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记忆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4:27

  本文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记忆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大鼠模型 海马 记忆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通过SD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实验研究,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大脑记忆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随机分组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各18只。模型组运用动力性平衡失调法结合注射硬化剂法造模,假手术组单纯切开皮肤后即缝合。三个月后,通过X线影像分析大鼠颈椎退变情况,同时验证造模是否成功;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分别以训练前7天测得平均逃避潜伏时间及第八天的平台象限滞留时间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及空间记忆能力的变化;通过组织学观察神经元,比较各组大鼠海马组织改变情况;通过免疫组化Ch AT蛋白染色,观察大脑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蛋白表达,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海马区胆碱能神经元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运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ELISA法测定脑组织ET-1含量。结果X线影像分析: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颈椎存在生理弯曲,未见异常椎间隙,未见骨赘。模型组大鼠的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骨赘已形成,增生硬化在关节突关节与钩椎关节均可见,且椎间隙变窄;X线影像评分结果比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高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的评分(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得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各组大鼠通过7天的训练,均建立了空间记忆能力(F=20.291,P=0.016),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模型组比空白组和假手术组都要长(P0.05)。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有逐渐缩短的趋势,这种现像在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更为明显。但各组平台象限的滞留时间比较,模型组较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明显较短(p0.01);分别运用硝酸还原酶法与ELISA法测定脑组织NO和ET-1含量,比较结果显示:较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模型组NO与E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HE染色可见:海马CAl区细胞体积缩小,层数与数量均减少,排列变得紊乱,其中一些细胞发生死亡,出现核固缩、核破裂,突起结构不清,甚至消失;免疫组织化学ChAT蛋白染色,通过比较各组平均光密度值大小显示: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hAT蛋白表达部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导致大脑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大脑海马区受损所致。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大鼠模型 海马 记忆功能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5;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英文缩略词表10-11
  • 前言11-13
  • 1 实验材料13-15
  • 1.1 实验动物13
  • 1.2 实验药物13
  • 1.3 主要试剂盒13
  •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13-14
  • 1.5 实验条件14-15
  • 2 试验方法15-20
  • 2.1 实验动物分组15
  • 2.2 动物模型的制作15-16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16-19
  • 2.4 实验结果统计方法及处理19-20
  • 3 结果20-27
  • 3.1 造模后大鼠行为学观察20
  • 3.2 各组 X 线评分的比较20-21
  • 3.3 定位航行实验21-22
  • 3.4 空间探索实验22-23
  • 3.5 各组大鼠脑组织 NO 含量的比较23-24
  • 3.6 各组大鼠脑组织 ET-1 含量的比较24-25
  • 3.7 海马 CA1 区 HE 染色25
  • 3.8 各组大鼠海马 Ch AT 蛋白表达的比较25-27
  • 4 讨论27-37
  • 4.1 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27-28
  • 4.2 西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28-30
  • 4.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脑功能的影响30-32
  • 4.4 本实验动物造模方法的选择32-33
  • 4.5 学习记忆功能的复杂性33
  • 4.6 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记忆障碍机制的探讨33-37
  • 5 结论37-38
  • 6 不足与展望38-39
  • 6.1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的探讨38
  • 6.2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记忆功能障碍机制的探讨38-39
  • 参考文献39-47
  • 综述47-52
  • 参考文献50-52
  • 个人简历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广义,何岩,赵树成;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年03期

2 刘红,顾涛,李敏;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3例[J];颈腰痛杂志;2000年02期

3 高翔,袁有凤,徐永先;手法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0年05期

4 朱一帆,程安龙,董薇红,杨介林;椎动脉型颈椎病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J];现代康复;2000年11期

5 姚乃捷;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年14期

6 高翔,沈明虎,徐永先,袁有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6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2期

7 寿可可;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02期

8 贺铁豪;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09期

9 曾鼎华,付泽伟;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11期

10 邓志国;瞬息端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儒;;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王鸿儒;;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朱福平;庄礼兴;杨顺益;李万瑶;;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苏程果;周友龙;;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陆海娟;金惠明;沈明花;姚青;高峰;;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章家福;胡蔚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7 钱加华;;针刀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霆;施杞;;椎动脉型颈椎病当从脉痹论治试论施杞教授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高立宽;;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8例的临床观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黄宗菊;黄明江;;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中医学院 裴晋云 冯文全;椎动脉型颈椎病验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王海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药膳[N];健康时报;2007年

3 冯大夫;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及治疗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佘嘉奕;针罐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主治医师 严寒冰;颈复康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N];健康报;2012年

6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可治[N];健康报;2005年

7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红星邋刘悦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正骨推拿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张中桥;椎动脉型颈椎病伴有短时记忆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理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延华;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陈泽涛;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钟志年;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寿折星;复方川脊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兔动物模型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严培军;椎晕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滞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张坚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陈孟成;温针百会穴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姜劲挺;宋贵杰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10 陈立;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光;通络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曾颖娴;手法结合微电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邱友利;针刀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敏;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兔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志勇;颈肩头面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6 柴居堂;中医三位一体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7 李言杰;颤压“颈三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陈思华;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陈号;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李志贵;通督正脊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537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537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