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野蛮的婚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4:37
本文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野蛮的婚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野蛮的婚礼》 神话原型 《圣经》 古希腊悲剧
【摘要】:扬·盖菲雷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从小热爱古希腊戏剧,也深受《圣经》的影响,在1985年以《野蛮的婚礼》斩获法国文坛最高奖项龚古尔文学奖,轰动一时,这部作品也成为扬·盖菲雷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野蛮的婚礼》这部作品中的人物、意象与情节设置等都深刻的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同时,也隐现着作者对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向往。虽然,这是一个关于母子关系的简单故事,但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困惑、迷惘。人与社会的相互对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敌对,这种对立关系甚至已经侵蚀了天然的血亲关系。作者借用《圣经》原型与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原型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挖掘,并对造成这种非正常关系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国内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十分的有限。相关的研究也只是从精神分析这一单一角度进行。因此,本论文将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文本进行挖掘,通过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借鉴、运用和置换变形对现代社会中的伦理关系及个体深层的心理结构进行探索和反思。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神话—原型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期为本文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视角,并对盖菲雷克其人与《野蛮的婚礼》这部作品做简要论述。第二部分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人堕落的根源不是犯罪本身,而是人类自身对罪责的推诿以及这种推诿所造成的无辜者的受难。而这种对恶的“模仿欲望”导致了社会罪性的形成。第三部分对作品中的《圣经》意象进行分析得出人在现实世界面前能否得到真正救赎的深层根源正是人自身的抉择与行为。第四部分通过论述作者对《圣经》叙事结构的置换变形思考现代伦理意识的转变所带来的新的道德选择与判断。第五部分对作品中人物与古希腊神话人物原型进行对比分析达到一种反讽的效果。同时,也对人的自由选择和生命权利进行探讨。最后,对整个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归纳总结,认为作品借用神话原型对现代社会中最普通的人的情感体验,伦理选择和思想意识做出深刻地发掘与反思,现代人普遍的孤独处境不仅体现在与整个社会的格格不入,更反映在人与自身的隔绝和难以摆脱的自我厌恶感。
【关键词】:《野蛮的婚礼》 神话原型 《圣经》 古希腊悲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5.074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一、绪论9-13
- (一)《野蛮的婚礼》的研究现状9-11
- (二)神话原型批评理论11-13
- 二、作品人物的《圣经》原型13-27
- (一)妮柯尔—隐性的夏娃13-18
- (二)吕多、米肖—现代的替罪羊18-27
- 三、作品中的《圣经》意象27-36
- (一)方舟的意象27-30
- (二)“血”的意象30-33
- (三)“水”的意象33-36
- 四、作品中《圣经》的结构原型36-40
- 五、作品中的古希腊神话原型40-48
- (一)安提戈涅与妮柯尔40-45
- (二)俄狄浦斯与吕多45-48
- 六、结语48-51
- 参考文献51-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3-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无极;;战胜困惑[J];中国书画;2005年09期
2 刘成富;浅谈亨利·米肖的诗歌创新风格[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董强;;“太初有屋”:从房屋隐喻看米肖诗歌中的神秘主义探索[J];欧美文学论丛;2010年00期
4 班宇;;“我从遥远的国度写信给你”——“穿越文化”的起源与衍生[J];艺术广角;2011年04期
5 庄颖;;《沙海漂流人》 澳洲版“无人区”[J];东方电影;2014年06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佳慧;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的《野蛮的婚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03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0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