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新型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提高皮肤移植成活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1 12:51
【摘要】:皮肤移植已经成为帮助皮肤损伤超过一定范围及深度患者进行修复,并重建其功能的必要治疗方法。由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受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来维持移植物在其体内的存活。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非特异性及多种毒副作用,长期应用该类药物会导致受者免疫系统处于低下状态而出现易感染、癌症等副作用。因此,诱导受者对供者移植抗原产生特异性地“移植免疫耐受”才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能特异性地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对调节免疫应答与诱导、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具有特殊性,可以说本课题即是在应用一种生物敷料(活性同种异体移植皮片)的反应体系中——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实验动物模型,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苯并噻吩类似物,BP)于移植前对受者小鼠进行预处理,以移植成活率为指标而进行的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体外细胞实验与体内动物实验。 (1)体外细胞实验部分:首先,通过对Foxp3~+Treg细胞的检测实验,说明BP可诱导产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其次,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了BP对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最后,通过细胞凋亡实验,分析出BP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即整个体外细胞实验可证明:BP能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诱导产生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这群诱导型Foxp3~+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2)体内动物实验部分:在移植前应用BP对受者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然后进行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结果进一步证明了BP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延长皮肤移植物及受者小鼠的存活时间;实验组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从9.364天延长至了21.55天,受者小鼠存活超过100天的成活率从0提高至27%,即皮肤移植成活率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整个实验结果显示:在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实验动物模型中(供体:雄性BALB/C(H-2d)小鼠,受者:雌性C57BL/6(H-b)小鼠),移植前,,通过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苯并噻吩类似物(BP)对受者小鼠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成活率。
【图文】:
GFP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数统计结果
图 2.1 GFP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数统计结果。活细胞计数结果(A)和细胞总计数结果(B)Fig 2.1 Tatistical results of spleen cell numbers from GFP mice. The left one i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of alive cell numbers (A) and the right one i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alive cell numbers (B)②Treg 细胞的流式检测结果将铺好板的 GFP 小鼠脾淋巴细胞放置于 37℃,5%CO2恒温孵箱中培养,72h 后,取出转移至流式管中,分别用荧光素标记抗体(CD4-PE 和 CD8-APC-cy7)进行细胞表面荧光染色,上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Foxp3+调节性 T 细胞(Treg)亚群的比例,结果见图 2.2。如图所示,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第二象限的双阳性细胞亚群 CD4+Foxp3+即是识别调节性 T 细胞(Treg)的特异性表面标志。A-F 各组检测到的 CD4+Foxp3+T 细胞亚群占 GFP 小鼠总脾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1%,0.48%,0.64%,0.87%,0.95%,0.51%。可以看出,联用高浓度 IL-2 和可溶性抗 CD3、CD28 单克隆抗体可刺激 GFP 小鼠脾CD4+Foxp3+T 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而 TGF-β可以促进这种作用[124]。免疫抑制剂BP 的加入,则进一步促进 CD4+Foxp3+T 细胞的生成,且其生成的比例随着 BP 刺激浓
Treg细胞亚群的流式检测结果
Treg细胞亚群的流式检测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海雷;方林森;;烧伤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7年05期

2 梅杨;葛锐;潘发明;徐胜前;;调节性T细胞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J];安徽医药;2010年03期

3 巴特,王凌峰,路玮,倪宏伟,韩金柱;羊皮覆盖微粒皮肤移植11例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刘日勇;罗岚;范开;;重组人β干扰素-1b的融合表达及制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增涛;陈清;罗岚;曹宇;范开;;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Ⅰ型缺失突变体二硫键配对与生物活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赵佳琦;任百超;;脱细胞真皮基质替代巩膜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6期

7 胡大海,陈壁;烧伤皮肤替代物的研制(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8 张立海,胡敏;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9 孙天骏;韩焱福;柴家科;;VEGF基因治疗与血管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2期

10 苏立平;孙晶;秦林金;王凌锋;;几种烧伤敷料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517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17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