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对晚期LTP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18-11-02 09:21
【摘要】:大脑中有两类神经细胞: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神经元与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唯一途径,而对于数量为神经元细胞10倍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研究甚少。神经胶质细胞仅被视为是神经元的被动的、辅助性的伙伴。星形胶质细胞属于大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近年人们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星形胶质细胞除了营养支持的功能外,还可以调节神经元间化学突触的信息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周围一般都有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因此星形胶质细胞被看成是继突触前、后成份之后构成突触的第三成份,星形胶质细胞可与神经元形成“Tripartite Synapse”直接参与信息交流。人们之前的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如兴奋性谷氨酸受体,抑制性GABA受体,多巴胺受体等。所以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引起复杂的生理反应。星形胶质细胞的钙信号主要由代谢型受体操控。已有研究证明谷氨酸可诱发原代的星形胶质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谷氨酸受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离子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星形胶质细胞主要通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胞内IP3受体偶连,诱导细胞内钙库中Ca~(2+)的释放,从而使胞内Ca~(2+)浓度升高。因此,当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时,星形胶质细胞上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就被激活,使胞内Ca~(2+)浓度升高。利用Ca~(2+)成像技术,发现星形胶质细胞间是通过化学信号—Ca~(2+)浓度升高(钙振荡波)来进行信息传递和信号放大的。Ca~(2+)浓度升高可以触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包括谷氨酸、ATP、BDNF等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可以传递给其他的星形胶质细胞,也可以反馈给神经元,影响神经元的突触效能。星形胶质细胞这种神经活动依赖性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表明钙振荡即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基本的兴奋方式,也是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通过在单一星形胶质细胞uncagingIP3或钙,可在海马CA1记录到的sEPSC频率增加,这种全胶质细胞水平钙升高导致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并作用于突触前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进而升高突触前钙水平,增加神经递质释放的几率。另一些在同样脑区给予电刺激,这一点刺激会导致胶质细胞钙水平升高,并触发胶质细胞ATP的释放,胞外ATP迅速转变成腺苷,腺苷通过作用于抑制性突触前的腺苷受体抑制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刺激方式可能在同一个胶质细胞上导致释放不同的递质。目前,星形胶质细胞钙活动依赖的胶质递质传递是否参与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现在还存有争论,Agulhon等通过基因手段增强或抑制胶质细胞钙信号发现胶质细胞钙水平变化并不会影响CA1区谷氨酸的释放,这一结果表明可能胶质细胞钙水平增加并不参与到神经活动的调节。而Henneberger的研究则表明,胶质细胞钙水平变化通过影响D-serine从胶质细胞的释放而调控突触可塑性。以上这些结果表明,胶质递质释放并不只是简单的全细胞的钙水平升高。这一方面取决于所采用的升高星形胶质细胞胞内钙水平试验方法,递质可能会释放,即使释放了递质,对突触传递的作用也是易变的。因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这些相互冲突的结论。上面所讨论的这些相互冲突的结果之间主要是关于:星形胶质细胞内钙信号,胶质递质传递和LTP或其他形式的可塑性。总而言之,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的产生和胶质递质释放没有太多的争论。争论集中在胶质递质传递的机制及其是否为钙依赖以及胶质递质传递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因而我们利用特异性增强或沉默胶质细胞胞内钙信号的工具小鼠(MrgA1~+,IP3R2KO)进一步阐明是否胶质细胞通过钙依赖的释放胶质递质进而调控突触传递及其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我们在降低胶质细胞的钙活动的IP3R2敲除小鼠上发现其晚期LTP受损,胶质细胞可以释放的递质物质中已知和晚期LTP密切相关的就是BDNF。以前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神经元来源的BDNF对于晚期LTP的调控。而BDNF在脑组织中分布非常广泛,因而其他来源的BDNF是否也同样具有调节晚期LTP的功能人们还不清楚。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一个假说: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也能够参与对晚期LTP的调节。因BDNF的释放也依赖于IP3途径激活的钙信号,因而为探究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的功能,我们采用了 IP3R2敲除小鼠降低胶质细胞胞内Ca~(2+)浓度和MrgA1~+敲入小鼠增加胶质细胞胞内Ca~(2+)浓度,来改变胶质细胞释放BDNF的量的变化进而研究胶质细胞来源BDNF对长期学习记忆的调控功能。首先,在IP3R2敲除小鼠及其对照小鼠海马CA1区给予4串高频强直刺激(100 HZ 1s,每串之间间隔5min)或12串的θ刺激,观察降低胶质细胞钙活动对基本突触传递和LTP的诱导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敲除小鼠其晚期LTP受损,而在晚期LTP诱导前20min给予BDNF则可以挽救这种L-LTP的损害,通过煮沸失活的BDNF则不能挽救L-LTP的损害。并且E1ISA检测发现IP3R2敲除小鼠的海马BDNF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性降低,而纹状体BDNF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为进一步确定是否胶质细胞来源BDNF介导的这种作用,利用tet-off系统选择性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MrgA1受体,MrgA1 Gq GPCRs激动剂phe-1eu-arg-phe amide (FLRFa)肽能选择性增强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我们发现在给予1串高频刺激(100HZ, 1s)对照小鼠tTA无法诱导出L-LTP,给予FLRF四肽处理也无法成功诱导晚期LTP,而MrgA1~+小鼠其晚期LTP也无法成功诱导,在给予FLRP四肽处理增强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的MrgA1~+小鼠脑片其晚期-LTP可以成功诱导。给予MrgA1~+小鼠煮沸失活的FLRF四肽则无法成功诱导晚期LTP。同时我们也检测了 MrgA1~+小鼠海马的BDNF蛋白水平,与未给予FLRFa处理的MrgA1~+小鼠和tTA对照小鼠相比,给予FLRFa四肽处理的MrgA1~+小鼠其海马BDNF量显著性升高。为进一步探究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的功能,我们用可诱导表达的GFAP-Cre ERT2与BDNF-loxp小鼠交配生产GFAP-BDNF-loxp小鼠,在给予连续一周的他莫昔芬处理后可以特异敲除胶质细胞的BDNF。在GFAP-BDNFKO小鼠,其晚期LT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参与了海马CA1区晚期LTP调控。它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BDNF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和它在成年大脑的功能及其分子细胞机制;有助于理解神经疾病中的长期记忆障碍等认知缺陷的病理机制,并且为开发新型的功能性药理干预措施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慧,王小军,胡荣,杨忠,蔡文琴;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2 沈维高;何欣;王振江;;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石军,张可成,蔡文琴;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限制性细胞培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年02期

