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针刺法”对RA模型大鼠血清中IL-17、MMP-9及TIMP-1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0:28
【摘要】:【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在针刺和艾灸干预下体质量、右后足跖度肿胀度的变化,血清中IL-17、MMP-9、T I M P-1含量表达的变化,以期阐明针灸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方面,发挥改善RA病症的作用。同时观察对同一腧穴组合的针刺和艾灸刺激,是否具有相当的治疗作用。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风湿免疫方面相关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S P F级雄性大鼠,5 0只,称重、编号,去除两极体质量(1 0只),依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 0只。用苦味酸染色剂对各组大鼠进行染色编号。除空白组外于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15ml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诱发佐剂型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大鼠右后足跖部明显肿胀通常在24h后即可出现,7d后用上法免疫加强,21d后继发性炎性反应成熟稳定,在前肢或对侧肢体甚至耳、尾部相继出现红肿或炎性结节,提示造模成功。空白组则大鼠右后足跖部,酒精消毒后,注射0.15ml的0.9%Na Cl溶液。治疗干预选用“三部针刺法”的背部:大椎、命门;上肢部:合谷、曲池;下肢部: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针刺组给予针刺留针20min,艾灸组每一腧穴距离2cm悬灸20min,每天1次,7天为1疗程,间隔1天后,再行第2疗程。于造模前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观察和测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和右后足跖肿胀度。治疗结束后采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MMP-9、TIMP-1含量。【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大鼠右足底及踝关节相继出现肿胀,食量减少,毛发杂乱无光泽,体质量增加减慢(P0.05),右后足跖部肿胀度增加(P0.05)。治疗干预后,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体质量增幅小(P0.0 1),右后足跖部肿胀度增幅小;模型组无干预,体质量增幅大(P0.05),右后足跖部肿胀度明显增加(P0.05)。上三组大鼠血清中IL-17、MMP-9、T I M P-1含量皆上升(P0.0 5)。(2)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针刺组、艾灸组体质量、右后足跖部肿胀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干预1周、2周后,针刺组、艾灸组体质量均增幅减缓(P0.05),右后足跖部肿胀度均减小(P0.05),血清中IL-17、MMP-9、TIMP-1含量均下降(P0.05)(3)与艾灸组比较干预后,针刺组体质量变化、右后足跖部肿胀度改善程度与艾灸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大鼠血清中IL-17含量表达与艾灸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MMP-9、TIMP-1含量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本实验腧穴组合的基础上,针刺和艾灸治疗都能够改善大鼠的关节肿胀度,且两者的治疗效果相当。2.针刺和艾灸能够有效地降低I L-1 7在R A模型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抑制滑膜细胞活化后与IL-1、TNF-α产生协同作用,抑制MMP及其他促炎因子的分泌。从而防止骨和软骨破坏。3.针刺和艾灸治疗皆能够有效的下调M M P-9、T I M P-1在血清中的表达,维持其平衡,控制滑膜炎症的发生,且针刺下调明显,优于艾灸。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45;R-332
【图文】:
由紫红色变为红色,跛行缓解,但活动和食量未增加,体重增长缓慢,针组无明显差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 1、图 1表 1 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g, x±s,n=10) 例数 造模前 造模成功时 治疗 1 周后 治疗 2 周组 10 261.70±8.64 368.30±10.34 397.00±9.10 417.10±1组 10 264.00±5.79 349.50±20.161)373.10±21.52 392.50±2组 10 262.00±5.59 340.80±14.531)348.70±13.802)3)350.70±22.组 10 263.00±6.42 345.80±21.581)360.70±21.702)367.10±20与同期空白组比较,1)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2)P<0.05;与同期艾,3)P>0.05。
