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抵御病原菌入侵的新机制:病原菌效应蛋白的谷胱甘肽化修饰
本文关键词:宿主抵御病原菌入侵的新机制:病原菌效应蛋白的谷胱甘肽化修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蛋白质的谷胱甘肽化修饰(S-glutathionylation)属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是指在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引入一个谷胱甘肽(GSH, γ-Glu-Cys-Gly)的小分子基团,存在于许多细胞内,具有抗氧化、解毒、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其在防御病原菌入侵宿主方面也发挥着一个重要的功能,而这种作用机制目前仍是未知的。基于此,我们对其展开了研究,并猜测可能存在的两种机制:一种是病原菌自身蛋白质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从而减弱了它入侵宿主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是宿主自身的蛋白质发生了谷胱甘肽化修饰,从而积极地抵御病原菌的入侵。在前期开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志贺氏菌的效应蛋白在体外能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因此将研究重点放在病原体自身蛋白质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利用谷胱甘肽化修饰的体外重组体系及质谱实验验证OspF是否能在体外发生这种修饰;随后进一步探讨谷胱甘肽化修饰后的OspF,对其酶活以及与底物结合力的影响;随后深入到病原病感染哺乳动物细胞,研究OspF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的情况。最后还对其它的病原菌效应蛋白SpvC、OspB、OspC、IpaH、YopJ等的谷胱甘肽化修饰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OspF蛋白都能够在体外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反应,且这种修饰受氧化还原压力调节;2)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的OspF蛋白自身的酶活和与底物结合的能力均下降;3)志贺氏菌感染真核细胞后体内表达的OspF确实能发生谷胱甘肽化修饰,使MAPK信号通路中的P-Erk量呈现先减少后逐渐恢复的趋势;4)体内外的这种修饰受环境氧化还原压力的影响;5)这种修饰在病原菌的许多效应蛋白中普遍存在。
【关键词】:病原菌 效应蛋白 OspF 谷胱甘肽化修饰 酶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8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9
- 1.1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11-12
- 1.2 病原菌的三型分泌系统及效应蛋白12-14
- 1.2.1 病原菌的三型分泌系统12-13
- 1.2.2 三型分泌系统的效应蛋白以及病原菌入侵宿主细胞的相关机制13-14
- 1.3 磷酸化苏氨酸裂合酶家族14-15
- 1.3.1 磷酸化苏氨酸裂合酶由来14
- 1.3.2 磷酸苏氨酸裂合酶的作用机理14-15
- 1.4 蛋白质的谷胱甘肽化修饰15-16
- 1.4.1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15
- 1.4.2 蛋白质的谷胱甘肽化修饰简介15-16
- 1.4.3 蛋白质的谷胱甘肽化修饰的生理作用和研究进展16
- 1.5 病原菌感染过程中蛋白质的谷胱甘肽化修饰16-19
- 第二章 引言19-22
-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19-20
- 2.2 研究问题的由来20-22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22-35
- 3.1 实验材料22-26
- 3.1.1 基础实验材料22-23
- 3.1.2 细胞23
- 3.1.3 真核和原核质粒23
- 3.1.4 试剂盒23
- 3.1.5 试剂和耗材23
- 3.1.6 试剂配方23-26
- 3.2 常用仪器设备26
- 3.3 实验方法26-35
- 3.3.1 真核载体和原核载体的构建26-27
- 3.3.2 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纯化27-29
- 3.3.3 BCA蛋白浓度的定量方法29
- 3.3.4 细胞培养29-32
- 3.3.5 体外Pull down实验32-33
- 3.3.6 蛋白免疫共沉淀(IP)33-35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35-53
- 4.1 OSPF蛋白体外谷胱甘肽化修饰反应35-39
- 4.2 点突变及质谱结果显示SPVC及OSPF蛋白的谷胱甘肽化修饰位点39-40
- 4.3 OSPF蛋白的磷酸苏氨酸裂合酶活性受谷胱甘肽化修饰的影响40-43
- 4.4 OSPF蛋白谷胱甘肽化修饰对底物的结合力的影响43-44
- 4.5 OSPF蛋白在体内的谷胱甘肽化修饰44-46
- 4.6 志贺氏菌感染真核细胞时对细胞整体水平及OSPF的谷胱甘肽化修饰的影响46-49
- 4.7 氧化性及还原性试剂在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对细胞整体水平及OSPF的谷胱甘肽化修饰的影响49-51
- 4.8 其它病原菌的效应蛋白体内谷胱甘肽化修饰51-53
-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53-55
- 附團55-57
- 参考文献57-63
- 致谢63-65
-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65
- 发表论文65
- 参加科研情况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良专;吴移谋;;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4期
2 ;研究揭示TALE蛋白新功能[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20期
3 ;病原菌效应蛋白阻断宿主炎症信号通路[J];前沿科学;2011年04期
4 王雪琴;周道国;刘倩;;沙门菌侵袭研究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09年02期
5 牟锐;杜星;王雪涵;徐海津;张秀明;白艳玲;乔明强;;铜绿假单胞菌pfm基因对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8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鹏;张红梅;赵学琳;李梅;常文瑞;;几种植物致病菌丁香假单胞杆菌效应蛋白的晶体学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赵倩;薛晓波;刘之洋;蔡璐璐;马文秀;邹丽芳;邹华松;陈功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蛋白的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同垒;吴清民;;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单卫星;;植物病原卵菌RXLR效应蛋白的跨膜转运机理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月求;姚嫣;朱飞燕;;抑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免疫效应蛋白表达的干预研究[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杰;细菌效应蛋白致病机理和拟南芥抗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顾彪;植物病原卵菌和真菌效应蛋白转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冯锋;黄单胞菌效应蛋白AvrAC调节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D];清华大学;2012年
4 崔福浩;丁香假单胞效应蛋白AvrRpt2抑制植物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姗;病原细菌效应蛋白NIeB家族抑制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娟;宿主抵御病原菌入侵的新机制:病原菌效应蛋白的谷胱甘肽化修饰[D];西南大学;2015年
2 伍海英;鹦鹉热嗜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预测、鉴定及特性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3 陆敢;以酿酒酵母为替代宿主研究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的功能[D];中山大学;2011年
4 黎知青;预测的鹦鹉热嗜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定位及相关性质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5 何燕华;稻瘟菌新型效应蛋白的筛选及功能初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良专;肺炎嗜衣原体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预测、筛选及免疫活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7 王定和;植物病原卵菌RXLR效应蛋白Avrlb的毒性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苑丽娜;植物病原卵菌RXLR效应蛋白Avr1b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金梦梦;痢疾杆菌效应蛋白调节宿主蛋白质泛素化信号途径的结构生物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朱红年;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效应蛋白NleL和宿主蛋白ZBED1相互作用的发现与验证[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宿主抵御病原菌入侵的新机制:病原菌效应蛋白的谷胱甘肽化修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4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