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活血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中医学院》 2008年
活血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彭碧波
【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活血解毒方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临床研究,观察中西药结合的临床疗效,分析活血解毒方的作用机理,探寻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有效途径。 方法: 1临床资料:将2006年3月-2008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已确诊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40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38例,年龄18-54岁,平均(25.4±0.4)岁,随机分为中西药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方法为随机对照,观察时间为3个月。 2治疗方法:西药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有明显活动时,加用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以及对症、支持等治疗.中西药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活血解毒方:丹参、生地、益母草、川芎、赤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全蝎.并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3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观察 3.1临床主要相关症状:临床症状如发热、乏力、红斑、关节肿痛、浮肿、饮食情况等临床表现,体征及舌象、脉象。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3.2临床主要相关副作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引起的柯氏症(痤疮)、神经系统症状(兴奋失眠)、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等副作用。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3.3实验室相关检查:血生化(BUN、Scr、ALT、AST、TP、ALB);血常规,尿常规,24 h upq;ESR、抗ds-DNA抗体水平、c 3水平;并计算狼疮活动指数,作出疗效评价。 3.4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所有计量资料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结果: 1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0.00%;西药组总有效率50.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中西药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症状积分,活动积分,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 3中西药组在防止激素和细胞毒药引起的柯氏症、兴奋失眠、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中西药组在控制蛋白尿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两组在控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时间比较方面,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 结论: 活血解毒方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缩短疾病病程控制时间,从而有效延缓狼疮性肾炎的进展达到持续缓解的目的。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有效的方剂和方法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93.2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传容;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陈川;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江,李玉军,石景森;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8期
2 唐平,黄荣璋;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2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3期
3 石成钢,刘亚光;狼疮性肾炎与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年04期
4 杨林,成慧贞;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6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3年09期
5 旷惠桃 ,刘小春,范伏元 ,周珂;益肾颗粒剂治疗狼疮性肾炎2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3年06期
6 库宝庆,胡伟新;42例男性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孙录,李洪军,史磊,张柏东;肾肝宁联合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1年03期
8 陈爱平,熊佩华,李福民,张玲,府剑英,詹玲琪,朱方石,金实;养阴活血方对LN患者肾小管标志蛋白、血ICAM-1表达及活动指数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5年08期
9 柯凌;可逆性狼疮性尿毒症的中西医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年04期
10 汪华林,叶任高,李幼姬,许韩师,董光富,李清刚,谭树芬,叶丽嫦,吴瑞青;川芎嗪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1和B7-2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陈伟;楼焕进;;临床应用虫类药的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车景超;辛宁;丰杰;;白花蛇舌草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3 白海群;刘子仪;崔德强;;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感染TMV烟株的生理效应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4 白海群;田泽华;杨明;刘子仪;崔德强;郭传滨;伽利凯;范瑞涛;;白花蛇舌草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5 王赛英,石玲燕;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影响的研究[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6 杨建友;;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24例观察[J];安徽医学;2006年04期
7 张传标;方成武;刘守金;纪开明;;东亚钳蝎生药学及药理学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姜英;大黄在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贺奇凯;俞祖亮;郁志鹏;吴小超;查阳阳;张权;;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最新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2年06期
10 姚立,吕圭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近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墨年;唐晓玲;余炅;樊亚昆;;益气清毒法治疗大肠癌的临床观察[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强松;欧武;陈奕;黄伟章;裴润琼;李传叶;;健脾抑瘤汤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彭延古;李路丹;雷田香;付灿云;;全蝎提取液抗实验性动脉血栓的研究[A];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红旭;刘平;;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述评[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5 张秀娟;杨姗姗;季宇彬;;半枝莲多糖对S_(180)小鼠肉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钦松;张留记;屠万倩;;地黄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许军;陈浩;彭红;熊俭;刘燕华;;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免疫活性的考察[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8 许军;陈浩;彭红;熊俭;刘燕华;;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免疫活性的考察[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李锡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与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维林;亢海芸;傅晖;夏冰;;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中草药[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明;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培民;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部位黄酮和多糖的纯化及其脂质体复合物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柴小姝;消积饮维持治疗晚期肺癌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磊磊;中药野菊花和款冬花及草药烟管头草中倍半萜和其它成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建华;泰和乌骨鸡活性肽抗氧化与降血压及其补血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张子臻;益气升陷活血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素荣;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刘喜德;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周瑾;肾衰合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肾衰竭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2年
