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蛋白和反面高尔基体在自噬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选题:自噬体 + 膜泡运输 ; 参考:《浙江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降解和再循环系统,与细胞及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尽管最近关于自噬在发育和病理情况下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关于自噬体的形成和自噬体膜的来源尚存在争议。本课题的研究表明阻断蛋白运输通路可以显著抑制自噬体的形成,后高尔基体膜泡运输在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增加反面高尔基体至细胞膜的蛋白运输促进了自噬体的形成。在自噬发生早期阶段,自噬相关蛋白LC3结合到反面高尔基体膜的特定区域,随后从反面高尔基体膜上脱离形成LC3阳性囊泡。但是这些LC3阳性囊泡既不与反面高尔基体向细胞膜运输的分泌蛋白融合,也分离于反面高尔基体向内涵体的运输。饥饿和rapamycin处理诱导产生自噬时,网格蛋白的适配蛋白APl可以结合到自噬体上。我们还发现,阻碍AP1介导的网格蛋白小泡在反面高尔基体膜的形成而不是在细胞膜的形成会抑制自噬体的形成。我们的结果提示,反面高尔基体可以通过APl依赖LC3阳性囊泡的形式为自噬体形成提供膜来源,从而在自噬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Autophagy is a widespread degradation and recirculation system in eukaryotic cell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f cells and organisms. Although rece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autophagy in development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y and the origin of autophagy membrane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Our study showed that blocking the protein transport pathway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y, and the transport of Golgi vesic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y. Our study found that increased transport of proteins from the reverse Golgi body to the cell membrane promotes autophagy form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autophagy, autophagy associated protein LC3 was bound to a specific region of the reverse Golgi body membrane, and then separated from the reverse Golgi body membrane to form LC3 positive vesicles. However, these LC3 positive vesicles were not fused with secretory proteins transported from the opposite Golgi body to the cell membrane, but also separated from the transport of the reverse Golgi body to the inner body. When starvation and rapamycin treatment induce autophagy, aptamer APL of griddle protein can bind to autophagy. We also found that blocking AP1-mediated reticular vesicles in the formation of Golgi membrane on the opposite side rather than on the membrane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verse Golgi body can provide membrane source for autophagy formation through APL dependent LC3 positive vesicles and thu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utophagy 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莹浩;殷正丰;;自噬与肿瘤[J];实用肿瘤杂志;2006年05期
2 严俊;吴祖泽;王立生;;白血病细胞自噬调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年02期
3 赵勇;师长宏;伍静;张海;;自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4 王雄;谭璐;;自噬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5 李国东;吴德全;李本义;;细胞自噬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癌症;2009年04期
6 吴蓓颖;倪培华;樊绮诗;;自吞噬与细胞死亡[J];生命的化学;2009年01期
7 童茵;李璐;刘辉;钱文斌;;细胞自噬与血液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8 郑海燕;王兴芬;孙保存;;自噬与凋亡相互关系的分子机制探讨[J];医学综述;2011年01期
9 徐玲;张晔;刘云鹏;曲秀娟;朱轶轲;刘静;侯科佐;;表柔比星诱导的保护性自噬抑制了胃癌MGC803细胞的凋亡[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5期
10 赵红星;丁佩山;刘荣玉;;吞噬及饥饿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对其吞噬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晏向华;;体外重建用于研究参与自噬体形成的功能蛋白的Cell-free System[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胜波;宫瑾;迟彦艳;张健飞;郑楠;隋鸿锦;;Aβ引起大鼠海马自噬体异常及其轴突运输障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3 郭旭光;夏勇;马越云;郝晓柯;;自噬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上皮细胞中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郭旭光;夏勇;马越云;郝晓柯;;肺上皮细胞自噬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朴英杰;陈英;路艳蒙;李佩英;乔东访;傅文玉;刘连璞;;自噬体与脂褐素相互关系的透射电镜观察[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蔡增林;杨亚萍;石际俊;王芬;黄金忠;杨f ;刘春风;;MPP~+通过干扰dynein活性阻碍α-synuclein的自噬性降解[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朱孝峰;李丹丹;王琳琳;吴克伟;邓蓉;;自噬与肿瘤靶向治疗[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杨巍;刘以训;;FSH诱导卵巢颗粒细胞tPA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叶明;乐美兆;李元敏;涂频;李桂梅;;核内假包涵体是肝细胞和癌细胞的天然杀手——自噬性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才姑;江澍;朴英杰;;人自噬基因hATG12在酿酒酵母自噬过程中的作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思科公司产品市场经理 陶欣;安全无线 自由互联[N];网络世界;2002年
2 记者 祝福来;思科无线 安全第一[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中国铝业公司总工程师 厉衡隆;应以世界最具竞争力的新厂为借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4 焦震衡;拉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N];中国石油报;2002年
5 ;我国首个高尔基体蛋白73测定试剂盒临床应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黄显斌 张芸;我国首个高尔基体蛋白73测定试剂盒临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小瑾;华硕服务器何以致胜[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记者 缪惟民;高科技投入 高效益产出[N];中国包装报;2001年
9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建明;技术攀高峰 企业增活力[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寒岩亭;细胞内蛋白质的输送方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俊敏;三萜皂苷Saxifragifolin D的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张丕显;NGAL蛋白的重组表达与纯化及其对食管癌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3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郭献灵;缺营养诱导的自噬和端粒酶在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中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张丽;NF-κB信号传导通路和自噬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6 汪平平;KDEL受体蛋白通过自噬作用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段振玲;上皮性卵巢癌中自噬基因Beclin1的表达及其调控相关信号途径PI3K/PKB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苟兴春;HAb18G/CD147调控肝癌细胞自噬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刘康永;α-Synuclein的自噬性降解途径及可能机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于静华;土槿皮乙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亚娟;AP1蛋白和反面高尔基体在自噬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易;[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秦霞;甘氨酸的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李婷;兔双侧颈总动脉中度狭窄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郭旭光;肺泡II型上皮细胞自噬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李连启;鸡腿菇多糖AP1结构表征及超声提取对其结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淑芳;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噬活性的变化[D];浙江大学;2006年
8 乜全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鄢文慧;TNF-α诱导B16细胞自体吞噬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燕;自噬/溶酶体途径在海人藻酸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4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07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