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溴氰菊酯抗性相关主效基因研究
【学位单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384.1
【部分图文】:
氰菊酯抗性的水平,为抗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美国 CDC 生测定法对实验室和现场中华按蚊样本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进行检测。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1 实验室中华按蚊样本: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媒介生物学实验室饲养品系,该实验室品系为江苏无锡现场采集并传代至今,在饲养过程中从触过杀虫剂。2 现场中华按蚊样本:2017 年分别采集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村)、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西洋圩村)和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前进村)个地区的稻田以及水渠(图 1-1),将采集的 3 龄、4 龄中华按蚊幼虫以及蚊回实验室饲养羽化至成蚊。
第一部分 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水平检测与分析(3)生物瓶的制备与保存:将储备液稀释至所需浓度,然后准备五个干燥好的玻璃瓶,一个作为对照瓶,四个作为重复瓶,将每个瓶身与瓶盖作对应标记,向对照瓶中加入 1ml 无水乙醇,盖好盖子,在其他四个测试瓶中,加入 1ml 溴氰菊酯溶液,旋转玻璃瓶使溶液覆盖玻璃瓶底部,倒转玻璃瓶并旋转以覆盖瓶盖的内部,将瓶身平放,轻轻旋转瓶体,使溶液覆盖瓶壁,所有对照瓶和测试瓶均进行此操作,然后取下瓶盖,继续滚动玻璃瓶,直到液体消失至玻璃瓶完全干透,将玻璃瓶放在桌面上,盖上遮光纸以保护其免受光照,待溶液完全干燥后避光保存备用(图 1-2)。
虫进入生物瓶后将使瓶身平放,启动计时器,立刻检查瓶内蚊在观测过程中,不断滚动瓶身并在标准记录表要求时刻(分别为45,60,75,90,105,120 分钟)记录蚊虫死亡数等数据。成身体翻转、侧歪不能运动或四肢可以轻微颤动。据检测结果计算蚊虫死亡率,根据蚊虫死亡率测定蚊虫抗性水对照瓶中 2 小时的蚊虫死亡率在 3%至 10%之间,使用 Abbo结果。如果在测试结束时对照瓶中的死亡率>10%,则放弃实在推荐诊断时间内死亡率 98%-100%表示蚊虫对杀虫剂敏感内死亡率 80%-97%表明有杀虫剂抗性的可能性,推荐诊断时表明蚊虫存在杀虫剂抗性。bbott 校正公式.校正死亡率(%) =[测试瓶死亡率(%) 对照瓶死亡率(%)]100% 对照瓶死亡率(%)× 1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志敏;郑立星;谢汉国;;厦门中华按蚊吸血活动规律及嗜血习性的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1期
2 ;广西中华按蚊实验室养殖研究课题[J];广西预防医学;2005年01期
3 姚立农,潘平涛,季学,杨文康;浙江省海宁市中华按蚊传疟作用调查[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2年02期
4 李凤文,王槐芳,李玉英,李锦辉,郭传坤,唐进洪;中华按蚊实验室养殖技术[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年06期
5 康杨,魏红雨,许国君,康万民;中华按蚊幼虫出现绿色个体实验室观察[J];四川动物;1999年04期
6 赵玉强,甄天民;不同温度下中华按蚊卵活力的实验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4期
7 马建设,代汉英,张克仁;中华按蚊耐干旱实验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1994年01期
8 徐保海,郑祖杰,何秀华,刘庆生,吴金友,何荣斌,黄柏芳,吴金俊;中华按蚊叮人率三种调查方法的结果比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年01期
9 丁德峻,张旭晖,赵勇进;温度对我国中华按蚊世代分布及其传疟有效季节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1年04期
10 孙延昌,王玮;中国中华按蚊不同地理株间的比较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199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欣宇;microRNA在我国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发育及对疟原虫易感性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
2 马雅军;我国赫坎按蚊复合体部分种类的分子鉴别及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态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1998年
3 朱国鼎;中华按蚊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刘小波;河南省永城市中华按蚊生态习性及飞行距离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5 常雪莲;中华按蚊抗药性及种群遗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沫;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基因家族溴氰菊酯抗性相关主效基因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18年
2 裴迪;中华按蚊触角转录本表达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罗世惠;中华按蚊气味受体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4 丁俊;辽宁省疟疾媒介按蚊生态习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5 尚晓鹏;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6 黄朝晖;三种蚊虫COⅡ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7 朱国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07年
8 王琰;中华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及抗药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9 张亚晶;中华按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转基因体系的初步建立[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阎晓宇;中华按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与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0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7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