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鼠伤寒沙门氏菌spvB基因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23:25
【摘要】:目的:鼠伤寒沙门菌spv基因是沙门菌感染中重要的致病因子。spv含有三个必需基因:正性转录调控基因spvR和两个结构基因spvB和spvC。本研究通过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模型,观察下调spvB基因表达后,对于细胞自噬、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并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影响肠上皮细胞自噬中的作用,为沙门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靶点,为进一步研究耐药及非耐药沙门菌株中spvB对自噬影响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一、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对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分别使用携带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株STM-211、敲除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株STM-ΔspvB和回补株STM-c-spvB与处于生长对数期的肠黏膜上皮细胞Henle-407细胞进行共培养,再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MDC)染色后镜下观察;稀释涂板作胞内细菌计数;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并比较各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自噬强度是否相同。二、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在影响Henle-407细胞自噬中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在原有的感染模型基础上增加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进行干预对照。于共培养后的1h和3h收集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38的磷酸化水平和自噬标志蛋白LC3、p6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自噬蛋白LC3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一、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对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1.使用透射电镜观察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Henle-407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感染后的1h,正常对照组细胞未见到明显的自噬发生,而野生株感染组STM-211和STM-ΔspvB感染组镜下可见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结构,以及大量的沙门菌囊泡(Salmonella-containing vacuoles,SCV)。2.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的1h,各组细胞内的绿色点状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多。在空白对照组细胞内仅有少许的荧光分布,荧光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少于受试菌感染组。STM-ΔspvB感染组的胞内荧光分布强度及荧光细胞数明显高于STM-211感染组。3.细胞内活菌稀释涂板计数在细菌干预后的1h,各感染组培养基中的细菌总量未明显差别,从2h开始,STM-ΔspvB感染组的细菌存活量明显低于STM-211和STM-c-spvB感染组,4h时,细菌数目虽有增长而STM-ΔspvB组较STM-211和STM-c-spvB组的数量差距依然很明显。4.WB检测野生株、突变株和回补株感染的细胞自噬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的1h,STM-ΔspvB组LC3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TM-211组和STM-c-spvB组,底物p62蛋白水平则较STM-211和STM-c-spvB感染组下降;感染后3h,LC3Ⅱ和p62蛋白水平表达保持感染1h时的趋势且程度更大。二、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在影响Henle-407细胞自噬中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1.不同感染组p38MAPK通路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的沙门菌作用不同时间后,各个感染组的p38磷酸化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感染后的1h,STM-ΔspvB组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STM-211和STM-c-spvB感染组,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h和4h;并且STM-211、STM-ΔspvB或STM-c-spvB感染组随着时间增加,p38的磷酸化水平也呈升高趋势。2.WB检测抑制P38通路后各组细胞的自噬水平经SB203580处理后,对照组、STM-211和STM-c-spvB感染组的LC3Ⅱ水平较前无明显差异,而STM-ΔspvB感染组则显著降低;p62蛋白水平STM-ΔspvB感染组较SB203580处理前显著升高,其它组较处理前无明显差异。感染后3h,LC3Ⅱ和p62蛋白水平表达保持感染1h时的趋势,经SB203580干预后,STM-ΔspvB组LC3Ⅱ表达量显著升高,p62表达量显著降低,而STM-211和STM-c-spvB组LC3Ⅱ和p62蛋白水平较未经SB203580干预组无明显改变。3.免疫荧光检测在抑制P38通路后各组细胞的自噬水平共培养结束后2h,与对照组相比,各感染组细胞核周的LC3点状结构显著增加;STM-ΔspvB组显著多于STM-211组。经SB203580处理后,STM-ΔspvB组LC3颗粒荧光小点数量明显减少,STM-211组较处理前无明显改变。结论:1.spvB基因在沙门菌感染肠黏膜上皮细胞Henle-407抑制自噬的活性,以利于细菌自身的存活。2.p38通路在沙门菌感染时被活化,而spv B对p38通路的抑制作用是其抑制细胞自噬的关键机制之一。
【图文】:

自噬,电镜观察


图 1 电镜观察不同组的自噬结构ig.1 autophagosomes and autolysosomes in Henle-407 cell after infected with S.typhimurby TEM.注:黑色箭头所指为沙门菌囊泡,白色箭头所指为自噬体。 MDC 染色后观察不同组的自噬强度MDC 是一种细胞自噬活性检验的示踪剂,主要能够对细胞的自噬溶酶溶酶体进行选择性地荧光染色。在经过共培养后的 1h,各感染组的 Henle胞内的绿色点状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多。在空白对照组,细胞内仅有荧光分布,而其荧光强度明显弱于受试菌感染组,,提示为被荧光标记的或者基础水平的自噬,同时证明了沙门菌感染诱导了 Henle-407 细胞发生。STM-ΔspvB 感染组的胞内荧光分布强度明显高于 STM-211 感染组,胞的数量也多于 STM-211 感染组(P<0.05)。见图 2B&C。

