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6 04:36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内源性一氧化碳诱导剂氯化血红素和抑制剂锌原卟啉,观察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从而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并分析其发病机制,为临床上肝缺血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28只Wister大鼠,体重220-280g,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8只,生理盐水组(Saline)40只,氯化血红素组(Hemin)40只和锌原卟啉组(Zinc-protoporphyrin, ZnPP)40只。对照组仅打开腹腔,不做任何处理。其余三组实验动物,沿下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用无创动脉夹夹闭肝门脉系统,使肝脏完全缺血40分钟后打开动脉夹,既刻经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氯化血红素和锌原卟啉。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大鼠腋下动静脉混合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的含量。部分肝组织用4%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及应用DNA断端标记法(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检测。 结果:(1)各组血清中CO水平变化:生理盐水组CO水平在2h开始增高,于16h达高峰,而后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Hemin组CO水平在2h升高,在16h达到高峰,并在32h逐渐下降,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ZnPP组CO水平降低,16h达最低点,而后逐渐升高.与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2、4、32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8h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16h时C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血清中NO和ET水平变化:生理盐水组NO水平在2h开始下降,在8h达到最低点,而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T水平在2h即开始升高,于8h达高峰,此后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emin组NO水平在2h即升高,16h时达到高峰,32h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ET水平变化与之相反。NO和ET水平变化与CO水平变化明显相关。ZnPP组N、ET水平分别降低和升高,在16h均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 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变化:Hemin组,bcl-2蛋白于再灌注各时间点均有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16小时达高峰,而后逐渐降低。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生理盐水组。在2h时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4、8、16、32h时,则高于对照组(p0.05)。凋亡细胞在16小时表达最少,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ZnPP组,bcl-2蛋白于再灌注各时间点表达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凋亡细胞于16小时表达最多,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内源性CO对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时的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是CO可直接舒张肝脏微血管,并可促进舒血管物质NO的释放,同时抑制了缩血管物质ET的分泌,从而调节肝脏微循环,同时CO水平的升高可促进肝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了肝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立新,刘愉,包进,郑岩,刘宇奇,于露丹,孙利炜;内源性一氧化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8期

2 颜颂旭,陈华良,王惠军,毛雨萍,陈志萍,胡以根,孙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变化[J];检验医学;2004年03期

3 康奕飞,刘国辉;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4 朱广博,刘静;内源性一氧化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变化[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5 刘雅 ,王小珍;内源性一氧化碳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关系的临床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6 喻陆,何作云;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J];重庆医学;1998年06期

7 喻陆!400037重庆市,何作云!400037重庆市;内源性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相互调节[J];中国微循环;2000年01期

8 于露丹,焦立新,薛守祥,刘愉,王颖,张健,王丽雪,李晓春,单立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内源性一氧化碳、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关系[J];中国医刊;2004年06期

9 翟育忠,何晓军,郭秀荣;内源性一氧化碳的生理调节作用研究动态[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年05期

10 韦德华;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与妊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洁;陈丽;何颖;丁艳;周华;唐玉红;郑煜;;一氧化碳对新生大鼠前包钦格复合体神经元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2 张晓静;;腹腔注射硫化氢逆转脂多糖诱导大鼠肺动脉对硫化氢的低反应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孟香红;蒋建平;陈洁;沈岳良;陈莹莹;;葛根素通过抑制calpain对抗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世斌;血红素氧合酶-1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多脏器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刘善新;羟基红花黄素A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樊嘉雯;血红素氧合酶-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2年

4 何平;新生鼠窒息致心肌损伤及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5 陈宏;没食子酰基-β-右旋葡萄糖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晓春;甲基莲心碱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浙江大学;2010年

7 冯健;齐墩果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周伟;纳米材料引发的保护性自噬及miRNA在纳米材料诱发自噬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香花;内源性一氧化碳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肖丹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红素加氧酶与细胞红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D];汕头大学;2010年

3 李慧;血红素合酶-1在间歇性低氧作用下变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曹梅;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一氧化碳水平[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5 汪涛;内源性一氧化碳对缺氧培养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6 陈雷;实验性肝肺综合症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定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龙淑珍;血晶素对间歇性缺氧大鼠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李慧娜;甲醛炎性痛诱导大鼠脊髓HO-1蛋白表达增加及其促痛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高传长;丹参对大鼠移植肝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周文婷;血红素加氧酶介导茉莉酸及氯化血红素包合物诱导的番茄侧根发生[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5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65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