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肠球菌胶原黏附素ace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部分图文】:
微量滴定板法比较肠球菌野生株U8-ace-、空质粒对照株EU8-ace-、转化株ZU8-ace+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粪肠球菌转化株ZU8-ace+在各时段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比野生株U8-ace-、空质粒对照株EU8-ace-的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ZU8-ace+与U8-ace-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U8-ace-与U8-ace-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2.3 CLSM观测比较粪肠球菌ace基因阳性、阴性菌株生物被膜情况
在生物被膜形成各阶段,粪肠球菌转化株ZU8-ace+所形成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均高于野生株U8-ace-,经单因素方差分析,ZU8-ace+与U8-ace-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U8-ace-与U8-ace-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2.3.2 ace+,ace-粪肠球菌生物被膜中层内细菌密度比较
生物膜内层、中间层的细菌密度相对较大,而外层较低。取生物膜中层进行粪肠球菌转化株ZU8-ace+与野生株U8-ace-生物被膜密度比较,结果表明,粪肠球菌转化株ZU8-ace+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密度比野生株U8-ace-的高,经单因素方差分析,ZU8-ace+与U8-ace-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U8-ace-与U8-ace-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2.3.3 ace+,ace-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内活菌比例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华;刘光英;林任玺;;粪肠球菌ace阳性和阴性菌株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较[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年07期
2 武楠;颜向军;刘亚琴;邹礼衡;杨祚升;;粪肠球菌Ace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黏附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3期
3 吴利先,黄文祥;粪肠球菌sprE基因的功能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10期
4 陈阿梅,闫文瑛,崔明玉,戴云鹏,旭日;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邢晓雁,秦文斌,雎天林;内蒙古蒙古族人群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谭强来;曾臻;;粪肠球菌信息素CPD克隆、原核载体构建及表达[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3期
7 廖宝平,孙筱放,潘倩莹,黄艳仪,吴学诗;广东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年04期
8 吴敏;陈清;;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致病岛的研究现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11期
9 卜倩倩;黄利华;李明波;伍勇;;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0期
10 聂鑫;高原;;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泽宇;金黄色萄萄球菌ArlR-MgrA调控级联对Rbf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马荣华;金黄色葡萄球菌AI-2/SaaR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贾宁;引发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MLS_B)耐药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谢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QS系统与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洋;多重耐药粪肠球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和基因组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2 徐金亮;超强耐药粪肠球菌噬菌体裂解酶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和结晶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武楠;粪肠球菌Ace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黏附活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4 张哲;两株裂解性粪肠球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5 曾威;基于酪氨酸为端基的ACE三肽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4年
6 刘爱东;食用白酒对大鼠心脏ACE、ACE2表达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2年
7 李颖佳;双J管生物被膜细菌耐药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蔡明;细颗粒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CE、AT1R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月颖;铜绿假单胞菌毒素抗毒素系统HigB-HigA对生物被膜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9年
10 张静超;胞外多糖水解酶对铜绿假单胞菌运动特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6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5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