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西医药论文 >

电针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胃肠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10 12:15

  本文关键词:电针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胃肠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电针 6-OHDA 帕金森病 胃肠道障碍 酪氨酸羟化酶(TH)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水平运动路程


【摘要】:研究目的:观察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饮食、体重、12h粪便量、粪便含水率、胃内固体残留率、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黑质、胃窦、近端结肠区域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水平运动路程的变化,明确帕金森病胃肠道障碍症状相关机制。观察电针早干预(早电针)、晚干预(晚电针)、药物对于帕金森病胃肠道障碍症状的干预效果及TH、nNOS的影响,探究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胃肠道障碍症状的影响及对帕金森病病理进程的影响。研究方法:1、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脑立体定位仪分别将6-OHDA溶液、含0.02%的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注射到黑质相应区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和假手术大鼠。2、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的饮食、体重、12h粪便量、粪便含水率、胃内固体残留率及免疫组化观察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黑质、胃窦、近端结肠区域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open-field test的状态。3、分别经过早电针(造模成功后第二周始)、晚电针(造模成功后第四周始)、药物(造模成功后第四周始)干预后,观察模型的饮食、体重、12h粪便量、粪便含水率、胃内固体残留率及免疫组化观察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黑质、胃窦、近端结肠区域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open-field test内水平运动路程的变化。实验结果:1、在饮食、体重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12h粪便排出量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较正常组下降31.1%、较假手术组下降33.4%,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粪便含水率%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胃内固体残留率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较正常组升高35.7%、较假手术组升高38.7%,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早电针组、晚电针组、药物组治疗效果发现,在饮食、体重增长率上,早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电针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12h粪便量(g)、粪便含水率%、胃内固体残留率%上,早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电针组12h粪便量与模型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电针组粪便含水率、胃内固体残留率有向正常恢复的趋势,药物组12h粪便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而药物组的粪便含水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5、比较黑质区域酪氨酸羟化酶(TH)平均灰度(MGV)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早电针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明显恢复正常,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数值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变(P0.05),可见晚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治疗效果较佳。比较黑质阳性区TH单位面积细胞个数方面显示: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晚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晚电针组结果相同。6、比较黑质区域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平均灰度(MGV)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减少,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窦、近端结肠区域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OHDA诱导形成的帕金森病模型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增多,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早电针组在黑质、胃窦、近端结肠区域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恢复正常;晚电针组在黑质、近端结肠区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7、比较水平运动路程方面,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的水平运动路程(mm)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水平运动路程(mm)分别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电针组与模型组水平运动路程(mm)比较,早电针组值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电针组结果跟早电针组类似,药物组水平运动路程(mmm)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电针组、药物组分别与早电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存在胃肠道障碍症状,包括饮食、体重、12h粪便排出量明显下降,粪便含水率增加,胃排空明显减缓,胃内固体残留率升高。模型胃肠道障碍症状可能与一氧化氮含量改变有关。2、电针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调节作用;电针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调节作用较药物(吗丁啉)好,电针早干预的调节作用比晚干预的改善作用显著。3、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运动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于多巴胺退化功能有改善,电针早干预比晚干预的改善作用显著,这一作用可能与整体调节nNOS有关。
【关键词】:电针 6-OHDA 帕金森病 胃肠道障碍 酪氨酸羟化酶(TH)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水平运动路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6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16-25
  • 1、古今对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16-22
  • 2、针灸调节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22-23
  • 3、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23-25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5-29
  • 1、实验材料25-26
  • 2、实验方法26-29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29-38
  • 1、组织定位结果29
  • 2、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饮食、体重的改变29
  • 3、帕金森病模型大鼠12h的粪便排出量改变29-30
  • 4、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胃内固体残留率的改变30
  • 5、电针对具有胃肠道障碍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饮食、体重的影响30-31
  • 6、电针对具有胃肠道障碍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12h的粪便排出量和胃内固体残留率的影响31-32
  • 7、电针对具有胃肠道障碍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的影响32-33
  • 8、电针对胃肠道障碍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nNOS的影响33-37
  • 9、电针对具有胃肠道障碍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37-38
  • 第四部分 结果分析讨论38-42
  • 1、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存在胃肠功能障碍38
  • 2、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胃肠功能障碍有调节作用38-39
  • 3、早、晚电针的差异39-40
  • 4、对PD本身的影响40-42
  • 第五部分 结论及展望42-43
  • 1、结论42
  • 2、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沈岳飞;唐荣平;陶国现;;食蟹猴急性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过程中睡眠状况的动态评价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年01期

2 李学礼,吕立夏,徐磊,杨翠香,姚劲松,王尧;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同源基因在帕金森病模型鼠脑中的表达[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3 李汶霞,胡波,孙圣刚;脂多糖与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3期

4 邓兴力;刘如恩;雷德强;冯忠堂;;帕金森病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5 张楠;陈忻;张思玉;;农药百草枯致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6 单悌超;任玉娇;于学慧;袁彦平;;帕金森病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09期

7 顾平;张忠霞;马芹颖;耿媛;王彦永;张丽娜;王铭维;;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体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45期

8 李冬冬,张万琴,冯哲辉;环加氧酶-2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9 肖艳丽;帕金森病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1期

10 薛宏斌;张勇;刘洪涛;马强;;预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彬;谢俊霞;;苯甲酸雌二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电化学与行为学作用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李学坤;郭安臣;左萍萍;;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功能的改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赵永波;王乔树;;一氧化氮在大鼠帕金森病模型中所起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潘静;丁健青;陈生弟;;姜黄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叶民;陈生弟;张宇红;汪锡金;陆国强;梁梁;徐洁懿;;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模型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吴仲恒;张巧俊;刘健;向莉;;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杏仁基底外侧核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7 宫萍;胡林森;常明;;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海娜;陈秋惠;韩艳秋;胡国华;;蛋白酶体抑制剂制备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谢小峰;刘深泉;潘雪苗;汪雷;;帕金森病模型的数值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10 王昊e,

本文编号:650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650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