4 莫永炎,姜勇,陈瑗;脑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朱洁 ,蔡文琴;成年哺乳动物海马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生成新的神经元[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6 姚君茹,潘三强,吕来清;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J];解剖学研究;2002年01期

7 李卉丽,秦绿叶,万有,韩济生,于常海;疼痛研究的新亮点: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陈yN招,徐如祥,徐宗俊,杨志林,姜晓丹;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系紧密连接的形成[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年05期

9 陈青;刘传勇;;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机制及功能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郭进;何建平;安书成;;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的途径及其调控机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莹;赵珠峰;朱长庚;;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复发中的作用[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唐爱辉;王同飞;王世强;;星形胶质细胞钙活动:脑细胞网络中的第二兴奋系统?[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池美珠;陈超;钱燕;李剑敏;吴步猛;;产前重复激素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发育的影响[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魏尔清;;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云;王鲜忠;王剑;谌剑波;范光丽;张家骅;;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玉武;程晓娟;;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水肿的形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董其平;柴真;;谷氨酸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活动的影响[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曾俊;李康生;;柯萨奇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鲍欢;徐晓云;顾晓波;徐霞红;胡晖;;缺氧后水通道蛋白4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加祥;白云;宋敏;王艳艳;杨晓亚;;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免疫分子维持大脑免疫稳态[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胡德荣;星形胶质细胞由“天使”变“魔鬼”原因找到[N];健康报;2012年

2 记者 刘海英;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呼吸强度[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4 汪敏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有两种新功能[N];解放日报;2003年

5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赵莞 张宁 通讯员 邹莹 张淼;用ATP对抗不快乐[N];南方日报;2013年

7 记者 班玮;德国脑细胞再生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猛;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BDNF对晚期LTP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曾招;离子通道TRPM7调节细胞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黄维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俊华;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ATP促进丘脑中的突触删除[D];浙江大学;2015年

5 邓雅婷;龙胆苦苷镇痛与抗抑郁的中枢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李新;星形胶质细胞NDRG2在七氟烷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钟志宏;亚铁离子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香芹酚在实验性脑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洪洋;孕酮对Aβ所致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9 凌云志;帕瑞昔布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10 徐进;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AQP4内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佩佩;磷酸化MSK1在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D];南通大学;2013年

2 何洁玉;糖皮质激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nRH的调控机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丽丽;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线粒体凋亡与自噬的关系[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燕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ApoE~(-/-)小鼠脑血管、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损伤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米鹏霞;P物质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杨志奇;小鼠皮层内移植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重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陈雅南;敲除星形胶质细胞的dicer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辉;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周亚兰;IFN-γ介导T细胞参与炎性痛慢性化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10 邓子辉;瘦素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305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305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