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传代培养中染色体不稳定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3 22:11
【摘要】: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药物筛选,体外疾病模型和干细胞替代治疗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但是,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真正应用于临床治疗前,其安全性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即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利用细胞遗传学手段从染色体水平上对传代培养过程中的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传代培养的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中存在着染色体不稳定现象:传代培养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细胞高比例出现;四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诱导的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中含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细胞比例不断增加。并利用胞质阻断法对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异常的产生和积累机制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结果证实小鼠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异常是不断产生的。染色体不分离的发生导致14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细胞高比例出现;染色体易位的发生导致含14号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细胞比例不断增加。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改善现有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安全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前提。
【图文】:

多能性


图 1.2 iPSCs 的多能性鉴定形态上,,iPSCs必须与ES细胞接近,而且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分子水平上,关键多能性因子的蛋白水平检测:如Oct4,Nanog;E异的表便抗原的检测:如小鼠中SSEA-1,人中的SSEA-3/4,TRa-1-60能性端粒酶表达的检测。逆转录病毒成膜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如新生移酶和Trim28((Lei et al., 1996; Wolf and Goff, 2007)。 同时,真正的iPSC重编程因子发生沉默,不表达。而且,iPSCs的表观遗传谱也应与ES细,如多潜能性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雌性细胞中X染色体的aherali et al., 2007; Rideout et al., 2001)。功能上,iPSCs必须具有分化成三胚层的能力,包括体外分化实验,畸成实验和嵌合体动物实验以及四倍体补偿实验(Jaenischand Young, 2008).1.4 iPSCs 重编程分子机制Oct3/4, Sox2, Nanog和Klf4家族等转录因子网络的严格调控对维持

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结构异常,双微体,环状染色体


也有数目和结构异常同时出现的情况。有丝分裂过程出现异常,如细胞质不分裂,中心体异常扩增,DNA修复出错都可能导致异常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核型出现(图1.3)。另外,还有其他特异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如:双微体(DMs),多中心粒染色体,环状染色体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3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生;丛林;;国产探针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性染色体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0年01期

2 谢鹭,周文,许亮国,杨旭宇,姚开泰;间期FISH在鼻咽癌细胞系及石腊切片中的应用初探[J];癌症;1999年04期

3 周俊,翁立红,张颜明,顾文祥;应用原位杂交和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淋巴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J];癌症;2000年06期

4 周俊,翁立红,顾文祥;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染色体畸变中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年01期

5 胡杰英;吕晓东;;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07年02期

6 朱珊珊;凌奕;许琳;麦扬青;王梅红;陈雪银;黄元华;黎明红;;国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产前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7 徐两蒲;黄海龙;林元;彭淑华;何德钦;李英;林娜;刘合q;;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染色体疾病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8 余世容,刘艳秋,李宇中,罗坚真,马水清;双色FISH检测未培养羊水及培养的外周血染色体标本方法的研究[J];江西医药;2004年02期

9 刘慈;尹红亚;刘学军;辛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产前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35期

10 李丰;金润铭;;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玮;人肺癌染色体畸变及其与耐药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2 孔芳;芸薹属种间关系及其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利敏;FISH比对核型分析在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吴清明;染色体病产前筛查和快速产前诊断方法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谢菁;常规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肺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3年

4 赵丽;FISH技术在遗传病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4年

5 王强;家蚕染色体的核型模式及Bmrbp1的FISH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粘伟红;FISH技术验证毛冠鹿Y染色体及核型多态机理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丰;引物原位标记在染色体病诊断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力军;基于C_oT-1 DNA及rDNA的甘蓝型油菜和甘蓝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韩哲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周荣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孕中期未培养羊水细胞胎儿性染色体检测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9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579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f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