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IFN-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31 11:31
【摘要】: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是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多向分化、造血支持、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等特性,而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其中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atrix stem cell, hUC-MSC)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利用胎儿分娩后的废弃物,组织来源广泛,无伦理学限制;第二,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易于长期培养,经体外扩增可获得丰富的细胞;第三,具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的双重表面标记;第四,连续多次传代后仍然维持干细胞特性。因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中一种非常有希望的干细胞替代来源,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而其免疫学特性正是细胞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及因子分泌,并且在临床上可以减轻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的发生程度[2-4]。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目前还不明了。但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并不具有或具有很低的免疫抑制能力,在受到激活的淋巴细胞或其分泌的炎性因子刺激后间充质干细胞才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能力。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炎性因子中重要的一员。它是活化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泌的一种主要促炎因子。另外,IFN-γ在临床上被用来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反应等。因此,深入了解IFN-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刺激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免疫调节能力的变化,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及IFN-γ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IFN-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FN-γ刺激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以及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标志物。(2)在诱导体系中,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用油红○染色、Von Kossa染色观测脂滴形成、钙盐沉积情况以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3)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干扰素丫刺激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潜能。(4)体外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利用ELISA方法(Brdu掺入试验)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情况,从而反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后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5)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干扰素γ刺激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PGE-2的分泌量。(6)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干扰素γ刺激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COX-2、IDO-1以及IDO-2的表达。 结果:(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表达一般干细胞的标志。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γ刺激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SSEA-4表达下降(IFN-γ刺激组:8.15±2.94%,control组:16.42±8.5%;p0.05),CD54表达升高(IFN-γ刺激组:96.64±3.29%,control组:84.12±10.73%;p=0.051)。(2)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脂肪细胞和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与control组相比,IFN-γ刺激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后脂滴形成减少,成骨诱导后两组镜下观钙沉积未见有明显差异。(3)IFN-γ刺激组和control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4)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时,具有抑制单个核细胞增殖的能力,且与control组相比,IFN-γ刺激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能力(p0.05)。当IFN-γ浓度为10ng/ml时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明显的免疫激活作用,且IFN-γ22的免疫激活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 IFN-γ10ng/ml刺激48小时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PGE-2增多(p0.01)。(6) IFN-γ10ng/ml刺激24小时后,IFN-γ刺激组与control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OX-2表达水平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具有表达升高的趋势,ID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DO-2的表达水平无差异。 结论:IFN-γ刺激影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SSEA-4和CD54的表达,并通过上调IDO-1的表达水平来增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昌,白海,吴涛,路继红,欧剑峰;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2 冯立新,许倩,王栋,肖桂芝;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陆晓茜;刘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05年12期

4 甘凤英;叶德富;;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6年11期

5 李府;马丽霞;张乐玲;郑立波;陈颖杰;吴镇;王世富;;细胞因子联合纹状体条件培养液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英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24期

6 谭艳芳;殷小成;熊玉娟;王艳;;黄芪甲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4期

7 林沪;陈黎明;王福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的分化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3期

8 卓本慧,李廷玉;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移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4期

9 郭希民 ,王常勇 ,王永红 ,段翠密 ,赵强 ,孙大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10 杨自权,卫小春,郝一勇,焦强,丁娟,李鹏翠,陈崇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性状的研究[J];中国骨伤;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巧稚;韩艺;赵宏贤;余鸿;刘广益;;当归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毒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玉红;陈光辉;;地黄低聚糖对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杜凤移;王皓;杨树龙;赵绘存;杨英;杨军;;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勇;张西正;郭春;魏严;李瑞欣;徐晓莹;张永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心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张颢;陶艳玲;邱林;张伯龙;马军;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一种具有免疫负调节功能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李杰平;孔佩艳;李佳丽;朱丽丹;孔祥敬;曾东风;刘红;王庆余;彭贤贵;陈幸华;张曦;;纯化的自体CD34+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克隆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罗高兴;程文广;黄正根;贺伟峰;袁顺宗;陈希炜;吴军;;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郭振兴;郑翠玲;陈振萍;董文川;杨仁池;;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秋月 王琳;空军总医院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救治小脑萎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艾素;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治疗获突破[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张泓;生物医药,2008新突破[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6 徐机玲;姜跃进;我国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时报记者 杨晓帆;韩忠朝:中国干细胞研究领军者[N];滨海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阳腾;北科生物:让干细胞创造医学奇迹[N];经济日报;2011年

9 张献怀 王志红;抗排异反应有了新办法[N];保健时报;2009年

10 徐机玲 姜跃进;骨髓干细胞移植我国实现新突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于美娇;系统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李宝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复合PLGA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朱雅姝;Flk-1~+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吴桂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熊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体外转染兔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转化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苗宗宁;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在骨创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伟;人骨髓Flk-1~+间充质干细胞抗DNA损伤物质影响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赵迎泽;BMP9通过MAPKs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守琴;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2 陈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化疗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茜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其重编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体外重建角膜后板层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唐子滨;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复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后外侧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齐凯;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马兰兰;不同胎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成华;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田毅;人脐带Wharton's jelly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与脑肿瘤干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福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89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489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