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河豚毒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0-02-13 09:10
【摘要】: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之一,分布广泛,因最早从河豚鱼体内分离而得名。在众多河豚毒素的检测技术中,免疫检测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免疫学检测的关键要素是目标物质的特异性抗体。本研究首先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卵清白蛋白(Ovalbumi,OVA)、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为载体蛋白,分别与TTX进行偶联以制备人工完全抗原。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优化了河豚毒素人工完全抗原(BSA TTX)的合成条件,并筛选出较佳的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为72h、偶联剂添加量为12%、TTX与BSA质量比为1:5时河豚毒素免疫抗原偶联率较大。同时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以及Quantity One凝胶分析软件计算偶联率等方法建立了人工完全抗原的表征体系。然后利用制备出的两种免疫抗原OVA TTX和KLH TTX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出两株杂交瘤细胞OVA 1E3和KLH CB2。两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为IgM型,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单抗均与TTX有特异性结合。此外,本研究还针对不同载体蛋白对单克隆抗体制备产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疏水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同蛋白的疏水性能,推理认为KLH是一种较适合于TTX特异性单抗制备的载体蛋白。本课题的研究为河豚毒素的免疫学分析检测奠定了物质基础,对推动河豚毒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河豚毒素


简介 etrodotoxin,TTX)是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之一,存蜥蜴、青蛙、蟾蜍、扁形虫等动物体内,某些细菌(如弧菌豚毒素[14],因最早由日本学者田原良纯1909年从河豚鱼中发易潮解的白色结晶体,分子式 C11 H17N3O8 ,相对分子质量由 3 个氮原子组成,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其结构 个胍基, 6 个羟基,在 C 5 和 C 10 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色粉末,纯品为无色晶体,,呈针状或菱形,无臭,无味,易醚、苯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稀酸水溶液。 比较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240℃开始碳化,溶液中易分解,在 5%氢氧化钾溶液中于 80℃~100℃可分解基 喹唑啉,这也是 TTX 化学检测法的理论基础[11, 13]。

聚丙烯酰,同质,量比,图谱


Lane1. BSA +12%FALane3. BSA+ 6%FA;图2 3.B。由图差,反应条件量的偶联体系加量的反应条%的甲醛添加作为最适的偶 g. 2 3 CharacX 与 BSA 质蛋白 BSA 和偶图所示,TTXA=1:5 时条带图 2 4 TTXSpectrum of 3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A; Lane2.TTX BSA+; Lane4. TTX BSA+3.A 可知,TT件为占总体积系,其偶联物条件下,随着反加量对载体蛋偶联剂添加量 图 2 3 不同cterization cha质量比的确定偶联物在不同X BSA 凝胶条带高度差异最X 与 BSA 不同non denaturimass 4 5 胺凝胶电泳图谱+12%FA; 6%FA; 16 X BSA 凝胶条积 12%的甲醛物的分子量变反应时间的延蛋白没有破坏。 同偶联剂添加arts of the di定 同质量比反应条带的位置均最大,即偶联同质量比非变ing polyacrylaratio of TTX t000011bAorbsnaec 条带的位置略醛添加量时条变化较为明显延长,载体蛋坏性的变性作 B. 12%偶联加量的表征图fferent amou应条件下的非均略高于对照联物的分子量 变性聚丙烯酰amide gel eleto BSA 00.20.40.60.811.21.4220 230略高于对照的条带高度差较显;此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小飞,高静波,宋杰军;河豚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2 袁萍,石佩;误食河豚鱼内脏中毒11例临床分析(摘要)[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翟国锁,丁雪明;河豚毒素中毒48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年06期

4 刘敏,张守兰,林福生,汤凌;河豚毒素在小鼠体内分布及代谢动力学[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5 宫慧芝;计融;江涛;杨军;;河豚毒素单抗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2期

6 徐勤惠,黄凯,高莉莎,张翰,荣康泰;河豚毒素对小鼠和家兔的毒性研究[J];卫生研究;2003年04期

7 郭柏坤;宫庆礼;;河豚毒素的免疫检测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4期

8 张林;江涛;计融;;应用随机肽库筛选展示河豚毒素模拟表位噬菌体[J];卫生研究;2010年03期

9 卢军;;河豚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18期

10 张金兰,周同惠;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河豚毒素[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爽;徐焱;;单克隆抗体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探讨[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2 李安民;;单克隆抗体标载的~(131)I治疗恶性脑胶质瘤Ⅱ期临床试验的三种给药途径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于翠;施曼铃;王桂珍;吴建祥;周雪平;;几种重要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振勇;邓国华;李呈军;张立春;田国彬;何后军;于康震;陈化兰;;抗禽流感H9N2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六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振宇;赵益明;董宁征;沈飞;阮长耿;;抗FⅧ-C2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改连;黄烽;;抗CD20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rituxima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郝波;张国新;林艳;杨杨;王宏娣;;抗HCCR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肝癌检测中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8 陶薇;杨连华;何卓晶;洪艳;陈勇;;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马翠卿;郭奕阳;顾海燕;曾瑞红;杨丽娟;魏林;;一株抗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的单克隆抗体对应的表位与Fba结合调节蛋白FH的位点重叠[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杨天兵;沈倍奋;;抗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rHIL-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超时邋李德成;单克隆抗体产业研发项目将落户大庆[N];大庆日报;2008年

2 小许;市领导会见美国生物医药巨头[N];无锡日报;2010年

3 姜海;英科学家发现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朝;单抗:生物医药发展的主旋律[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项铮;赛诺菲巴斯德研制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俊坚;单抗药物:站在同一起跑线[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张蕾;治疗用单克隆抗体[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晓;“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走向世界[N];苏州日报;2008年

9 张骁束;梅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邹平;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琳;肝再生增强因子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侯桂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同种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高勇;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4 江敏;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5 秦迎松;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emangiopoietin, HA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吕大伟;抗RANKL单克隆抗体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及RANKL转录调控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8 庄国洪;抗DR4、DR5单克隆抗体诱导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晓洁;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翠;河豚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8年

2 丛蕾;河豚毒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3 黄子逸;LIGHT基因转染细胞株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铁民;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李晓龙;肝癌相关抗原SMP30 mRN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郑杰;分泌抗猪流感病毒(河南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邵炜慧;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5年

8 杨宁;纳豆激酶的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9 唐琦;抗麻痹性贝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贾娟娟;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2579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79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