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金硫共价键成功构建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并分析宿主体内抗体的消长变化。方法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溶液,与表面带有巯基基团的ITO玻片以金硫共价键组装成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修饰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表面,并结合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26-28kDa单链抗体(SIEA26-28kDaSjscFv),检测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周期兔血清循环抗原。结果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分别与1~8周的感染血清反应,并设立阴性血清对照组;结果显示,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峰值分别呈现出17nm,52nm,28nm,11nm,13nm,23nm,45nm,43nm的位移,阴性对照组未出现位移;同时,根据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波峰对不同感染周期血清反应后的位移变化推断抗体在宿主体内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结论通过对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证明其能够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波峰的移动来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血清循环抗原;同时,对抗原抗体在宿主内的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的高特异性、灵敏度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抗原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系;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金纳米棒 传感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71862) 湖南省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No.2015JC3022) 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础研究业务费专项资金(No.2012zzts028)联合资助~~
【分类号】:R383.24
【正文快照】: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全球仍然有很多地区受到血吸虫病感染的威胁,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卫生条件较差、医学技术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尤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公共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血吸虫病的疫情也逐渐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莉;任恕;;免疫传感器的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5期
2 卜海之;;免疫传感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9年04期
3 缪璐;刘仲明;张水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4 张波;府伟灵;毛琼国;姚春燕;陈鸣;徐世军;俞凡;;基于压电谐振检测技术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5 欧海龙;夏成;张洪友;;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J];中国奶牛;2007年12期
6 温志立;免疫传感器的发展概述[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4期
7 温志立,汪世平,沈国励,曾宪芳;免疫传感器的发展与制作[J];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8 霍群;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03期
9 袁若,唐点平,柴雅琴,张凌燕,刘颜,钟霞,戴建远;高灵敏电位型免疫传感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4年04期
10 丁克祥,吴朝阳,郑永晨,王攀,周颖,曹国彬,胡燕祝,吕沅津;hTK1质量放大压电石英晶体免疫传感器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竹君;;集群标记物纳米粒子细胞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华文;李原芳;黄承志;;基于表面共振光散射信号增强的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超;赵广英;;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将伟;刘国艳;史贤明;;己烯雌酚的过氧化氢酶标记及己烯雌酚免疫传感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俊杰;;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赵洁;秦坯芽;胡效亚;杨占军;;基于还原石墨烯的牛白介素-4无标记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璇;雷建平;鞠q,
本文编号:580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58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