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还乡》浅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12:25

  本文关键词: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还乡》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批评 和谐共存 生态观 回归自然 风景与心景


【摘要】:以生态批评为研究视角,对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还乡》进行分析。小说作品中揭示了深层的自然生态理想,将自然风景与人类心景相糅合,赋予自然思想情感以反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哈代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因而理应亲近自然、领悟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期获得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 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生态批评 和谐共存 生态观 回归自然 风景与心景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JBS14158) 三明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A201315/Q)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托马斯·哈代这位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学巨匠无论在诗歌还是小说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乡》的写作是以其出生地多塞特郡为背景,他的一生主要生活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创作活动也依托于这块被他称之为“威塞克斯”的地方。哈代以现实主义批判的眼光对工业革命下的文明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菠;;从三个女性形象看《还乡》的悲剧观与婚恋观[J];长城;2010年02期

2 孙昊;;谈女主人公异己存在的悲剧成因——评《呼啸山庄》与《还乡》[J];长城;2013年02期

3 王佩雪;吴晓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电影文学;2014年10期

4 李炎芳;;信仰引导行动:论《圣诞颂歌》的社会意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34期

5 曹家琴;;谈《还乡》中尤斯塔西雅梦想的破灭及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4期

6 陈彩林;;土地与语言:生态文学双重本体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7 陈学芬;;逍遥与拯救 超脱与宗教——陶渊明与爱默生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8 陈靖怡;;生态文学与高校生态教育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张秀凤;;比较《还乡》中尤苔莎与维恩的不同命运及其成因[J];海外英语;2011年09期

10 孟维娜;;浅谈《还乡》中的农村乡土色彩[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红;;基于土地审美的归居之美:贝瑞《长腿屋》美学探讨[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传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张显凤;生态视野中的民国旅苏游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杨娜;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哈代小说创作[D];郑州大学;2012年

3 唐勤芳;文学文体学视角下《还乡》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诚;沈从文与哈代作品悲剧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王万翔;美国生态作家“荒野”思想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渠成成;新时期草原小说的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周卫卫;论拉斯普京创作中的生态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淑侠;艾莉丝·沃克诗歌生态转向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郑云心;精神危机的救赎与人性的回归[D];海南大学;2014年

10 勾晓伟;萨满教的诗性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兰;为人类“他者”的自然——当代西方生态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6期

2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3 陈茂林;环境危机时代文学研究的绿化——论生态批评[J];当代文坛;2003年04期

4 张皓;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宋雄华;关注文化生态 发展生态批评——“文化生态变迁与文学艺术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莉娜,苗福光;生态批评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7 埃里克·托德·史密斯 ,王茜;抛弃主体性——反思生态批评的动机[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1期

8 劳伦斯·布依尔,韦清琦;打开中美生态批评的对话窗口——访劳伦斯·布依尔[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9 刘蓓;简论生态批评文本视域的扩展[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10 劳伦斯·布依尔 ,张旭霞;文学研究的绿化现象[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清;;生态批评的价值与阈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方丹;陈丽;;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小无马地的奇迹报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5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3 孙士聪;开拓生态批评的视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生态批评的“深水作业”[N];海南日报;2007年

5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9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明;美国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4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李洁;生态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99-2005[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颖;生态批评的话语价值及限度[D];湖北大学;2014年

8 金燕;《一岁小鹿》的生态批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木坤;中国当代生态批评“困境”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於波;对《希望的平原》之生态批评解读[D];西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3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03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