细胞,活菌数,细菌


图 2 各组细胞 MDC 染色(×40).空白对照组;B.STM-211 感染组;C.STM-ΔspvB 感染组;D.各组荧光细胞数量的统计情况 *P<0.05,**P<0.01g.2 MDC staining of each group of cells(×40)A. Control group; B.STM-211 infection grouC.STM-ΔspvB infection group; D.statistics of fluorescent cells in each group .*P<0.05,**P<0.01.3 细胞内活菌数量的检测经过共培养 1h、2h 和 4h 后,收集不同组细胞并进行胞内活菌数的测定。检测,在细菌干预后的 1h,各感染组培养基中的细菌总量未明显差别,从 2始,STM-ΔspvB 感染组的细菌存活量明显低于 STM-211 和 STM-c-spvB 感染(P<0.05),4h 时,细菌数目虽有增长但是 STM-ΔspvB 组较 STM-211 和TM-c-spvB 组的数量差距依然很明显(P<0.05)。见图 3。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巧云;沈汉明;夏大静;;锌与自噬[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2 马文科;戴舒惠;罗鹏;杨悦凡;费舟;;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6期

3 付婉;董笛;赵颖;;自噬的相关分子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4 方聪聪;毛善平;董慧敏;刘宝辉;王舜;;线粒体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年02期

5 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7年09期

6 马佳丽;侯静波;;巨噬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年08期

7 陈延斌;黄建安;;自噬在呼吸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6期

8 张安琪;朱莉拉;刘若冰;;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16年20期

9 苏历铭;;往日[J];当代工人(D版);2017年Z2期

10 张卓鹏;;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与应用分析[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胡成枫;胡春兰;陈良标;;自噬在斑马鱼细胞冷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究[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4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余慧芬;唐李;李妍;;自噬现象对肿瘤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7 王菲菲;邱学敏;王凌;;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A];第9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任栓成;倪娜娜;胡志安;;睡眠觉醒期神经元自噬活动的变化[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9 蒋绪顺;;自噬在棕榈酸诱导的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A];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10 刘康永;谌雯琦;孙晓江;;脑梗死氧糖剥夺模型中自噬信号途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新 主持;“自噬”的快车刚刚启动[N];医药经济报;2016年

2 记者 周洁;解密“自噬”,抗癌治病更近一步[N];河北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房琳琳;“自噬机制”带来对抗衰老新希望[N];科技日报;2016年

4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上海与新科诺奖得主颇有学术缘[N];文汇报;2016年

6 记者 陶婷婷;成功揭示代谢降解调控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3年

7 记者 白毅;浙大二院发现大气颗粒污染诱导呼吸道自噬性损伤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5年

8 张明永;水稻自噬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徐瑞哲 顾泳 黄杨子;生理医学界少有东方学者如此领先[N];解放日报;2016年

10 记者 胡德荣;肝癌患者自噬性缺陷表型与预后不良紧密相关[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岳;Rab37调控细胞增值及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靳佳欣;人类胚源肾细胞(HEK)中自噬相关基因4对于自噬相关基因8的作用探讨[D];兰州大学;2016年

3 蒲涛;23kD肝再生增强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水平的调节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4 于守水;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7年

5 闫亚韵;Aβ损伤致PC12细胞AD模型PS1介导的自噬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姚小晓;Beclin1和ROS依赖的自噬在Bcl-2抑制剂ABT-737诱导的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凋亡中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7年

7 尤婷婷;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ROF通过自噬介导对BV-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抑制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8 苏华;VPS34乙酰化调控其脂激酶活性和自噬的启动[D];浙江大学;2016年

9 孙英杰;细胞自噬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0 边希云;自噬/线粒体自噬在锌诱导的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毓川;自噬负性调控CD8~+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静超;自噬调节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郝艳琴;自噬调节氧化应激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4 赖华毅;鼠伤寒沙门氏菌spvB基因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5 刘浪;自噬在辐射诱导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8年

6 尚波;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障碍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7 徐志飞;苏尼替尼诱导p53自噬—溶酶体降解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D];浙江大学;2016年

8 高银萍;小分子荧光探针检测内皮细胞自噬信号的药理学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王晶;抗阻、耐力运动对肥胖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王雪梦;人巨细胞病毒感然对MRC-5细胞自噬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76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676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