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外泌体介导的miR-146a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进而促进肠道病毒71型复制

发布时间:2020-07-23 23:51
【摘要】: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直径约30-100nm大小的微囊泡结构,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能够分泌,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如血液,唾液及尿液中。外泌体囊泡能够携带多种蛋白质、mRNA以及非编码小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并能够能够把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由起源细胞转移至靶细胞,从而影响调控靶细胞中的生化成分和信号通路。目前,外泌体在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在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中,携带有病毒或者宿主细胞活性成分并能够调控靶细胞免疫应答或导致靶细胞感染。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感染能够诱导结肠癌细胞系HT-29及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所分泌的外泌体增加,而柯萨奇病毒A16的感染对宿主细胞外泌体分泌量并无显著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外泌体中携带的EV71病毒核酸能够突破病毒特异性受体限制以非受体依赖的方式在宿主细胞中建立有效感染,表明病毒通过将自身基因组装载入外泌体的方式来扩大宿主感染范围而不受病毒特异性受体的限制。另外,通过抑制外泌体分泌能够导致EV71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内积累,而病毒复制不受影响,说明外泌体释放途径是EV71病毒释放的一种必须途径。除了病毒核酸,外泌体亦能够通过特异性的选择包装细胞内的非编码小RNA(microRNA,miRNA),miRNA是外泌体中含量最丰富的RNA。我们通过RNA深度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证实,EV71感染后的宿主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中,miR-146a的富集量显著增加且能够转移到靶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内miR-146a表达水平升高。之前的研究发现,EV71的感染能够诱导细胞内miR-146a表达进而通过调控IRAK1和TRAF6基因表达来抑制干扰素产生,从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IRAK1和TRAF6为TLR信号通路及干扰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我们的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的miR-146a能够抑制靶细胞中的Ⅰ型干扰素产生进而有利于病毒病理发展。通过与外泌体所携带的miR-146a的协同传递,有利于外泌体携带的EV71病毒核酸能够在靶细胞内以最少病毒载量进行迅速复制并建立有效感染。同时,外泌体中的EV71病毒核酸能够与miR-146a,AG02及GW182蛋白相结合。外泌体中的AG02,GW182蛋白与EV71病毒核酸及miR-146a的相结合除了能够稳定病毒核酸并迅速复制外,而且有利于miR-146a进入靶细胞后能够迅速发挥其功能。另外,我们发现,干扰素刺激因子(ISGs),BST-2/Tetherin能够参与调控EV71诱导的外泌体分泌增多。更重要的是,在体实验(in vivo)发现,外泌体携带的EV71核酸主要富集在肝脏和脾脏中,而游离的病毒颗粒则主要富集在脑组织及小肠中。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EV71病毒借助宿主细胞外泌体分泌这种生理特性,将病毒核酸以及宿主细胞miR-146a富集到外泌体中,通过抑制靶细胞Ⅰ型干扰素应答,有利于病毒在靶细胞中的有效复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多娇;Sanin DE;Everts B;卓乐盈;;Ⅰ型干扰素诱导的内在代谢改变是其免疫功能的关键[J];中国临床医学;2016年04期

2 李正明;;新的Ⅰ型干扰素(组合干扰素)正进行临床验证[J];传染病信息;1994年04期

3 李虎;冯玉光;张红梅;张小茜;仲华;葛振宇;;Ⅰ型干扰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的荟萃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06期

4 鲍素霞;郑建铭;陈明泉;施光峰;;Ⅰ型干扰素治疗病毒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21期

5 陈刚,郑大海,杨仉生,程根宏,唐宏;Ⅰ型干扰素及其在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年02期

6 纪雪;赵慧;黄星耀;李晓峰;秦成峰;;寨卡病毒与Ⅰ型干扰素反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8年Z1期

7 ;MDA5与MAVS介导针对B型柯萨奇病毒的Ⅰ型干扰素反应[J];微生物与感染;2010年01期

8 罗鹏;曾迪;温伟红;;特定序列的siRNA可通过TLR7引起Ⅰ型干扰素反应[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年12期

9 郑青亮;;Ⅰ型干扰素诱导沙门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年06期

10 李军;曾芸;;干扰素调节因子3调控Ⅰ型干扰素机制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红兵;;病毒感染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英文)[A];第三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0年

2 梁淑娟;魏海明;田志刚;;IFN-α通过STAT3,STAT1信号通路上调NK细胞的杀伤活性[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杨莹韵;侯晋;周烨;白春梅;曹雪涛;;干扰素诱导基因IFIT家族分子促进Ⅰ型干扰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谢丽君;邵志勇;刘欢欢;陈玲;王微娜;牛鑫;高洪;严玉霖;;PRRSV对PAMs产生Ⅰ型干扰素转录及TLR3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梁淑娟;魏海明;田志刚;;IFNa通过STAT3、STAT1信号通路上调NK细胞的杀伤活性[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利云;陆源;陈伟;;人IL-29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刘媛;邹自英;朱冰;胡宗海;曾平;吴丽娟;;LRRFIP1通过诱导Ⅰ型干扰素抑制HCV感染[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8 刘星光;姚鸣;李楠;王春梅;郑媛媛;曹雪涛;;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通过结合并活化TAK1和IRF3加强巨噬细胞中TLR配体诱导的炎症因子和Ⅰ型干扰素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邰正福;林源;何玉娇;黄君梅;李晟;张国林;王飞;;增强Ⅰ型干扰素介导的JAK/STAT通路信号传导天然产物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会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新技术[C];2014年

10 徐红梅;安华章;侯晋;韩超峰;王品;于益芝;曹雪涛;;磷脂酶PTP1B抑制MyD88和TRIF依赖的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Ⅰ型干扰素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高飞;HIV感染机理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钱铮;日美:发现可防止肌体干扰素过剩的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煜轩;外泌体介导的miR-146a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进而促进肠道病毒71型复制[D];南京大学;2018年

2 姜丽群;IFITM3调控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D];武汉大学;2017年

3 陈萌萌;猪圆环病毒Ⅱ型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的信号途径[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4 刘苗苗;发热伴病毒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及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陈捷亮;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蛋白拮抗Ⅰ型干扰素通路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李玲;Ⅰ型干扰素系统的内源性激活在皮肌炎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胡伟平;Ⅰ型干扰素对MRL/lpr小鼠系膜细胞致炎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8 宋寅敬;E3泛素连接酶FBXW7调节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晓明;Ⅰ型干扰素和分泌IL-10的B细胞对新生期炎症反应的负调控[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占贞贞;磷酸酶PHLPP对TLR及RIG-I触发的Ⅰ型干扰素产生的选择性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泉;猪脑心肌炎HB10株的3C蛋白酶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D];长江大学;2015年

2 蔚超亮;PRRSV nsp11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韩丽;系统性红斑狼疮EB病毒潜伏期基因与Ⅰ型干扰素诱导基因的相关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4 牟宏芳;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0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5 朱惠惠;天然小分子Kae抗VSV病毒感染及LPS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陈倩;大鲵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抗病毒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武剑琴;人类细小病毒B19基因组NS1、VP1和VP2基因克隆及对宿主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钟会娟;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调节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周华;IFN-DC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初探[D];苏州大学;2014年

10 许丽娜;鸭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68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68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