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经眶颧—海绵窦入路显露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0 20:30
【摘要】:目的 1.通过显微镜下对尸头标本的解剖、观察及测量,获得海绵窦上壁区域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资料,探讨海绵窦上壁切开的方法和意义; 2.并对高度个体化的后交通动脉进行观察、分析,探讨临床进行后交通动脉切断方法和意义; 3.模拟经眶颧-海绵窦入路,对比研究经眶颧-海绵窦入路与普通眶颧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显露优缺点,为临床处理该区域相关病变及术中安全磨除前、后床突和切开海绵窦上壁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考。 资料和方法 1.应用10具(20侧)完整灌注有彩色硅胶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进行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和测量海绵窦上壁结构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并对高度变异化的后交通动脉进行观察和描述。 2.模拟经眶颧-海绵窦入路逐层解剖,对基底动脉尖区域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摄,观测前床突、后床突磨除后对基底动脉顶端暴露范围的影响。 3.测量数据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以均数(x)±标准差(s)(最小值min~最大值max)表示;并采用单样本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海绵窦上壁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前界为前床突基底部和镰状硬膜皱褶;后界为后床岩韧带,内侧界为鞍隔的硬膜缘,外侧界为前床岩韧带和前床突外缘。海绵窦上壁包括前内侧三角(Dolenc三角)、内侧三角(Hakuba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和动眼神经三角,其中内侧三角内侧边长为(8.86±1.97)mm(6.12~15.73mm);外侧边长为(7.50±1.67))mm(5.92.0-12.56)mm,;后边长(5.67±1.81)mm(4.27-11.08mm);海绵窦上壁区域无重要的神经血管通过。 2.床突间隙是前床突磨除后人为形成的位于硬膜外、海绵窦外的锥形腔隙,可提供大约0.8-1.2cm3的手术操作空间。以平蝶骨平台后缘平面为基底,测得床突间隙基底上、下、内、外侧边长度分别为8.71±1.72(6.78~10.93)mm.5.23±1.46(4.18~9.05)mm、6.54±1.09(5.01~11.05)mm、9.71±1.65(5.37~14.06)mm,高为8.78±1.19(6.32~13.03)mm。 3.床突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内动脉近环与远环之间,其前壁长度平均为5.93±1.07mm。 4.海绵窦上壁硬膜由浅、深两层构成,分别为海绵窦外侧壁两层延续。包括镰状韧带、床突间韧带、颈动脉穴及颈动脉领、动眼神经鞘膜袋、远环及近环、颈内动脉-动眼神经膜等重要膜结构。 5.后交通动脉分为胚胎型、成人型、发育不全型三型,本组成人型占70%。左侧后交通动脉近颈内动脉端外径为1.72±0.77(0.7~4.3)mm,右侧则为1.69±0.78(0.8~3.3)mm。左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后动脉端外径为1.59±0.58(0.8~3.0)mm,右侧则为1.59±0.68(0.5~3.2),每侧后交通动脉发出(6.69±2.7)支穿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最大无穿支区位于颈内动脉一侧占60%,位于中间占10%,位于大脑后动脉一侧占30%。 6.经眶颧-海绵窦入路切除前、后床突后基底动脉显露长度平均为7.9mm,与普通眶颧入路相比基底动脉显露增加达76%;III间隙前、后部宽度分别增加50%、35%;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海绵窦上壁主要由前内侧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和动眼神经三角构成,切开上壁各三角的间隙对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小,同时可暴露海绵窦内绝大部分结构。经海绵窦上壁入路是手术治疗海绵窦内病变理想入路。 2.海绵窦上壁硬膜由浅、深两层硬膜构成构成,其脑膜结构对于手术具有重要意义。以后床突为中心,沿内侧三角内侧边形成“人”字型硬膜瓣,在磨除后床突、鞍背时,可对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垂体形成重要的保护作用,是经海绵窦上壁入路中理想硬膜切开方法。 3.后交通动脉中成人型占绝大多数,其最长无穿支区大部分位于大脑后动脉一侧,在保留穿支动脉前提下,靠近大脑后动脉一侧最长无穿支区切断后交通动脉解除后交通动脉阻挡,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时可供选择方法。 4.在经眶颧-经海绵窦入路手术中磨除前床突和后床突.可增加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其结合了传统入路(翼点入路和颞下入路)优点,此入路对高位、正常位置、低位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都适合,同时可为术中临时阻断提供充足的手术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仲明,莫亚,陈德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致鼻腔大出血1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年06期

2 高海滨;孙炜;;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的诊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0期

3 吴飞,凌峰,王大明;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3例[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8年Z1期

4 段传志,李铁林;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2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年01期

5 徐仲明,莫亚,陈德珍;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致鼻腔大出血1例[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6 郭徐华,高宜录,金国华;动眼神经海绵窦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解剖与临床;2005年03期

7 孙树清;季艳琴;;应用血管铸形法探讨海绵窦区血管结构[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10期

8 张毅;杨洪滨;蔺友志;刘恩重;金国华;;展神经颅内段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8期

9 彭泽峰;姜维喜;马建荣;刘景平;陈风华;杨志权;张明宇;刘尚明;;单侧颈动脉结扎治疗海绵窦段动脉瘤(附15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10 庆祝;海绵窦直接显微手术[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卜博;周定标;余新光;许百男;张远征;乔广宇;周涛;;经耳前颧弓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60例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汉东;史继新;杭春华;成惠林;潘云曦;谢椺;胡志刚;;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显微手术[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麻育源;兰青;;翼点锁孔入路对海绵窦的显微解剖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运俊;程敬亮;陈伟建;吴恩福;殷薇薇;黄杨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入蝶窦的CT和MRI诊断[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加省;何跃;席桂发;陈劲草;陈坚;雷霆;李龄;;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动脉瘤破裂导致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天佑;张京芬;刘晓燕;田丽川;;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TCD改变[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彭辽河;肖湘生;董生;贾宁阳;;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8 郭新会;杨培金;陈锡俊;刘世超;高秀兰;;可脱球囊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9 邹治真;;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观察与护理[A];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大会(第二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第二届河南省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金友贺;唐力;王洪;张劲松;肖亮;;TCD对外伤性CCF患者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观察[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陈汉桥;发现一个“间隙” 突破一个“禁区”[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龚怡 印红霞;颅内血管移植架桥一次排除两枚“瘤弹”[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赵强 杨声瑞;内蒙古完成首例CCF球囊栓堵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张继泉;颅脑损伤的眼部表现[N];云南科技报;2001年

5 赵强;杨声瑞;内蒙古首例CCF球囊栓堵术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记者 康磊;中日联谊医院完成高难脑血管搭桥术[N];长春日报;2010年

7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康民;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D];复旦大学;2012年

2 胡凡;天幕裂孔区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尹剑;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相关颅底鞍周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及生物塑化技术在标本制作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胡佳;垂体瘤海绵窦侵袭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剑新;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相关形态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晓东;三叉神经的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军;小脑幕切迹间前隙的解剖及有关手术入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麻育源;锁孔手术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王清;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线腹侧颅底的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石小峰;锁孔与微创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和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军;经眶颧—海绵窦入路显露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战祥新;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3 朱凯;海绵窦综合征1例临床报告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申剑波;硬膜外经海绵窦外侧壁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缪铮;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统计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2年

6 田耀辉;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及相关手术入路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薛亮;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的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马全锋;经眶颧入路对前床突—眶尖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秦杰;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焕宇;经蝶人路处理海绵窦肿瘤的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4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34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