二琳;王哲;祁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1年08期
9 金城;;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9期
10 梁林慧;刘德稳;;生物被膜与细菌相关感染的机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中秋;赵光举;;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赵善良;;生物被膜与生物被膜病——呼吸系统致病细菌耐药的又一个问题[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3 卜倩倩;伍勇;;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芸;柴栋;梁蓓蓓;白楠;王睿;;细菌生物被膜研究文献计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原;柯蕊;和平;潘双;李亚明;赵玉杰;杨芬;;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及外排泵系统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金卉;周锐;康名松;罗锐;蔡旭旺;陈焕春;;副猪嗜血杆菌地方分离株和标准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周颖;曲迪;侯征;薛小燕;罗晓星;;RIP衍生物抑制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10 邹彬彬;漆涌;伍勇;;粪肠球菌相关基因,QS-frs系统与生物被膜形成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朝阳医院 张洪玉教授;生物被膜病在作怪[N];健康报;2000年
2 张洪玉;生物被膜病与慢性肺部感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曾立明;细菌盖“棉被”药物难显效[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李聪然 钱皎;密度感知系统研究——为控制PA耐药提供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记者 董敬民;北京局科研工作再传捷报[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光琪;Shewanella oneidensis呼吸作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侯博;TolC在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陆秀红;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转录后全局调控蛋白RsmA_(Xcc)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赵玉林;大环内酯类药物对S.suis体外生物被膜QS系统及毒力因子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磊;RovM和RovA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6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崔冬清;氧浓度变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孔晋亮;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体外和体内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董洪燕;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鉴定、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王瑛;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佳;双J管生物被膜细菌耐药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黄卫锋;以群感效应分子为靶点的鱼腥草素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机制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冯凡;干酪乳酸杆菌代谢物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体外抑菌效果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煜琛;基于群体感应分析对虾优势腐败菌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晓博;猪源粪肠球菌Esp的原核表达及部分LPXTG基序样物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许晶;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体外干预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黄骏;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基因rpoE的鉴定及缺失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张秀平;鸭源鸡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对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吴义龙;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生物被膜特性及形成相关基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孙莉娜;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被膜状态下耐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97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99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