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副溶血弧菌效应蛋白VPA1324调控宿主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00:08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为革兰氏阴性嗜盐弧菌,不仅是海洋动物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全球因食用海产品引起肠胃炎,甚至败血症的首要原因。该菌的致病性与多种毒力因子相关,其中III型分泌系统(T3SSs)已被揭示为VP的重要毒力因子,其主要通过向宿主细胞分泌毒力蛋白(称为效应蛋白)来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T3SS2为2号染色体上的VPaI-7毒力岛基因簇编码,与VP的肠毒性相关。虽然T3SS2效应蛋白已被揭示主要通过破坏宿主肌动蛋白骨架和干扰胞内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两种形式诱发肠毒性,但目前仅有少数几个效应蛋白得以研究,需要鉴定新的效应蛋白并揭示其操纵宿主细胞的作用机制。环二鸟苷酸(c-di-GMP,简称cdG)是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信号分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病原菌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所释放出的cdG可与宿主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分子STING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激发宿主的免疫防御作用。前期研究结果表明VPA1324为T3SS2的分泌蛋白。本文通过对VPA132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PA1324为含EAL结构域的二鸟苷酸磷...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副溶血弧菌效应蛋白VPA1324调控宿主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T3SSs针状跨膜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功能图,功能图,效应,蛋白


解成 D5 磷酸(D5 phosphate)破坏细胞内稳态,同时诱发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离位,导细胞质膜发生变化最终使宿主细胞裂解[19,20]。VopR 由基因 vp1683 编码,具有一个磷酸肌醇绑定结构域(bacterial phosphoinositi-binding domains,BPDs),可通过 N 端结构域定位于宿主细胞膜,并用特定的磷酸肌与宿主细胞结合,奇特的是它并不直接引发细胞毒性,却又对酵母致死,其作用机制尚研究[21,22]。综上所述,在细菌感染宿主细胞时,VopQ 、VopS 和 VPA0450 三种效应蛋白发挥胞毒性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变圆和裂解等方式。2.3.2 副溶血弧菌 T3SS2 研究现状副溶血弧菌 T3SS2 由 2 号染色体上的毒力岛 VPaI-7 致病基因簇(vpa13~vpa1396)编码,仅存在于具有 KP+的副溶血弧菌致病菌中。在细菌侵染实验中被证实T3SS2 分泌多种毒力蛋白,与 VP 致病机理直接相关。目前,T3SS2 已有 7 种效应蛋白研究(VopC、VopV、VopL、VopA/P、VopT、 VopZ 和 VPA1380)(图 1.2)[23,24]。

分子结构图,分子结构,结构蛋白,细菌毒力


7]。活时,gp25、Vgr G 和其他 T6SSs 结构蛋白一起组成 T形成管道结构并到达细胞外部,VipA 和 Vip B 附着在后,Clp VATP 酶与结构蛋白 Icm F 相互作用启动能量细胞膜,推动分泌目的蛋白至细胞膜内。入侵完成后研究现状基本信息Bis-(3′-5′) cyclic diguanylic acid,简称 c-di-GMP 或 cdG构如图 1.3 所示,是一类分布于细菌中的、非常重要的胞分化、细菌毒力、生物被膜的形成、代谢、分裂周期子的产生等多种生理功能[39]。


本文编号:3339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339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