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ermB基因携带菌株与对照菌株的组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4:59
【摘要】:作为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主要引起人的胃肠炎,甚至引发神经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是治疗空肠弯曲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由于长期不适当使用,空肠弯曲菌对该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使抗生素治疗效率下降,严重威胁人类临床医疗健康。造成空肠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有碱基替换、核糖体蛋白突变和外排泵作用,此外,erm基因编码的甲基化酶也是造成大环内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分别采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空肠弯曲菌ermB基因携带菌株和对照菌株的差异谱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从RNA水平、蛋白水平和代谢物水平研究空肠弯曲菌中ermB基因表达的适应性代偿分子调控机制。转录组学分析,通过提取空肠弯曲菌ermB基因携带菌株和对照菌株的全菌RNA,构建cDNA文库,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文库进行测序,参考C.jejuni NCTC 11168标准菌株基因组,经数据预处理过滤掉不合格的读取,基因表达量FPKM标准化后进行转录本相对定量,共筛选到58个差异转录本,其中1个发生上调,上调倍数为5.52倍;57个发生下调,下调倍数为3.33-426.95倍。对这些差异转录本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发现上调基因cj1477c参与乙醛酸盐和二元羧酸盐代谢;下调基因flgE、flgK、flaA、flaB、fliD、flgS、flgD、flg1、flgE2、flgH、cj0887c、flgB、flgG、flgG2、fliS、flgC参与细菌鞭毛的组装,hisH、hisF参与组氨酸代谢,cj0489参与乙醛酸盐和二元羧酸盐代谢,pseB、pseC、ptmB参与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qRT-PCR对部分差异转录本进行表达量验证,结果与测序数据计算的变化倍数一致,表明了测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蛋白组学分析,采用超声破碎法提取空肠弯曲菌ermB基因携带菌株和对照菌株的全菌蛋白质,FASP法酶解蛋白为肽段,采用MRM-MS技术对差异转录本对应的产物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共筛选到20个差异蛋白质,其中4个发生上调,上调倍数为1.52-4.71倍;16个发生下调,下调倍数为1.66-79.64倍。对这些差异蛋白质进行GO注释和KEGG分析,发现上调蛋白Cj1450参与ATP/GTP绑定过程,FlgG2参与鞭毛基体杆组装及依赖于鞭毛的细胞运动,Cj0850c参与转运过程,Cj1422c参与糖转移过程;下调蛋白FlgD、FlgE2、FlgI、FlaB、FlaA、FlgG参与细菌结构分子活动,FlgE2、FlaB、FlaA、FlgD参与依赖于鞭毛的细胞运动,FlgE2、FlaB、FlaA、FlgD、FlgI、FlgG、PtmA 参与鞭毛组装,Cj1477c、Cj1476c、HisF、PtmA、HisH 参与代谢通路,Cj1477c、HisF2、HisH1参与生物二级代谢物合成,PseB、PseC参与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HisF2、HisH1参与组氨酸代谢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FlaB、FlaA、FlgS为双组分系统相关蛋白。通过负染及电镜观察细菌鞭毛表明ermB基因携带菌株鞭毛丝缺失,而敏感株鞭毛完整。运动性、自身凝集性及细胞实验结果显示ermB基因携带菌株运动性减弱,自身凝集性降低,对HEp-2、VERO和IEC-6细胞粘附力和侵袭力均减弱。ELISA检测结果表明ermB基因的表达使空肠弯曲菌的葡萄糖和ATP含量上调,次黄嘌呤含量下调。代谢组学分析,采用液氮淬灭细菌代谢,冷甲醇冻融循环提取全菌代谢物,C18柱和HILIC柱分离代谢物,QTOF-MS检测特征离子,MarkerLynx软件多元统计分析数据,共筛选鉴定到3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4个发生上调,上调倍数为1.50-10.65倍;22个发生下调,下调倍数为1.51-12.70倍。对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HMDB和KEGG分析,其主要参与细菌细胞信号功能(3个上调,5个下调),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3个上调,5个下调),能量的来源和储存(3个上调,5个下调)及营养(4个上调,3个下调)等生物功能。根据差异代谢谱生物功能和细胞定位的结果,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表明ermB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综上所述,ermB基因在空肠弯曲菌中表达产生耐药表型后,导致空肠弯曲菌鞭毛丝缺失,运动能力减弱,自身凝集性降低,粘附力和侵袭力降低,葡萄糖和ATP含量上升。同时,次黄嘌呤含量显著下调。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空肠弯曲菌中ermB基因耐药调控的分子机制,为空肠弯曲菌耐药性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文】:
