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白喉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6 23:0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白喉类毒素酶联免疫检测(ELISA)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高效价兔抗DT多克隆抗体和相应酶标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线性范围同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特异性等确定检测限度,并初步应用。结果 DT含量在0~0.0160 Lf/m L范围内反应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ilamantous hemagglutinin,FHA)与黏着素(Pertactin,Prn)无明显交叉反应,重复性好、特异性较强,精密度及准确度验证均符合常规质控要求,通过验证确定的准确检测范围为0.000 8~0.016 0 Lf/m L;检测限度为0.000 8 Lf/m L。该方法对DT抗原进行了吸附率的检测,同时检测了10批白喉类毒素原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10年版规定的絮状单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变异系数低于20%。结论建立了白喉类毒素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过程中白喉类毒素含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图文】:

标准曲线,双抗体夹心ELISA法,标准曲线,血清


.3.1线性范围在0~0.0160Lf/mL范围内反应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建立方程y=100.71x+0.0825,见图2。2.3.2线性关系的重复性验证重复试验10次,10次不同时间检测的r值,结果见表1。无论r值还是r2值均>0.99,表明实验中所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注:1.抗DT血清1∶2;2.抗DT血清1∶4;3.抗DT血清1∶4;4.抗DT血清1∶8;5.抗DT血清1∶16;6.抗DT血清1∶32;7.NIBSC的DT标准品。图1免疫双扩散法测定DT抗血清效价Fig.1DeterminationofpotencyforDTanti-serumbyadoublediffusionmethod图2DT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标准曲线的建立Fig.2ThestandardcurveforadoubleantibodysandwichELISAindetectionDT表1线性关系的重复性验证Tab.1TheverificationrepeatabilityoflinearityfortheELISA次数rr210.9900.99520.9940.99730.9910.99540.9950.99750.9950.99760.9980.99970.9950.99780.9910.99590.9900.995100.9940.9972.3.3特异性验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DT抗原的特异性,见表2。对含量高的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毒素、百日咳丝状血凝素和黏着素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对含量为80Lf/mL的DT检测结果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年4月第44卷第2期ProginMicrobiolImmunol,Apr.2016,Vol.44No.2·47·

标准曲线,双抗体夹心ELISA法,标准曲线,血清


.3.1线性范围在0~0.0160Lf/mL范围内反应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建立方程y=100.71x+0.0825,见图2。2.3.2线性关系的重复性验证重复试验10次,10次不同时间检测的r值,,结果见表1。无论r值还是r2值均>0.99,表明实验中所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注:1.抗DT血清1∶2;2.抗DT血清1∶4;3.抗DT血清1∶4;4.抗DT血清1∶8;5.抗DT血清1∶16;6.抗DT血清1∶32;7.NIBSC的DT标准品。图1免疫双扩散法测定DT抗血清效价Fig.1DeterminationofpotencyforDTanti-serumbyadoublediffusionmethod图2DT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标准曲线的建立Fig.2ThestandardcurveforadoubleantibodysandwichELISAindetectionDT表1线性关系的重复性验证Tab.1TheverificationrepeatabilityoflinearityfortheELISA次数rr210.9900.99520.9940.99730.9910.99540.9950.99750.9950.99760.9980.99970.9950.99780.9910.99590.9900.995100.9940.9972.3.3特异性验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DT抗原的特异性,见表2。对含量高的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毒素、百日咳丝状血凝素和黏着素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对含量为80Lf/mL的DT检测结果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年4月第44卷第2期ProginMicrobiolImmunol,Apr.2016,Vol.44No.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喉类毒素的使用[J];赤脚医生杂志;1975年08期

2 卢其材;;白喉类毒素及其使用问题[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77年02期

3 ;8~15岁儿童及青年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的反应观察[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79年04期

4 李军;;成人白喉类毒素复种[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88年04期

5 姜柏涛,魏辉,刘焕起,代叔艳,郭红;精制白喉类毒素的再精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7年01期

6 张华捷;检测白喉类毒素疫苗质量的物理化学和免疫化学方法[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年03期

7 魏辉;槐丽萍;郭红;朱威;施维;史华新;;不同纯度、剂量白喉类毒素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年01期

8 黎明;;白喉类毒素引起剥脱性皮炎死亡一例报告[J];山东医刊;1958年02期

9 苏温泽;;白喉类毒素免疫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1981年01期

10 迮文远;张国华;沈少华;颜廷柏;李兆军;王伟伦;董春明;阚毓筠;苏万年;;白喉类毒素对青少年免疫的研究[J];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裴晓春;;白喉类毒素(DT)可控释放微球的研究[A];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晓明;项美娟;张庶民;蒋强华;侯启明;曾令冰;徐晓峰;杨以梅;郑先明;周继红;龚静;宣春琼;;《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简介[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3 朱涛;朱婉玉;宇学峰;毛慧华;邵忠琦;;一种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白喉类毒素(CRM197)结合物中游离多糖含量的方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堤林;如何判断防疫针的效果[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本文编号:2700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00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