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PN联合Ang-Ⅱ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发布时间:2023-04-04 21:45
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BAPN)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将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大鼠随机分为4组,BAPN组[BAPN 0.1g/(kg·d)]、Ang-Ⅱ组[Ang-Ⅱ12 mg/(kg·d)]、BAPN+Ang-Ⅱ组[BAPN 0.1 g/(kg·d)+Ang-Ⅱ12 mg/(kg·d)]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均采用腹腔注射。实验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药物干预2周后,未死亡大鼠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留取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假腔形成情况。结果 BAPN组夹层发生率为20.0%,死亡率为0.0%;Ang-Ⅱ组夹层发生率为70.0%,死亡率为20.0%;BAPN+Ang-Ⅱ组夹层发生率为80.0%,死亡率为10.0%。镜下主动脉病理切片显示,夹层主动脉有假腔形成。结论给予C57BL/6小鼠Ang-Ⅱ及BAPN联合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是一种可模拟主动脉夹层发生病理变化的、可靠的、重复性好的新方法。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药物配制
1.3.2 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管形态观察
1.3.3 病理切片制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小鼠一般情况
2.2 4组主动脉夹层形成情况比较
2.3 各组小鼠主动脉病理观察
3 讨 论
本文编号:378210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材料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药物配制
1.3.2 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管形态观察
1.3.3 病理切片制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小鼠一般情况
2.2 4组主动脉夹层形成情况比较
2.3 各组小鼠主动脉病理观察
3 讨 论
本文编号:3782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78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