逦1邋1邋iM逡逑Gene邋12邋3邋4逡逑图1-1邋DNA微阵列技术原理图(引自Wikipedia)逡逑Figure邋1-1邋The邋principle邋diagram邋of邋DNA邋microarrays邋technology逡逑RNA-Seq技术M将高通域测序方法与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以捕获和M化RNA提取物中的转逡逑录本|1W1。生成的核苷酸序列的长度一般在lOObp左右,但根据使用的测序方法,可以从30个bp逡逑到10,000个bp不等。与microarrays相比,RNA-Seq中5个数保级的动态范围是一人优势。此外,逡逑需要的进样量也较少,RNA-Seq为纳克级,microarrays为微克级。理论上,RNA-Seq技术没有逡逑定量上限,在测量非重复区域lOObp片段时背景值很低。可以通过富集0标RNA或删除己知丰逡逑度的RNA来提高RNA-Seq的灵敏度。mRNA分子可以用绑定到poly-A尾的霖核t):酸探针分开。逡逑转录分子被制备好后,可进行单向或双向测序,特定strand的RNA-Seq方法可保留测序转录本逡逑的strand的信息[m]。RNA-Seq原理见图卜2。在生物体中,,基闪被转录并拼接(在寅.核生物中)以逡逑产生成熟的信使RNA转录本(图中红色标记)。mRNA从生物体中提取
图2-2邋23S邋rRNA2074及2075位测序图谱逡逑Figure邋2-2邋Sequencing邋spectra邋of邋point邋2074邋and邋2075邋of邋23S邋rRNA逡逑注:a为CT-11168的23S邋rRNA2074和2075位测序图谱,b为CJ-ermB的23S邋rRNA2074和.2075位测序围谱逡逑2.3.2邋MIC邋测定逡逑对CJ-11168及CJ-ermB的MIC测定结果表明CJ-1丨168对红霉素及克林霉袭均敏感,CJ-er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且MIC分别提高了邋128倍及1024倍(表2-4)。且2_3.1结果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78
本文编号:2636177
【图文】:
逦1邋1邋iM逡逑Gene邋12邋3邋4逡逑图1-1邋DNA微阵列技术原理图(引自Wikipedia)逡逑Figure邋1-1邋The邋principle邋diagram邋of邋DNA邋microarrays邋technology逡逑RNA-Seq技术M将高通域测序方法与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以捕获和M化RNA提取物中的转逡逑录本|1W1。生成的核苷酸序列的长度一般在lOObp左右,但根据使用的测序方法,可以从30个bp逡逑到10,000个bp不等。与microarrays相比,RNA-Seq中5个数保级的动态范围是一人优势。此外,逡逑需要的进样量也较少,RNA-Seq为纳克级,microarrays为微克级。理论上,RNA-Seq技术没有逡逑定量上限,在测量非重复区域lOObp片段时背景值很低。可以通过富集0标RNA或删除己知丰逡逑度的RNA来提高RNA-Seq的灵敏度。mRNA分子可以用绑定到poly-A尾的霖核t):酸探针分开。逡逑转录分子被制备好后,可进行单向或双向测序,特定strand的RNA-Seq方法可保留测序转录本逡逑的strand的信息[m]。RNA-Seq原理见图卜2。在生物体中,,基闪被转录并拼接(在寅.核生物中)以逡逑产生成熟的信使RNA转录本(图中红色标记)。mRNA从生物体中提取
图2-2邋23S邋rRNA2074及2075位测序图谱逡逑Figure邋2-2邋Sequencing邋spectra邋of邋point邋2074邋and邋2075邋of邋23S邋rRNA逡逑注:a为CT-11168的23S邋rRNA2074和2075位测序图谱,b为CJ-ermB的23S邋rRNA2074和.2075位测序围谱逡逑2.3.2邋MIC邋测定逡逑对CJ-11168及CJ-ermB的MIC测定结果表明CJ-1丨168对红霉素及克林霉袭均敏感,CJ-er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且MIC分别提高了邋128倍及1024倍(表2-4)。且2_3.1结果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栗建永;赵琢;贾晓川;李晶;张园;赵黎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18期
2 祁云霞;刘永斌;荣威恒;;转录组研究新技术:RNA-Seq及其应用[J];遗传;2011年11期
3 陈栎江;阮志浩;吴庆;周铁丽;李超;;粪肠球菌ermB基因与转座子Tn1545和Tn917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6期
4 黄琛;武明花;李桂源;;鼻咽癌转录组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德俊;携带ermS基因畜禽源弯曲菌的流行及适应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6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361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