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奶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雄性生殖细胞诱导分化

发布时间:2018-06-09 01:55

  本文选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生殖细胞 ; 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体内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肌肉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等。目前关于人和小鼠BMSCs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已经有大量报道,但关于奶山羊BMSCs报道很少,尤其是奶山羊BMSCs分化为生殖细胞的研究相对较少。山羊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具有生产肉、绒、奶等经济价值,而且奶山羊养殖业是我国的优势畜牧产业之一,所以,利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开展奶山羊的遗传育种以及转基因克隆的研究可能是加速优质高产奶山羊扩繁的捷径之一。为了进一步为奶山羊细胞发育分化、育种及动物疾病模型等研究提供材料,我们开展了以下的试验工作。 1.采用贴壁培养法进行BMSCs的分离和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免疫细胞化学、流式分析、RT-PCR技术等进行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自发分化的细胞及定向诱导分化的神经样细胞、心肌样细胞、生殖样细胞进行检测,并计算生殖样细胞的阳性率。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奶山羊BMSCs为成纤维样细胞,增殖能力强;其表达MSCs和胚胎干细胞(ESCs)的表面标记如OCT4、Nanog、C-Myc和TERT,细胞表面标记CD29、CD44、CD166呈阳性,CD71、CD45、CD34呈阴性;将该细胞制作成类胚体,经自发分化后表达三胚层标志基因:AFP、NSE、β-ⅢTubulin和心肌α-actin;经化学试剂诱导,定向分化为表达β-ⅢTubulin的早期神经样细胞;表达CT3及心肌α-actin的心肌样细胞,出现肌管样细胞;表达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VASA、SCP3和CD49f(α6整合素),其阳性率分别达到35.7 %,24 %和14 %。结果表明所分离培养的BMSCs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奠定基础。 2.用不同转染体系筛选针对BMSCs的最佳转染条件。根据Fugene?HD转染试剂,Lipofecter脂质体转染试剂,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转染结果证明,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效率较好,达44.88 %;不同电压模式:400 V/450 V/500 V/550/650 V/750 V,脉冲时间:3 S;脉冲次数:3次,脉冲间隔:1 min进行细胞电转,实验结果表明低压(U500 V)情况下,电压愈高,存活细胞愈少;高压(U500 V)情况下不稳定。高压情况下利于细胞转染,最高达26.94 %,但细胞容易分化。综合电转和脂质体转染的结果,后期转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BMSCs的pStra8-EGFP转染(BMSCs-Stra8)。 3.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细胞后利用不同的诱导体系,包括RA、睾丸提取液(GE)及组合诱导液(RA+GE)诱导,实验结果表明,与组合诱导、GE诱导相比,诱导7 d后,RA诱导组表达GFP的细胞数量和免疫组化染色表达Stra8的阳性细胞数量呈极显著差异。利用RA单层诱导,诱导第5 d时观察到圆形GFP细胞,后期诱导细胞消失,此后不断有圆形细胞出现,在诱导14 d时出现了精子样细胞。转录水平上表达Stra8和Prm1,蛋白水平上表达GFRα-1, Stra8, VASA, SCP3, DAZL, ACR,细胞周期分析与山羊的精原细胞相似,说明体外诱导BMSCs能够分化为精原细胞,并可能向减数分裂后期发育。 4.制作生精缺陷模型鼠25只,采用曲细精管注射方法将BMSCs注射于生精缺陷模型鼠睾丸,在移植15 d,30 d,90 d时,脱颈致死小鼠,取出双侧睾丸,分别对治疗侧和未治疗侧的睾丸、附睾称重,比较两侧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发育和曲细精管萎缩程度等,实验结果证明BMSCs移植30 d后能够明显促进生精缺陷模型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将BMSCs用CM-DIL(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后采用曲细精管注射生精缺陷模型小鼠睾丸,移植30 d时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定位于曲细精管的基底膜部,且表达PCNA, Stra8, GFRα-1(不表达ACR),说明异体移植BMSCs具有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潜能。
[Abstract]: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 ) are a kind of adult stem cells with multi -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 which can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 muscle cells , chondrocytes , nerve cells , etc .

