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 近年来,以干细胞为代表的再生医学为多种终末期疾病的临床再生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心血管病、神经损伤修复、肝脏衰竭等多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自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能力强、无免疫原性、不涉及伦理道德、基因转染效率高等特点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获得可喜成绩。然而,作为“细胞药物”的干细胞在单独移植到体内受损部位后,均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急性死亡和偏离目标区域,极大影响BMSCs潜在的治疗效果。 多种生物调节因子可以通过协调和引导各类细胞信号,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其中主要包括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生长因子(VEGF)等;此外,以基质胶(Matrigel)构建的三维骨架为载体,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进一步改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据报道可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但是,各种生长因子与基质胶的联合应用是否对BMSCs产生协同效应,目前仍然缺乏直接有力的研究依据。 干细胞在体存活的示踪技术中,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主要利用荧光素酶和底物结合的高特异性,将活细胞独有的化学能转变成为可见光能,通过光子强度与标记细胞数目的正比关系,监测干细胞体内外的增殖和存活情况。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 研究目的 1.通过观察不同生长因子(VEGF、bFGF、IGF-1)对B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生长因子及Akt信号通路对BMSCs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2.通过报告基因成像技术活体动态长程观察不同生长因子(VEGF、bFGF、IGF-1)联合基质胶对BMSCs移植后体内存活增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实验方法 第一部分:BM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长因子对其在体外的增殖影响 1.分离培养B-actin-luc FVB转基因小鼠来源的BMSCs,并采用贴壁筛选法进一步纯化,通过细胞表面标志物(APC-CD90(+)、PE-CD44(+)、PE-CD34(-)和PE-CD45(-))进行细胞流式分析鉴定; 2.培养至第3代的BMSCs,分别加入VEGF、bFGF、IGF-1 (20ng/ml,72h);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能力;TUNEL法染色实验检测各组BMSCs的体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BMSCs中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 第二部分:生长因子联合Matrigel对BMSCs在体的增殖影响 1. BMSCs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同第一部分; 2.利用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细胞数量与光学信号强度的关系,确定移植细胞数量 3.将既定移植细胞数量与20μl基质胶、20nng生长因子混合后,种植在B-Actin-luc FVB转基因小鼠的近交系小鼠背部皮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移植后既定时间点各组信号表达情况; 4.取第3周细胞移植组织标本,TUNEL法检测移植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移植组织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第一部分:BM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长因子对其在体外的增殖影响 1.通过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确定所培养细胞为BMSCs; 2.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FGF(0.1051±0.01512%vs0.0671±0.01745%,P0.05):IGF-1(0.10436±0.01252%vs0.0671±0.01745%,P0.05)均可明显促进BMSCs增殖; 3. 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FGF(44.0±2.0%vs 56.0±3.7%,P0.05)、IGF-1(36.3±3.2% vs 56.0±3.7%,P0.05)可以抑制BMSCs凋亡; 4. 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相比,B+bFGF组(0.47±0.0306 vs 0.28±0.0378,p0.05)、B+IGF-1组(0.57±0.0200 vs 0.28±0.0378,p0.05)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第二部分:生长因子联合Matrigel对BMSCs在体的增殖影响 1.通过IVIS成像系统检测,定量分析到Fluc的光学信号强度与细胞数量呈线性相关; 2. IVIS成像结果显示,移植后第5周(B+M+I)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B+M+I:21%,其他组均10%) (p0.05); 3. 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b组(32.00±1.63%vs42.33±2.05%,P0.05),B+M+I组(26.66±1.69% vs 42.33±2.05%,P0.05)凋亡率明显降低; 4.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b组(0.49±0.032 vs0.33±0.0153,p0.05)和B+M+I组(0.63±0.025 vs 0.33±0.0153,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结论 1.bFGF、IGF-1与VEGF相比,明显促进BMSCs增殖和抗凋亡; 2.在体分子影像研究进一步证实IGF-1联合Matrigel能够明显促进移植BMSCs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3.IGF-1联合Matrigel发挥协同作用可能与Akt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平;赵敬湘;李露斯;袁红峰;刘大庆;王蕴芳;南雪;白慈贤;裴雪涛;;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9L~(luc)细胞株的构建[J];重庆医学;2007年09期
2 柯霞;洪苏玲;;鼻咽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年11期
3 周红星;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和材料的粘附[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罗飞;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罗飞,许建中;基因增强的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6期
6 张信基;石小军;孙鹏宇;张哲欢;付昕阳;谭万龙;;Gluc-Fluc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MB49细胞后荧光表达特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任苑蓉;陈军;刘红雨;闫慧琴;王玉丽;刘承飞;周清华;;应用活体内生物发光技术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成瘤性和转移性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8年03期
8 王红明;朱大兴;吴志浩;周清华;;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nm23-H1表达缺失人肺腺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活性检测[J];中国肺癌杂志;2012年03期
9 刘燕霞;赵敏;;眼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及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2期
10 赵领洲;金岩;;颌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成;楼觉人;;毕赤酵母表达RANKL-HBsAg作为治疗性骨质疏松症疫苗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亮;刘渤;罗小吉;康权;罗进勇;何通川;邓忠良;;支架载体在BMP9转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治疗中特性的研究[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金磊;BMP-2基因转染的MSCs复合nHAC/PLA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阎作勤;ABBS修饰纳米纤维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梁晔;壳聚糖基生物材料对角膜上皮层及内皮层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胡楠;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猕猴正中神经50mm缺损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赵自平;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及其体外复合胶原表面改性CPC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卢新政;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心肌细胞分化用于心肌重建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7 王建伟;供体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非协调性异种肝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俞莉敏;联合应用基因工程与组织工程技术诱导裸鼠脊柱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袁绍辉;重组BMP-4/7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克涛;腺病毒介导的hBMP-2基因转移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术中椎板关节突裁剪圆柱状椎间植骨块在腰椎后路融合术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1年
2 邱俊钦;人骨形态蛋白-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郑国兵;用于活体影像技术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验证[D];广州医学院;2010年
4 裴晶晶;红景天苷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及其分子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尤凤健;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蔡楚伟;自体多孔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2年
7 徐洪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曹豫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修复大鼠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周红星;兔活骨组织体外促同种成骨细胞与支架粘附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0 华松;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
本文编号:
2489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8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