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喜剧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大都形象鲜明,光彩照人,处于显要地位,有大量的对话和独白,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积极地挣脱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然而很多莎学学者过度地强调了这一点,将研究精力集中在女性角色身上,认为莎士比亚是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的代言人,大声疾呼妇女解放和两性平等。而且综合来看,莎学界对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男性角色的研究不够深入,常常只是在研究女性角色时一笔带过,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因此,莎士比亚两性观方面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其女性观的层次上,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失偏颇。有鉴于此,本文将对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男女角色进行分类,并做具体详细的分析,以印证莎士比亚两性观的“两面性”,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莎士比亚既超越了时代,又继承了传统。前者主要体现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后者主要体现在男性角色的刻画上。 本篇论文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开宗明义,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述评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其研究的不足方面,并提出文章的创新点。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通过剖析莎士比亚对于男女人物的不同刻画手法,以探求站在人物背后的莎士比亚本人的两性观,即是一种同时具有时代超越性和传统继承性的矛盾的两性观。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中世纪和伊丽莎白时期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背景。通过历史时间上的横向纵向分析,详细阐述对莎士比亚两性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外在因素。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文章主体部分。第三部分通过结合具体的喜剧剧本分析莎士比亚女性观的“两面性”。此部分立足于文本分析,选出喜剧中能突出反映女性角色性格特征的情节、场景等,深入解读莎士比亚对于女性的态度。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于一身,《爱的徒劳》中法国公主及其侍女们控制了情节发展方向,这些女性角色都生动地反映了莎士比亚女性观的时代超越性。然而,也有一些女性角色反映出了莎翁的传统继承性,如在《驯悍记》中通过姐妹俩的对比描写莎士比亚维护了传统的妇德观念。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莎士比亚男性观的“两面性”。莎士比亚的时代超越性和传统继承性同样也体现在其喜剧中的男性角色上,如《维洛那二绅士》中的命运宠儿普洛丢斯以及《终成眷属》中的典型的花花公子贝特鲁,都细致地反映了莎士比亚在男性观上的传统继承性。然而在《皆大欢喜》中,奥兰多代表了一种新男性,体现了莎士比亚一种新颖的、超越了传统习俗的男性观。 第五部分结尾,总结莎士比亚对两性的认识。同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073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English Version)
Abstract (Chinese Version)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Literature review
1.2 Thesis statement and originality
1.3 An overview of chapters
Chapter Two 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Men and Women in the Middle Ages and in Elizabethan Era
2.1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Middle Ages
2.2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the Elizabethan era
2.2.1 Economy and politics of the Elizabethan era
2.2.2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izabethan era
Chapter Three Dualism in Shakespeare's Views on Women
3.1 Transcendence of age in female characterization
3.1.1 Humanistic Ideals epitomized in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3.1.2 Women-dominance by French women in Love's Labour's Loss
3.2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 in female characterization:virtues of women in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Chapter Four Dualism in Shakespeare's Views on Men
4.1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 in male characterization
4.1.1 Minion of Fortune-Proteus in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4.1.2 Typical dandy Bertram in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4.2 Transcendence of age in male characterization:the new man Orlando in As You Like It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Works Cited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玄妙之门 文豪莎士比亚的身份之谜[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年06期
2 杨俊峰;;莎士比亚与英语词汇(103)[J];英语知识;2011年07期
3 E伯爵;潘广维;;时间的血[J];今古传奇(奇幻版下半月版);2011年01期
4 毛乙深;;梁实秋的三个条件[J];幸福(婚姻);2011年07期
5 毛乙深;;梁实秋的三个条件[J];文苑;2011年09期
6 崔莹;;他拯救了京剧,也拯救了莎士比亚[J];世界博览;2011年17期
7 ;开心果[J];科技与企业;2003年10期
8 柏根;;让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执手畅叙”[J];文化交流;2011年07期
9 ;另一种中西合璧[J];青少年日记;2005年05期
10 ;名家论艺[J];广东艺术;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朱莉雅;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父女关系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程雪芳;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莹轲;莎士比亚喜剧中两性观的两面性[D];安徽大学;2010年
4 曾小玲;奥瑟罗的他性在原剧和帕克电影中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5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6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7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4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