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慢性高原病大鼠模型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3:30
【摘要】:目的:慢性高原病(CMS)以红细胞过度增生和低氧血症为特征,其主要病因为机体缺氧。本研究以常氧组为对照,检测CMS模型大鼠HAMP m RNA、GDF15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和其他相应的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旨在探讨两者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明确CMS大鼠铁代谢的变化。方法:将5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从兰州到西宁,适应性喂养2周后进行实验。随机分为2组,即常氧对照组22只(西宁,海拔2260m,温度18-20℃),低氧实验组37只(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m,氧浓度10.8%,压力54.02Kpa,温度18-20℃,22h/d),30天后进行检测:(1)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测;(2)比色法测定血清铁及免疫发光法测血清铁蛋白;(3)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脏匀浆hepcidin含量;(4)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肝脏HAMP m RNA、GDF15 m RNA水平;(5)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胸骨GDF15蛋白水平;(6)随机选取常氧组大鼠6只,低氧组大鼠5只,用于肺动脉压检测;(7)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首先行正态性检验,资料均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CMS组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同常氧组大鼠HCT(53.02±2.92)%、HGB(185.69±12.14)g/L、平均肺动脉压(29.78±4.47)mm Hg、血清铁(0.87±0.11)μmol/L、血清铁蛋白(2.05±0.21)μg/L、胸骨GDF15蛋白表达积分(3.43±1.09)比较,低氧组HCT(71.33±5.34)%、HGB(248.88±17.36)g/L、平均肺动脉压(66.06±17.36)mm Hg、血清铁(2.17±0.35)μmol/L、血清铁蛋白(11.52±1.58)μg/L、胸骨GDF15蛋白表达积分(5.08±0.70)等指标升高(均P0.05);同常氧组大鼠的PLT(758.75±92.77)×109/L、血清hepcidin水平(14.16±4.49)ng/ml、肝脏hepcidin水平(154.79±95.08)ng/ml相比较,低氧组PLT(472.09±117.90)×109/L、血清hepcidin水平(10.13±5.53)ng/ml、肝脏hepcidin水平(64.04±40.30)ng/ml降低(均P0.05);常氧组和低氧组的SO2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低氧组肝脏HAMP m RNA表达(0.67±0.33)低于常氧对照组(1.03±0.27)(P0.05),低氧组肝脏GDF15 m RNA表达(4.46±2.58)高于常氧对照组(1.10±0.54)(P0.05);低氧组HAMP m RNA、GDF15 m RNA与HGB、HCT均无相关性(P0.05)。(3)CMS组HGB分别与SI(r=0.925,P=0.000)、SF(r=0.612,P=0.000)呈正相关,与血清hepcidin水平(r=-0.405,P=0.021)呈负相关;CMS组HCT分别与SI(r=0.889,P=0.000)、SF(r=0.562,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hepcidin(r=-0.367,P=0.039)水平呈负相关;CMS组SI与SF呈正相关(r=0.573,P=0.001),与血浆hepcidin水平呈负相关(r=-0.43,P=0.014)。结论:低氧条件下铁代谢的调节基因hepcidin表达下调,铁调素在CMS中维持较低水平,促进了机体铁吸收同时增加了储存铁的动员,进一步促进红细胞增殖。GDF15在CMS中表达增加,可能与CMS红系成熟有关,是联系红系生成和铁调控的信号分子,从而进一步丰富了CMS的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94.3;R-332
【图文】:

示意图,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实验原理,标准品


图 2.1 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实验原理示意图(3)测试所需仪器设备450nm 酶标仪、EP 管、吸水纸、Hepcidin 检测试剂盒(4)试剂准备:① 分别将试剂盒中所有的试剂、标本缓慢均衡至室温(18-25℃)。② 标准品的配制:标准品中加入标准品稀释液1ml,盖好后室温静置大约10min,同时反复搓动以助溶解,Hepcidin标准品原始浓度为80 ng/ml。准备稀释标准品的EP管,每个EP管加入500μl的标准品稀释液,再分别依次倍比稀释为如下浓度:40 ng/ml ,20 ng/ml,10 ng/ml,5 ng/ml,2.5 ng/ml,1.25 ng/ml,0.625ng/ml,标准品稀释液(0ng/ml)直接作为空白孔。(表2.4)。表 2.4 Hepcidin 标准品的稀释方法80 ng/ml 1 号标准品 原倍标准品40 ng/ml 2 号标准品 500μl 的 1 号标准品加入 500μl 标准品稀释液20 ng/ml 3 号标准品 500μl 的 2 号标准品加入 500μl 标准品稀释液

曲线,血清,浓度值,标准品


测定血清hepcidin的标准曲线

曲线,肝脏,标本,血清


)绘制标准曲线后计算血清 hepcidin、肝脏 hepcidin 浓度值:X 轴为 O.D. 轴为标准品浓度,标准曲线如图 2.2-2.3。图 2.2 测定血清 hepcidin 的标准曲线Figure2.2 The standard curve of hepcidin in serumy=1.2114x2+13.411x+0.4762R2=0.9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林华;;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2 冀林华;孙静;王红心;崔森;李占全;;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3 ;我国高原医学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认可首次确定慢性高原病流行特征[J];卫生软科学;2005年06期

4 高彦明;何贵强;郑必海;;海拔3658m地区慢性高原病患者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后肺功能的变化观察[J];西藏科技;2005年12期

5 王旭萍;;海拔3658m地区慢性高原病患者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后肺功能的变化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崔建华;张西洲;哈振德;高亮;李彬;马勇;王宏运;;慢性高原病肾功能及血脂的变化[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4期

7 马勇;李彬;张西州;崔健华;哈振德;;慢性高原病患者脑-体生理能力的变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8 崔建华;张西洲;王宏运;哈振德;高亮;马勇;李彬;;慢性高原病肝功能及血清酶的改变[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6期

9 冯建明;沈括;;慢性高原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1期

10 ;慢性高原病胃粘膜炎症内镜分型分级标准(草案)[J];中国消化内镜;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邓长安;尼玛普赤;强巴卓嘎;;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俞梦孙;;高原健康工程[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刘传书;全基因组测序解密慢性高原病[N];科技日报;2013年

2 陈們;首次发现某些等位基因与慢性高原病存在关联[N];青海日报;2006年

3 胡雯 刘佳;全基因组测序解密慢性高原病致病基因[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朱桐春;青藏铁路急慢性高原病防治研究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杨秋兰 王丹 通讯员 刘胜江 王中委;高钰琪 高原医学逐梦人[N];健康报;2009年

6 记者 赵静;我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实现“零”突破[N];青海日报;2011年

7 熊学莉 陈晓霞;情系青藏线的医疗队[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丛珊;慢性高原病脑部改变的磁共振波谱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2 何明丽;3TMRI对慢性高原病患者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3 任海云;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清PLGF和HO-1的表达水平[D];青海大学;2011年

4 刘彩霞;3T磁共振DTI和BOLD成像对慢性高原病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5 乔倩;慢性高原病大鼠模型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的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6 任晓艳;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清中Hepcidin的表达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7 穆秉桃;慢性高原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上清液IGF-1和IGF-2的表达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8 孙敏敏;慢性高原病骨髓有核红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9 郑杰;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组织TGFβ1及CTGF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10 张朝霞;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组织Bcl-2和Bcl-XL蛋白表达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9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779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