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文章目录】:
1 宏观表征
2 行为学实验
3 理化指标
3.1 肝郁相关检测指标
3.1.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3.1.2 脑内单胺类物质
3.2 脾虚相关检测指标
3.2.1 脑-肠轴
3.2.2 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
3.2.3 D-木糖
3.2.4 脾脏、胸腺指数
3.2.5 唾液淀粉酶
4 以方测证
5 小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博;柴丽;吴大梅;胡芳君;张小容;时京珍;;复合多因素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郑旭锐;张航;李小苗;高毅;孙守才;;肝郁脾虚证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苗宇船;刘杨;李若瑜;张冉冉;刘晋芳;徐慧超;陈浩;李明磊;;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模型的建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年04期
4 郭军雄;许小敏;刘雨娟;马丽;汪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动态评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年11期
5 李若瑜;苗宇船;李明磊;刘杨;郭继龙;关伟;张冉冉;;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年04期
6 黄辰;李瑛;赵妍;罗丹妮;陈颖;周思远;;脾虚证动物模型评价方法评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8年02期
7 刘乐平;朱洁;郭璇;王小娟;田少聪;黄林桂;刘芸;;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模型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07期
8 郑欢;黄绍刚;;疏肝健脾法在肝郁脾虚证IBS-D动物模型中的疗效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6年11期
9 彭延娟,彭成;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4年01期
10 郭建丽;冯玛莉;宋美卿;百灵;;情志刺激致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彦;肝郁脾虚证的模型复制及相关方剂作用的生物学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亭晔;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彭延娟;大鼠肝郁脾虚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王鑫;肝炎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综合药效评价指标的建立[D];延边大学;2012年
4 全俊;D-IBS与FD重叠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中药干预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许立珊;柴黄胃溃宁对胃溃疡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SOD及HIF-1α、LDH-A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289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