无差异(P>0.05),说明:针刺组与艾灸组在治疗干预后体质量增幅比模型足跖肿胀度,结果见:表 2、图 2表 2 各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比较(mm, x±s,n=10)与同期空白组比较,1)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2)P<0.05;与同期艾,3)P>0.05 例数 造模前 造模成功时 治疗 1 周后 治疗 2 周组 10 26.85±0.81 30.53±0.50 30.89±0.54 30.91±0组 10 27.30±0.53 35.70±0.481)35.34±0.70 35.45±0组 10 27.35±0.62 36.05±0.561)33.86±0.552)3)32.60±0.4组 10 26.65±0.66 35.60±0.551)33.60±0.452)32.39±0
关节肿胀度方面疗效相当。模型大鼠血清中 IL-17、MMP-9 及 TIMP-1 含量的变化治疗后大鼠血清 IL-17 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 3、图 3表 3 针灸后大鼠血清 IL-17 含量(pg/ml,x±s,n=10)组别 例数(n) IL-17水平(pg/ml)空白组 10 19.370±2.74模型组 10 37.906±3.141)针刺组 10 24.579±2.031)2)3)艾灸组 10 25.753±2.071)2):与空白组比较,1)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2)P<0.05;与同期艾3)P>0.05。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45;R-332
【图文】:
由紫红色变为红色,跛行缓解,但活动和食量未增加,体重增长缓慢,针组无明显差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 1、图 1表 1 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g, x±s,n=10) 例数 造模前 造模成功时 治疗 1 周后 治疗 2 周组 10 261.70±8.64 368.30±10.34 397.00±9.10 417.10±1组 10 264.00±5.79 349.50±20.161)373.10±21.52 392.50±2组 10 262.00±5.59 340.80±14.531)348.70±13.802)3)350.70±22.组 10 263.00±6.42 345.80±21.581)360.70±21.702)367.10±20与同期空白组比较,1)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2)P<0.05;与同期艾,3)P>0.05。
无差异(P>0.05),说明:针刺组与艾灸组在治疗干预后体质量增幅比模型足跖肿胀度,结果见:表 2、图 2表 2 各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比较(mm, x±s,n=10)与同期空白组比较,1)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2)P<0.05;与同期艾,3)P>0.05 例数 造模前 造模成功时 治疗 1 周后 治疗 2 周组 10 26.85±0.81 30.53±0.50 30.89±0.54 30.91±0组 10 27.30±0.53 35.70±0.481)35.34±0.70 35.45±0组 10 27.35±0.62 36.05±0.561)33.86±0.552)3)32.60±0.4组 10 26.65±0.66 35.60±0.551)33.60±0.452)32.39±0
关节肿胀度方面疗效相当。模型大鼠血清中 IL-17、MMP-9 及 TIMP-1 含量的变化治疗后大鼠血清 IL-17 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 3、图 3表 3 针灸后大鼠血清 IL-17 含量(pg/ml,x±s,n=10)组别 例数(n) IL-17水平(pg/ml)空白组 10 19.370±2.74模型组 10 37.906±3.141)针刺组 10 24.579±2.031)2)3)艾灸组 10 25.753±2.071)2):与空白组比较,1)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2)P<0.05;与同期艾3)P>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晓兰;陈弘;胡丽萍;;“足三里”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24期
2 赵晶洁;李胜好;郑秀琴;张淑杰;邹雪松;王波;;MMP-9表达与GIST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王丹娜;朱博;武世伍;承泽农;雷洋;;HIF-1α和MMP9促进浸润性乳腺癌中血管生成[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5年05期
4 邹晓慧;董秋梅;;MMP-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93期
5 车昌燕;张国华;刘俊平;王明亮;;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年10期
6 范为民;胡怡芳;李艳;;《医学原理》治痹探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05期
7 周大兵;王瑞琳;徐瑾;申健;徐丽娜;熊光宜;尹海波;;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IL-17和IL-10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8 张传英;蔡荣林;唐照亮;;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因子和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刘德芳;晏姣;郭明阳;王超;呼永河;杨敏;
本文编号:2745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450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