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鼠类模型构建与评价
【文章目录】:
1 生物性方法
1.1 内源性病原体感染法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2 大肠杆菌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
1.2 外源性病原体感染法
1.2.1 淋病奈瑟球菌
1.2.2 沙眼衣原体
2 物理方法
2.1 机械损伤法
2.2 异物置入法
3 物理性方法+生物性方法
4 化学性方法
4.1 盐酸联合脂多糖
4.2 苯酚胶浆
5 鼠类PID模型的选择及评价
6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玉刚;吴昊;孟甄;兰嘉琦;游雪甫;邢东明;杜力军;;黄芩总黄酮对金葡菌肺感染模式识别受体TLR2/Nod2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7期
2 王越;杨洁;高燕;牛文彦;姚智;;卵巢癌细胞IL-6、IL-8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许婷姝;赵军;臧嘉;;轻 重度乳腺癌患者血清IL-6 IL-8 IL-10与TNF-α水平检测与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7年10期
2 温顺航;吴沪军;郭书真;刘榴;林罗娜;林立;李昌崇;;TLR2和NOD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小鼠中的表达[J];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03期
3 雷燕妮;;黄芩总黄酮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7期
4 谷江叶;马文女;李巧莲;王迪;张凤英;;黄芩黄酮对SiO_2染尘小鼠肺损伤及乳酸脱氢酶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罗闳丹;谢卫华;苏明声;李祥;石青;谢小梅;;胞浆识别受体NODs及其信号通路在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5期
6 陈海燕;李秉佳;史胜楠;;虚拟筛选预测固本止咳膏的作用靶标[J];中成药;2014年03期
7 王硕;李时荣;;VEGF、IL-6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年07期
8 黄文;盛竹梅;;中草药对锦鲤抗水霉菌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柴玉爽;雷帆;邢东明;丁怡;杜力军;;黄芩苷对模式识别受体TLR2/4-NOD2的作用及其成药性意义[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6期
10 李慧颖;袁梽漪;柴玉爽;王玉刚;赵爽;陈勃杭;雷帆;邢东明;杜力军;;从黄芩苷对TLRs-NOD2的调控探讨肺、脑相关炎性反应的共同机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兰嘉琦;张陆军;邢东明;吴昊;胡珺;杜力军;;黄芩总黄酮对大鼠脑核团单胺类递质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7期
2 邝枣园,符林春,罗海燕,张赛霞;从受体角度探讨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感染细胞的干预机理[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赵玉男,邢东明,丁怡,潘卫松,王伟,程杰,杜力军;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北华;王微;王凤云;唐旭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年05期
2 郑莉明;敖海清;徐志伟;;肾精不足模型造模方法文献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10期
3 潘新;胡昌江;耿媛媛;赵玲;吴文辉;吴晓青;钟振东;;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23期
4 贺燕;鲍书哲;徐惠波;;脾虚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病理改变[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杨帆;袁芳;朱跃兰;;比较2种造模方法对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血清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7年09期
6 吕明圣;王瑢睿;张见伟;汤轶波;;国内子宫肌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近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16期
7 周俊;黄丽萍;吴素芬;熊玉洁;李森;;三种血虚小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8期
8 吴天石;张会永;张哲;杨关林;;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述评[J];中医杂志;2015年11期
9 肖慧;邵星;江智霞;熊宗梅;刘欢;聂麟鉴;张欢;;国内常用压疮动物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33期
10 姜丽芳;贺伟平;李少华;廖品东;;阴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与思路评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明;外燥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一玮;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视神经损伤的动态观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3 张丽丽;自发性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缺陷模型大鼠的培育、表型及其缺陷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4 何雁冰;阳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蛋白抑制剂在大鼠术后疼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徐帆;笼养食蟹猴自发抑郁模型的创建与验证[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易萍;无菌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狄波;通过两种痴呆症模型比较六味地黄颗粒和通络救脑滴丸的疗效特点[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李君玲;基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模型的“肝主疏泄”生物学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石磊;肠三叶因子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丁艳霞;衰老相关的大鼠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功能衰退及轴突始段可塑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琦;肾脏病动物模型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指导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孟文静;饮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初步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4年
3 付晓丽;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与中药干预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邱菲;Ⅱ型胶原蛋白和降植烷大鼠关节炎两种模型的建立与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冬梅;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铭佳;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差异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付丹丹;湿热证Ⅰ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邓楚欣;阴痫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证候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刘英;清髓愈疽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血栓相关因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江曦;建立大鼠骶丛撕脱伤模型的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8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8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