10 张运克;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作用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川芎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氯化钴诱导缺氧后纤溶功能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婧;归肝经虫类中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龙玉堂;瑞兴腰痛微丸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余韵;超微通阳调心方对阿霉素所致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损害及心功能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会从;清肺合剂抑瘤及抗转移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掌莉;人参养荣汤联合TE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晚期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高永赞;狼疮解毒丸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谢超;益肾活血汤对狼疮肾炎患者血清sIL-2R、IL-6水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丁博;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陈艳;滋肾调周法分期治疗青春期肾阴虚兼瘀热型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弘;杨国庆;林明雄;;FK506治疗肾炎与生化指标的三维图像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09年01期
2 傅鹏,崔若兰,叶志斌,于光;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难治性重症狼疮性肾炎[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3 张哲,陈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 B淋巴细胞Fas FasL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04期
4 刘帆;;丁樱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介绍[J];光明中医;2010年03期
5 眭书魁,马秀清,董燕平,李占江,李绍英;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名研究[J];河北中医;2002年01期
6 钟池晃;;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27例[J];河北医学;2006年08期
7 钱桐荪;狼疮肾炎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现状[J];交通医学;2000年06期
8 柯凌;叶任高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思路与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04期
9 叶任高,任国辉,李海坚,张彤;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尿毒症2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09期
10 陈培智,陈绍辉,刘少列;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振友,杨春华,江丽芳,郭辉玉;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继代培养[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郭昌燕,赵淑颖,王宝恩,林成仁,王敏,吴余升,孙晓明;大黄对兔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J];北京医学;1989年04期
3 王家骥,范圣凯;云南灯盏花注射液的药理研究[J];北京中医;1999年05期
4 张文杰,张威,刘丽娟,钟国赣,葛敬岩;东亚钳蝎毒BmK-9-(2)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张威,张文杰,孙小霞,钟国赣,郭春尧,张文艳,兰烨;东亚钳蝎毒BmK-9-(2)对豚鼠离体工作心的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杨世杰,张文杰,江岩,魏俊杰,张红军;东亚钳蝎蝎毒二级提取物XIII-2的钠通道阻滞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7 张文杰,,杨世杰, 江岩, 魏俊杰,王琳;蝎毒组分XⅢ-11及其次级提取物对钠通道的阻滞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8 张国强,叶任高,孔庆瑜,李幼姬,关伟明;丹参对培养中狼疮性肾炎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1期
9 马大龙,谢蜀生,吕秀凤,龙振洲;一种敏感的改良空斑形成细胞测定法[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10 郑淑贞,廖丽元,陈鸿图;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0例[J];福建中医药;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华;53例型狼疮性肾炎治疗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2 沈汉超!310009;狼疮性肾炎诊治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03期
3 左芳;远方;;狼疮性肾炎证治经验浅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6期
4 鲍协武;;日本对狼疮性肾炎的研究[J];今日科技;1980年06期
5 李定国,蔡惠玲;狼疮性肾炎(附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3年02期
6 蒋炜,黎磊石,唐政,陈培培,李莉,季曙明;雷公藤、激素综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的远期评价[J];江苏医药;1987年12期
7 张兆权,杜学海,王敏霞,赵丽,庞宝珍,郭维方,李安;狼疮性肾炎激素冲击治疗的体会[J];临床荟萃;1988年12期
8 刘章锁;张明轩;王秀德;杨秋云;王迅;葛建国;;狼疮性肾炎8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1992年03期
9 余英豪 ,苏长林;狼疮性肾炎病人血清可溶性IL-2R水平增高[J];国际免疫学杂志;1993年03期
10 叶任高,罗福漳;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经验[J];新医学;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宇武;;狼疮性肾炎的治疗[A];玉溪市第十三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少姮;董晖;张乐;;激素联合复方肾炎片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庞学丰;刘欢;吴燕红;蒙宇华;龙朝阳;;不同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分析[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何珍华;;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进展(综述)[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5 张凤山;;狼疮性肾炎的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1年
6 高夏芬;刘云海;;48例狼疮性肾炎治疗与随访[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曹向东;;序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杨青;林小春;陈晓英;林瑞霞;杨宇真;;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及病例特点[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高建华;叶志中;;昆仙胶囊与硫唑嘌呤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的比较[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叶志中;邹原方;李博;李剑松;戴莉萍;陈雅硕;;小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研究[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郑颖璠 罗刚;[N];健康报;2010年
3 据《现代实用医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驻沪记者 魏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知陶;[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黄宏 陈文兵;[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刘新;[N];科技日报;2004年
8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胡全胜 本报通讯员 王鹏飞;[N];伊犁日报(汉);2010年
10 邢冬梅;[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晓娟;HMGB1在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李艳秋;狼疮性肾炎易感基因的定位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兰兰;血、尿标志物RAGE、MCP-1、Fractalkine与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承飞;抗CD6单克隆抗体Itolizumab对狼疮性肾炎患者CD4+T细胞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栗霄立;狼疮性肾炎易感基因在小鼠模型中的定位及筛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春雯;肾复康治疗狼疮性肾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李燕;清热解毒活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丁涵露;狼疮性肾炎PD-L1表达及其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周素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狼疮鼠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黄远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及治疗中微小RNA的筛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娜;狼疮性肾炎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改变的多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2 莫科媛;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朱晓叶;环磷酰胺药物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兴花;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翠;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封建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及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1年
7 张磊;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裔烁;72例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型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怡;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琴;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活血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6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