1 . Separation and culture of bone marrow cells were carried out by adherent cultur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milk goats were detected by mean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 growth curve determination , immune cell chemistry , flow analysis , RT - PCR technique and so 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milk goats were made into fibroid cells ,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CD29 , CD44 and CD166 were detect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cultured bone marrow cells ha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which coul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

2 .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Lipofectamine 2000 transfection reagent , Lipofectamine 2000 transfection reagent and Lipofectamine 2000 transfection reagent show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Lipofectamine 2000 was better than that under high voltage ( U500 V ) .

3 . After transfection of cells with Lipofectamine 2000 , different induction systems were used , including RA , testis extract ( GE ) and combination - induced liquid ( RA + GE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cells expressing GFP in RA - induc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ombination - induced and GE - induced .

4 . Twenty - five mice were injected into the rat testis of spermatogenic defect model mice by the injection method of fine tub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30 days of transplantation ,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permatogenic cells and the atrophy of spermatogenic cells were observed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planted cells were located in the basement membrane of the fine tube and the PCNA , Stra8 and GFR 伪 - 1 ( not expressed ACR ) were injected into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tubule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刘军;;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2期

2 张红艳;杨乃龙;;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40期

3 彭琳;王建;卢光t;;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韩雪;刘洪臣;王东胜;苏方;孙斌;吴霞;;犬外周血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横向分化潜能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5 马云胜;秦书俭;穆长征;;人脐血CD44~+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化潜能的初步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8期

6 周明辉;张晓薇;李莉;;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年07期

7 陈秉耀;侯树勋;祁彦霞;阕海萍;刘少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的维持培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6期

8 曲静;张稷;於葛华;孙万平;张洪涛;惠国桢;张学光;;人脐血MSCs的分离培养及向神经的诱导分化[J];江苏医药;2006年10期

9 金光鑫;吴德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6年05期

10 杨键;洪毅;董浩;张宪娣;姜树东;;神经节苷脂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关伟军;马跃辉;;鸡胚心脏isl1~+祖细胞分离培养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方华;李林凤;庞全海;关伟军;马月辉;;北京鸭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扬;李林凤;周作红;关伟军;马月辉;;北京鸭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月琴;王松波;王丽娜;朱晓彤;高萍;束刚;江青艳;;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成脂诱导分化[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王培蕊;刘亢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诱导分化作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白春雨;李方华;庞全海;关伟军;马月辉;;北京油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艳君;;红景天苷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宋今丹;孙宝栋;正红梅;玉维琴;王芸庆;;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大肠癌细胞的功能改变[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0 郝长来;王敏;唐克晶;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型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体内和体外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根华 记者 陈青;诱导分化 让癌细胞“改邪归正”[N];文汇报;2008年

2 ;诱导分化让癌细胞有了“克星”[N];上海科技报;2008年

3 胡德荣;低氧环境诱导急粒白血病细胞系分化[N];健康报;2006年

4 刘道安;脐血干细胞研究三面出击[N];健康报;2005年

5 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丁一;无锡三院人胚神经干细胞研究获进展[N];科技日报;2006年

6 白毅 顾伟民;黑暗中的一盏明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冯瑶;王振义:500万这样分,心平[N];解放日报;2011年

8 段恩奎;人造精子用于临床不能过于乐观[N];科技日报;2006年

9 郑义;诱导分化开辟肿瘤治疗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王新;昆明植物所首次成功培养地衣型子囊菌[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明艳;山羊毛囊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晓萍;小鼠胚芽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明元;脐血CD133+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抗CD133单克隆抗体的研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张翊华;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糖尿病治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闫迎军;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邢小丽;大鼠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朱敏洁;人参皂甙Rg1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在胚胎干细胞迁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福云;大鼠胎脑神经干细胞及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及其鉴定[D];四川大学;2004年

9 徐卫东;疏肝健脾法对肝干细胞诱导分化及调控机理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10 弥胜利;冻存山羊角膜缘干细胞构造角膜上皮移植及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菲菲;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张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心肌梗死治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段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熊奎州;猪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芬;体外分离培养MSCs定向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D];青岛大学;2008年

6 刘春江;大鼠胎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电穿孔转染[D];中南大学;2009年

7 刘卫鹏;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初步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培;阿仑膦酸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诱导作用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黄林;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肾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徐隋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神经元样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8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1998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