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潜伏细胞和免疫反应的HIV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分析
本文选题:HIV病毒 + 潜伏细胞 ; 参考:《西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潜伏细胞和免疫反应的HIV动力学模型,并且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进行了全局动力学性态的分析.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简要叙述了HIV病毒和抗病毒免疫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所用到的稳定性理论基础知识. 第二章研究了具有潜伏细胞和自调节免疫反应的HIV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局部及全局的动力学性态,建立了稳定的条件,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第三章进一步研究了刺激免疫反应对HIV感染的影响.利用Routh-Hurwitz判据和Lyapunov-LaS 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感染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 第四章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具有潜伏细胞和更一般的免疫反应HIV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自调节免疫反应和刺激免疫反应对动力学性态的影响,并利用Lyapunov-LaS alle不变性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全局动力学性态. 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了相应生物学解释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IV kinetic model with latent cells and immune response is studied, and the global dynamics is analyzed by constructing Lyapunov function.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knowledge of HIV virus and antiviral immunity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tability theory used in this paper. Chapter two studies HIV dynamics model with latent cells and autoregulatory immune response. The local and global dynamic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 was proved. In chapter 3, the effect of stimulating immune response on HIV infection was further studied. Using Routh-Hurwitz criterion and Lyapunov-LaS alle invariance principle, the local and global stability of disease-free equilibrium and infection equilibrium are proved. Epidemic response HIV Kinetic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self-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 and stimulating immune response on the dynamic state, Using Lyapunov-LaS alle invariance principle, the global dynamical behavior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In chapter 5,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biological explan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work are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9;O1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正;;mBBM方程的钟状代数孤立波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黄珈珈;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观察及防护[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3 孟令启;陈庆榆;;基于MATLAB的捕食模型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玉洁;一类四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张群力;董秀娟;;一类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朱柳霞;赵立纯;李海龙;;广义SIRS系统的极点配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王锋;崔宏宇;;判定中心与焦点的一种简明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原新生;张怀涛;;一类三阶非线性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构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王锋;赵玉亮;;一类四阶非线性系统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性判断[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黄珈珈,徐凤珍;艾滋病14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诗杰;伍卫平;;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海江涛;彭灿;;知识创新的动力学模型与组织知识管理战略的选择[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潘金仁;陈坤;;应用时滞SEIR离散模型评价水痘暴发疫情控制效果[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4 米传民;刘思峰;米传军;;基于SEIRS模型的企业集团内部危机扩散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世平;郭会军;许前磊;郭玉明;潘万旗;;爱康胶囊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艾滋病诊疗指南[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孙立成;武征;张浩;陆启生;;含自反馈光场的哈肯-洛仑兹方程的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娜;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防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树敏;传染性疾病传播机制与控制的系统研究[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3 丁飞;互联网社区信息交互和传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海峰;复杂网络上个体的不同行为导致多样的整体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占济舟;失信因子对软件可信性的影响及其控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吴庆初;复杂网络同步与传播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刘新金;Hadamard关联协调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金火;一般时变Gause-型捕食者—食饵动力系统的持续一致生存性及水华发生机制的动力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黄卫清;含不确定参数的化工过程系统的操作调控与动态柔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韦笃取;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混沌行为分析及抑制和镇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估计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的数学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琳;平面退化系统的中心问题[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孟晓玲;几类系统的几乎全局稳定性[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文辉;时滞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作阳;基于鲁棒性分析推断三羟基丙醛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苏涛;甘油生物歧化生产1,3-丙二醇的混杂非线性动力系统辨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朱柳霞;广义传染病模型的复杂性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夺宝;两类具有分布时滞的离散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D];兰州大学;2010年
9 吕翔;两类具偏差变元的Lotka-Volterra生态系统的周期正解的存在性和全局吸引性[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怡;BY湖工程项目设计变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0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00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