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舒肌汤对帕金森病肌僵直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22 12:44
【摘要】:目的探讨舒肌汤治疗帕金森病肌僵直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颅内注射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肌僵直大鼠模型共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另设假手术组6只(颅内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20 g/(kg·d),舒肌汤浓缩至2.0 g/ml,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舒肌汤40、20、10 g/(kg·d),每日1次,持续灌胃30天。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和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明显减少,DA/DOPAC和DA/HVA值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大鼠纹状体DA、HVA、DOPAC含量及DA/DOPAC和DA/HVA值均升高(P0.05或P0.01);与中药中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DOPAC含量和DA/DOPAC、DA/HVA值下降,中药低剂量组DOPAC含量亦降低(P0.05)。电镜下,模型组存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肌纤维密集,排列紊乱,突触前膜囊泡和线粒体增多,突触后膜皱褶明显,乙酰胆碱受体增多等超微结构改变,中药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改变。结论舒肌汤可能通过促进DA分泌,同时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兴奋,从而缓解帕金森病肌僵直。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Shuj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le stiffness of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4 rat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model group, high, 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s with 6 rats in each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with 6 rats (intracranial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given normal saline 20 g / (kg d), Shuji decoction to 2.0 g / ml.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dose groups were given Shuji decoction 40 ~ 20g / (kg d), once a day for 30 days. The contents of dopamine (DA), homovanillic acid (HVA) and dihydroxyphenylacetate (DOPAC) in rat striatum were measured.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of the diaphragm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ed group, the DA,HVA,DOPAC content in striatum of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DA/DOPAC and DA/HVA values were decreased (P0.05 or P0.01).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content of DA,HVA,DOPAC, DA/DOPAC and DA/HVA in the striatum of the low 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 (P0.05 or P0.01). Compared with the middle dose group, the DOPAC content and DA/DOPAC,DA/HVA value in the high dose group decreased, and the DOPAC content in the low dose group also decreased (P0.05).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there were som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model group, such as the dense and disordered muscle fibers at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the increase of presynaptic vesicles and mitochondria, the obvious postsynaptic membrane folds and the increase of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The above changes were improved in different dosage groups. Conclusion Shuji decoction may promote DA secretion, reduce acetylcholine release at neuromuscular junction, regulat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e excitation, and relieve muscle stiffness of Parkinson's disease.
【作者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H27004)
【分类号】:R277.7;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虹;张莉萍;魏桂荣;;多巴胺/乙酰胆碱动态平衡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13期

2 张厚亮;丁正同;王坚;邬剑军;兰丹梅;蒋雨平;;恩他卡朋对帕金森病大鼠的疗效[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年06期

3 牛朝诗;李健;;立体定向技术注射6-OHDA至内侧前脑束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4 鲍晓东;;试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综合优势[J];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5 王倩;陈兴华;唐纯志;杨君军;冼志红;;针刺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晋东;李静;王梅康;梁贵喜;迮兴宇;许建阳;;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9年07期

2 郝晋东;王梅康;夏红杰;袁红;许建阳;;天麻素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09年06期

3 牛朝诗;李健;傅先明;;脑内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4 闫明俞;陈虹;;不同脑区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方法[J];药学实践杂志;2009年01期

5 闫明俞;陈虹;杨赞章;刘斐;;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12期

6 牛朝诗;杨艳艳;;双靶点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提高成功率[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7 李军艳;杨明会;窦永起;赵冠英;;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J];北京中医药;2008年04期

8 卢明;雒晓东;张华;苏平;连新福;;帕金森病治疗现状及中成药研制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04期

9 鲍晓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郝丽君;王涛;;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卫国;陈生弟;汪锡金;陈琰;陆国强;梁梁;徐洁懿;;左旋多巴对c17.2神经干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培高利特的保护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2 徐卉;付军;常明;张磊;胡林森;;6-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中CaBP1表达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07期

3 钱传忠;陈卓友;徐龙宝;梅今;邓民斌;刘向远;恽文伟;高苹;;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SPECT显像对早期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鉴别诊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4 刘扬;赵咏梅;;6-羟多巴胺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12期

5 牛朝诗,傅先明;帕金森病常用动物模型制作及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6 丁正同 ,王坚 ,邬剑军 ,蒋雨平 ,刘楠 ,张克忠;恩他卡朋添加治疗症状波动的帕金森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焯霖;帕金森病的诊治体会[J];新医学;2000年10期

2 张巍,雷征霖,孙秀兰,宋春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3 刘萍,边强;尼古丁有助于帕金森病治疗[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4期

4 王建,刘焯霖;帕金森病病因的新线索[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5 覃艳玲;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6 侯强,于长本;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7 张巍,梁战华,雷征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合并帕金森病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8 庄立;帕金森病的症状前指标[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9 刘泉开;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02期

10 于嘉;帕金森病与临床用药[J];首都医药;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密;;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康婧;罗晓光;任艳;何志义;;应激诱发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友海;田仰华;陈先文;汪凯;;帕金森病患者的时间感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如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杨晓军;李筱婷;;从中医角度探讨帕金森病[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周文泉;于向东;;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思索[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韩蓉蓉;范亚瑜;吴集雄;徐晓华;刘汉伟;;帕金森病特殊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食性低血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欧阳荔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误诊为帕金森病1例[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干静;周明珠;刘振国;陈伟;陆丽霞;吴佳英;;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评估[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史新冲;张祥松;易畅;;~(18)F-FDG PET/CT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又;如何早期发现帕金森病[N];光明日报;2006年

2 罗刚;近八成帕金森病患者看病不及时[N];健康报;2007年

3 蒋雨平;帕金森病认识四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孙燕明;帕金森病患者要严防抑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程守勤 蒋廷玉;帕金森病发病率居高不下[N];新华日报;2006年

6 杨锋;及早防范帕金森病[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李尤佳;帕金森病——中老年人的“绊脚石”[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刘卫宏;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确诊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程守勤;六成帕金森病人治疗不规范[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帕金森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手运动补偿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思菲;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和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分析及价值[D];复旦大学;2014年

3 高靓;CCL2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谷有全;TLR4在帕金森病小鼠中脑的表达及其对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红燕;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维吾尔族早发型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胡盼盼;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崴;帕金森病LRRK2和VPS35基因突变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康文岩;α-突触共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生物学标记物中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桂花;新疆地区帕金森病危险因素、症状学和ATP13A2基因多态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迎春;帕金森病患者经颅超声影像学特点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婧;应激诱发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常崇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陈伏祥;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改变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韩薇;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倩;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疏影;不同帕金森病亚型(早发晚发型)的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7 徐睿鑫;杨明会教授治疗帕金森病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李洋;帕金森病患者嗅觉相关脑区的MRI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李玲;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及视野改变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程筱雨;血清反应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3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13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