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花园与国家:马维尔田园诗歌中的政治思想

发布时间:2017-10-28 14:15

  本文关键词:花园与国家:马维尔田园诗歌中的政治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安德鲁·马维尔 花园意象 国家理论 政治思想 田园诗歌


【摘要】:在学者们看来,安德鲁·马维尔(1621-1678)一直像谜一样难以捉摸。其诗歌如同其本人一样充满矛盾,显得扑朔迷离。他的诸多田园诗歌中都包含有花园意象,这些充满矛盾的花园意象实际上是马维尔对国家的政治想象。马维尔本身就是一名政治人物,几乎他的所有诗歌都体现了时代的冲突。尽管已有不少学者研究其后期散文中的政治思想,但从未有人研究其诗歌中花园意象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事实上,马维尔诗歌中花园意象的深刻政治内涵不容忽视。在他的田园诗歌中,花园是国家的缩影。马维尔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小心机智地编织到这些花园意象之中,从而创造了“花园——国家”这一政治寓言。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主要通过追溯文学作品中将花园与国家互喻的传统来探讨花园意象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揭示花园作为国家的隐喻在马维尔诗歌中的体现。在马维尔的田园诗歌中,花园意象并非一致统一的,而是被描绘成两种相互对立的意象:荒废无序的堕落花园和理想化的伊甸式花园。接下来的两章便分别探讨这两种花园意象的政治内涵。第二章旨在探索堕落的花园与当时动荡的英国社会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对花园中具体意象的分析进一步挖掘出马维尔对国家领导权的看法。马维尔政治忠贞的多变一度引起其同时代人及后世学者对其政治观点的质疑,一些批评家甚至将其贬称为政治小丑。但马维尔实际上持有自己独到的超然的政治观。对他而言,国家就是一个舞台,当处于政治舞台之上时,无论君主政体、议会的共和政体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如同台上的演员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国家政事。但每个演员都终有退场之时。无论政治舞台之上谁人表演,只要台下的人们能安居乐业,那这样的政府就算是合格的政府。论文最后一章旨在展现出马维尔投射于伊甸式花园意象中的理想国家的蓝图。马维尔对理想国家的政治构想既具本土色彩亦有异国情调,生动地体现了其政治思想。对内而言,马维尔认为理想的国家必然少不了理想的领导者,其不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还必须拥有确保其权力得以公正行使的道德良知。对外而言,马维尔将代表新世界的异域的百慕大群岛本土化,反应了17世纪英国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扩张思想对马维尔的政治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安德鲁·马维尔 花园意象 国家理论 政治思想 田园诗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2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6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Introduction10-19
  • Chapter One Garden as Imagery of State19-37
  • A. The Tradition of Garden-state Imagery19-27
  • B. Garden as Imagery of State in Marvell's Poems27-37
  • Chap-ter Two Corrupted Gardens as Turbulent England37-53
  • A. Animals Killed:the Beheaded Monarch37-42
  • B. People with Weapon:the Empowered Bourgeoisie42-47
  • C. The Tree,the Worm or the Woodpecker:Who Is the Real Winner47-53
  • Chapter Three Ideal Gardens as Marvell's Ideal State53-64
  • A. Conscientious Gardener with Absolute Power:An Ideal Ruler53-58
  • B. Inexhaustible Fruits:Free and Equal Occupation of Capitals58-64
  • Conclusion64-66
  • Notes66-68
  • Works Cited68-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凤;;《致他的娇羞的女友》—另类的情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田苗苗;;王佐良的英国散文研究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田苗苗;刘艺虹;;王佐良英国文学史研究的批评方法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李志华;;安·马维尔的《致他羞涩的情人》的修辞魅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5 黄宗英;;试评安妮·布雷兹特里特的“文化叛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崔维乔;孟宪印;;构建心灵的伊甸园——《多情牧童致爱人》主题探寻[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邬凤鸣;;不同语境下的心路历程——《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异质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陈星君;;《等待戈多》中的反人文主义倾向[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9 覃先美;就职演说与《圣经》风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周珊;;《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意象[J];大众文艺;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梅英;“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邵维维;隐喻与反讽的诗学[D];吉林大学;2013年

6 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璐西洋;马维尔诗中的时间主题[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蔚;约翰·邓恩诗歌的生态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月彩;尼采哲学关照下的邓恩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宁;魔鬼形象在西方文学中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5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6 林元富;透过精制的瓮[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包桂影;乔治·赫伯特宗教诗中独特的象征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南方;约翰·邓恩诗歌中的非个人化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时娜娜;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独特的爱情表达方式[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建政;牛津、剑桥大学学院制研究:1249年-1636年[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8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108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