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自组装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和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2 07:30
【摘要】:基因传递系统是基因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是阻碍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成功的主要因素。在非病毒基因载体中聚乙烯亚胺(PEI)因具有“质子海绵效应”是研究的最为广泛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根据文献报道,PEI的基因转染效率和毒性与其分子量密切相关。高分子量的PEI如PEI(25kDa)因具有较高的正电荷密度而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但同时过高的电荷密度和分子本身的不可降解性也导致其细胞毒性比较大,体内应用受到限制。低分子量PEI(2kDa)毒性很小却基本没有基因转染效率。因此如何利用无毒的低分子量PEI设计出低毒高效的基因载体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学者通过PEI分子的PEG化修饰来实现降低载体细胞毒性和增强载体血清相容性的目的。 与传统的将PEG分子接到聚合物或纳米粒子外围的修饰手段不同,,在本论文第二章中我们将PEG分子作为主链,接枝小分子PEI合成基因载体。实验中首先通过麦克尔加成反应,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258Da)与二硫苏糖醇(DTT)反应,得到含有可降解酯键的线性聚合物PEG-DTT,然后以羰基二咪唑(CDI)作为接头将PEI(800Da)连接到聚合物PEG-DTT上。通过控制PEGDA和DTT的比例(从1.2:1到1:1.2)得到五种不同分子量和结构的基因载体(PEG-DTT)-g-PEI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氢核磁共振谱(1H-H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载体的分子量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载体的毒性及其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和电位;并对该基因载体的体内外基因转染效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EG-DTT)-g-PEIs/DNA复合物的粒径小于200nm,电位在+20-40mV;载体(PEG-DTT)-g-PEIs与PEI(25kDa)相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对HeLa、HepG2、MCF-7和COS-7四种肿瘤细胞系的转染效率都高于PEI(25kDa),并且转染效率不受高浓度血清(30%)的抑制;荷瘤裸鼠的瘤内基因转染结果说明该载体对HepG2肿瘤的转染效果优于PEI(25kDa)。这些结果表明(PEG-DTT)-g-PEIs系列基因载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得到具有更高转染效率的肿瘤靶向基因载体,在第三章中我们尝试通过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获得肿瘤细胞特异性的核酸适配体。 因短肽类化合物具有易合成、低成本且能大量制备、易与各类生物活性分子结合、降解可控等优点,短肽类水凝胶具有很好的生物学应用前景。其中,因其含水量高、能够形成类似于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网络而被广泛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在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用水凝胶中,存在着从胶体中分离培养细胞困难的问题。因此设计能够在外界刺激下实现从凝胶到溶液的转变的响应型水凝胶对于在水凝胶中培养的细胞的分离及后续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四章中我们合成了几种含有金刚烷分子的多肽Ada-GFFYKn-ss-K(4-n)-CONH_2,能够被还原剂谷胱甘肽(GSH)或二硫苏糖醇(DTT)还原而形成水凝胶,且形成的水凝胶能够对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产生凝胶-溶液的响应。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在胶上生长状态良好,并能够利用胶体对甲基-β-环糊精的响应特点实现NIH3T3细胞的快速分离,且这种分离方式对细胞活力无不利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这种响应型金刚烷-多肽水凝胶在水凝胶中培养细胞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41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新;侯森;冯喜增;;无机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8年03期

2 黄苏萍;朱军;孙虹;周科朝;;无机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15期

3 赵颜忠;余智萍;朱晒红;周建大;黄艳艳;王国慧;黄东;周科朝;;硅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及生物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7期

4 贺灵芝;曾庆友;许瑞安;;基因治疗中高分子载体的发展现状[J];高分子通报;2010年10期

5 张维;史清洪;;聚酰胺-胺型多聚物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现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9年02期

6 陈彦祥;乔卫红;刘栋良;;双氨基甲酸酯键连接的阳离子类脂前体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年12期

7 张悦;于Ya;王永健;;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和基因载体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8年05期

8 李明睿;陈赛赛;吴文韬;;温敏高分子应用进展[J];宁波化工;2011年01期

9 何喜生,徐雪青,沈辉,黄向阳;纳米靶向材料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8期

10 林霞;何晓晓;王柯敏;谭蔚泓;;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颗粒的基因载体的制备新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俊;罗孝华;张先正;卓仁禧;;基因载体的功能化设计[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黄清东;柯贤胜;张骥;余孝其;;新型大环多胺(Cyclen)阳离子脂质的设计合成与转染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易文婧;张琴芳;张骥;余孝其;;线型大环多胺阳离子脂质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基因载体性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田华雨;林琳;陈杰;陈磊;夏加亮;郭兆培;陈学思;景遐斌;;氨基酸改性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蔡晓军;李永勇;;谷胱甘肽敏感的PEG可脱落阳离子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性能研究[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刘俊良;王婧一;黄清东;余孝其;;基于PNA单体缀合大环多胺的阳离子脂质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赵雪;任慧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郭冬平;李晓宇;孙屏;陈琪;范乐明;张斌;绍力正;李肖蓉;;超声白蛋白微泡法增加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钟振林;彭琪;卓仁禧;;通过硫硫键交联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黄清东;柯贤胜;张洋;张骥;余孝其;;以大环多胺(Cyclen)和季铵盐为骨架的阳离子脂质的设计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本科学家开发新的基因载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陈列欢;世界首个可生物降解基因载体面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吴一福;中山大学制备成功纳米微粒心肌细胞基因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程书权;基因载体的研究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5 ;“基因载体导弹”要用1500万元来孵[N];中国经营报;2002年

6 Wang Johson译;非病毒游离质粒基因载体技术获美国专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应洪舒;举步跨越待有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白水;基因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记者 李玉成;志在与世界比肩[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廖联明;美国开禁基因治疗临床研究[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翠红;自组装纳米材料在基因治疗和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杨天赐;基因治疗药物中基因传递载体的应用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钦毅;壳聚糖纳米粒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复合体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建征;pEgr-IL18-B7.2双基因联合辐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杰;生物降解聚酯作为抗癌药物和基因载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毅;聚轮烷超分子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的构建与性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璞;肝癌靶向多肽的筛选及X1/MePEG-PLA-CS纳米粒的靶向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张玲;基因转运载体rPEA-HPhA的构建、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唐锋;血管靶向性载VEGF165基因纳米粒子在治疗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彭程;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耐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甜菜碱衍生物在基因载体材料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坤;肝靶向免疫基因载体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鹏;层层自组装多功能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杜伟;基于纳米基因载体的动物遗传转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陶源;新型可降解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柴明英;基于PGMA为骨架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7 欧晟;聚乙烯亚胺纳米基因载体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文斌;新型纳米材料HPD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吕琳琳;丝素蛋白作为促血管生长基因载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许燕;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5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45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