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金黄色葡萄球菌酚溶调控蛋白α小肽敲除对自溶素AtlA蛋白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21 16:21
【摘要】: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Newman psmα基因缺失突变株,探究psmα缺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扩增psmα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p BT2基因打靶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smα缺失的Newman突变株。并对野生株和突变株培养上清蛋白进行研究。结果突变株培养上清中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5×10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野生株明显减少甚至缺失;质谱分析提示该蛋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l A基因编码的双功能自溶素前体蛋白(Atl A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smα基因敲除株atl A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野生株显著降低。结论 psmα缺失后能够降低atl A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Staphylococcus aureus Newman psm 伪 gene deletion mutant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m 伪 dele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tein. Methods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homologous arms of psm 伪 gene were amplifie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he targeting vector of p BT2 gen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Newman mutant with psm 伪 deletion was construct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The culture albumin of wild and mutant strains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 protein with a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135 脳 103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the mutant str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ild strain.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was a bifunctional autolysin precursor protein (Atl A encod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l A gen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show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level of atl A gene in psm 伪 knockout str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wild strain. Conclusion psm 伪 deletion can decrease the transcriptional expression of atl A gene.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241,3157012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690031002)~~
【分类号】:R37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自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具杀伤力的原因在于其金黄色“外壳”[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1期

2 何敏,白京荣;一株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返祖与鉴定[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韩景田,李浴峰,叶路,宋月英,买霞;驱蚊露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形成的实验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9期

4 李向阳,于静涛,丁吉宗;温度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过程的规律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5期

5 邢建明,周丰宁,张u&;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8期

6 周勤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理性科学对待金黄色葡萄球菌[J];生命世界;2012年01期

8 郑薛斌;;与肺炎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的特性[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7年03期

9 云无心;;脆弱的细菌,顽强的毒素——认识金黄色葡萄球菌[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2年Z1期

10 夏佩莹,刘勇,汪万英;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猴肾细胞致病变作用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璐;童宇峰;冯银钢;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无脯氨酸突变体的溶液结构及骨架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敏;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C-端缺失片段溶液构象的多维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耿勇;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β亚结构域和α亚结构域的相互作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薛晓阳;吴金花;布日额;唐吉思;刘洋;张忠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研究进展[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冬野;侯喜林;朴范泽;;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毒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小保;李文茹;袁英姿;欧阳友生;陈仪本;;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东升;谢韬;冯银刚;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1-110片段的折叠稳定性和协同性以及影响折叠稳定性的关键因素[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丁晓飞;郝莉;李冰燕;张增利;;1,25(OH)_2D_3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夏晓影;贾蓓;;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排蛋白QacA的优化表达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唐蕾;徐磊;;脱镁叶绿酸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抑菌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桂运安;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细胞新机制[N];安徽日报;2014年

2 记者 白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帮凶”被找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温红;美开发出预防感染金葡菌新疫苗[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成吉;阻击耐药菌的七大后卫[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川;金黄色葡萄球菌gdpS调控毒性因子spa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李长伟;白细胞介素33在机体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功能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园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6年

4 杨一帆;金黄色葡萄球菌二元信号系统和ABC转运体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李影;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6 曹林艳;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中Ⅲ-A型CRISPR-Cas系统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李霖;金黄色葡萄球菌激活中性粒细胞致血管渗漏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8 王小红;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溶液构象及菌体生长环境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董家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氧化氮自由基诱导乳酸脱氢酶晶体结构解析和酶活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袁文常;金黄色葡萄球菌适应性耐药及MRSA耐药调控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左旋咪唑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因子A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陈洪升;金黄色葡萄球菌氨基糖苷类、喹诺酮耐药基因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刘洋;金黄色葡萄球菌RsmA蛋白以及酿酒酵母ISW2染色体重塑复合物的结构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路路;金黄色葡萄球菌受体蛋白ArlS胞浆域的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5 李影;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Set1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凌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肠毒素基因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宋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分析及其对莫匹罗星的耐药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张晓艳;金黄色葡萄球菌候选疫苗组分的筛选与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9 纪冰;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型特征及耐药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李晗;柠檬酸循环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素的产生[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8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