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富集策略进展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 富集策略 ; 参考:《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几乎参与调节着细胞增殖、信号转导、新陈代谢、肿瘤发生等过程在内的所有生命活动。对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磷酸化蛋白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协助发现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的诊疗。然而,磷酸化蛋白丰度低、信号被非磷酸化肽段所掩盖等问题限制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的富集策略,如设计新型纳米材料,合并多种分析方法等,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富集特异性,增大富集容量。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中的富集策略进展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Abstract]: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s an important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in vivo, which is involved in almost all life activities such as cell prolifer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metabolism, tumorigenesis and so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hosphorylated proteome can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phosphorylated protein in the life process, help to find biomarkers and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phosphorylation proteomics is limited by low phosphorylated protein abundance and signal masking by non-phosphorylated peptid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efficient enrichment strategies, such as designing new nanomaterials, combining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detection sensitivity, enrichment specificity and enrichment capac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enrichment strategies in phosphorylated proteom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seas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0250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BK20141356)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No.DQCP2015MS05)~~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国;宋华静;李洁;付成燕;;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2 江ng;李小兵;方永奇;;脑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3 徐发良;龚建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感染研究中的应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4 钱沁佳;李彩霞;曹立萍;;蛋白质组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12期
5 欧阳学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6 廖有祥;汤恢焕;;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进展[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7 董航明;徐伟文;;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13期
8 王彪;徐伟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02期
9 彭斌;谢鼎华;;老化相关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14期
10 刘焕兰;闻哲;;衰老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主初;;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李玉华;丰连功;;蛋白质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李春海;;蛋白质组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与研究进展[A];第三届“分子核医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国肿瘤分子标志的研究与方法学进展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郑乐民;;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以及在微循环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卓肇文;;干细胞蛋白质组应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点[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6 茹炳根;;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人类重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7 孙伟;;液质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建立及其在尿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十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C];2009年
8 胡水旺;姜勇;;荧光差异双向电泳技术平台在疾病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暨消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杜一平;张明锦;;ICA-ULDA方法用于蛋白质组学质谱数据分析及潜在生物标记物探寻[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彭宣宪;;重要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外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志军 记者 张锋;我国人类重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启动[N];解放军报;2002年
2 齐继成;方兴未艾的蛋白质组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王兵;走近蛋白质组学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记者 王庭君;600多名蛋白质组学专家来泰研讨[N];泰州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吴志军 王来国;“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启动[N];光明日报;2002年
6 黎明;科学新宠——蛋白质组学[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记者 李志伟 通讯员 吴志军;肝脏蛋白质组学国际研讨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2年
8 甄蓓 高雪 吴振宇;生命“登月” “凤凰”飞天[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张荔子;蛋白质组学:人类下一个目标[N];健康报;2001年
10 记者 宋晓梦;我国学者成功获得肺癌血清蛋白分子标志[N];光明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2027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02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