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1 08:28

  本文关键词: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

存在主义研究

王慧平

要: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

一,对西方文学特别是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存在主义文学作品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荒诞和非理性,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追求,因而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英美文学;萨特

存在主义,又名生存哲学或实存哲学,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在德国产生并流传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相继在法国、美国与日本等国广泛传播。五十年代以来,存在主义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广为流行、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对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存在主义哲学概述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丹麦神学家、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存在主义哲学一出世就把探讨人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先驱者的克尔凯郭尔在其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年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他以宗教为前提,以个人生活的主观体验为基点来论证个性原则和宗教信仰,强调个体的极端重要性和个体的选择。“孤独个体”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核心范畴,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影响很大。

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同时也给西方社会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于是,一种反映资产阶级在危机时期心态的危机哲学存在主义便应运而生了。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战后国内各种矛盾、冲突层出迭起。生活在痛苦和绝望之中的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德国成为了存在主义的发源地。

[1]94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

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他把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

(1859~1938)的现象学说与克尔凯郭尔、尼采(1844—1900)的孤独个体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个体存在

为核心的“此在现象学”,这种本体论的存在学说是海德格尔对存在主义的开创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取代德国成为存在主义的中心。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萨特(1905-

1980)。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对社

会影响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萨特的哲学思想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1943年萨特发表的《存

在与虚无》以及后来发表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

义》(1946)和《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哲学著作,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1)“存在先于本质”。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而萨特认为存在主义是解决“上帝之死”给世界带来后果的手段。在有上帝的世界里,上帝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人类,上帝头脑中这些概念就是人的本质。

[1]94

因此,人存在之前就有本质,即:本质先于存

在。而萨特认为,既然上帝是不存在的,人就没有先于存在的本质,即:存在先于本质。因此,人的本质是人自己创

造的,存在先于本质首先使人完全对自己负责,人可以选择和造就自己的本质。(2)“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理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心、呕吐。(3)“自由选择”。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

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责任包括选择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存在,还包括对整个人类负责[2]。

存在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说,世上有多少个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义。

[3]

但从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到萨特等哲学家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悲观主义的情绪,并具有很强的非理性的特点,但是这只是整个存在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生活的自我选择性,强调了人是自由的,应超越荒诞的现实,通过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与现实相

抗争、不断进取的精神,悲观中透着乐观,绝望中存在·

着希望的思想都直接影响着存在主义文学。

欧二、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美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文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学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作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风靡了欧洲品大陆,对哲学寓言小说、荒诞派文学等都产生了重大而评深远的影响。

析战后的英国社会到处弥漫着消沉萎靡的情绪,陷及其于苦闷和彷徨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在存在主义理论中找到了寄托和归宿。被人称为“哲学小说家”的·

福尔斯就是其中之一。福尔斯于1947年至1950年就柴焰读于牛津大学时,深受当时弥漫于大学校园的存在主义的气息的影响。他尤为关注存在主义关于积极行动王以及在行动中发现现实的理论。因此,福尔斯的小说时玲常关注人们做重大决定和随之采取行动的时刻,这些玲思想明显地反映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当中。等

萨特认为“每个人是作为一种神秘而孤立的实在”,而福尔斯笔下的萨拉便是这样一个“神秘而孤立”的人物形象。“我一直过着孤寂的生活,……命运似乎注定我永远不能和同等的人建立友谊,永远不能住在自己的家里,永远觉得自己被排除在主体世界之外”。

[4]

关于个

2011.11下半月

\147

外体与他人及外物的关系,存在主义哲学家们都有着相国似的看法。克尔凯郭尔认为,自我“不仅是个人一己的自我,而是社会的、公民的自我”。海德格尔认为,作为文此在的人的存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独的存在,,他总wai是处于不断地与外物、他人发生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查学尔斯与萨拉的邂逅,更是存在主义个体和他者关系的研guo直接写照。另外,小说中其他相对次要的人物关系,比wen如,查尔斯与他的仆人萨姆、查尔斯与他的伯父,等等,究

xue无不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个体与他者的悲观而深刻的思索。

yan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在法国舞jiu

台初露头角,继而逐渐扩展到欧美,并成为统治整个西方现代剧坛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荒诞派戏剧和小说的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所讲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描写人的困境这一主题上,许多荒诞派作家深受萨特的影响。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便是其中之一。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创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也是存在主义最盛行的时期。它讲述的是在一场未来核战争中,一架飞机被击落,飞机上的一群孩子被迫降落在一个荒岛上,在这个远离人类社会的荒岛上,孩子们处处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有的甚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小说渗透着存在主义的荒诞感。

[5]

小说中

的孩子们在荒岛上的存在关系是荒诞的,他们互相敌视,摧残,仇杀,每个人的生存自由都受到他人的限制,“我”的存在对于“他人”而言是多余的,“他人”的存在对于“我”而言就像是地狱。戈尔丁正是用孩子在荒岛小世界生话的荒谬来折射人类生存世界的荒诞:人与人的存在是一种荒诞的存在,智慧、善良、理性带给人们的不再是幸福,而是生存的荒谬。

美国存在主义产生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战后存在主义几乎渗透到了美国文学的各个角落。

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家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思潮和社会运动,出现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造成的惨相仍象梦魔一样纠结在人们的头脑中。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并以不同方式发泄不满,进行抗争。这种情况反映到文学上,就是作为反传统主流文化现象的“垮掉的一代”的出现。克鲁亚克无疑是这一代的代表和化身。克鲁亚克写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生活为原型的,其代表作《在路上》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本质”的缺失所造成的荒谬感与痛苦感使主人公以反叛的方式来逃避不真实的存在,对抗沉重的社会危机。他们抛弃旧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力图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有意义的生存,因此“在路上”也从此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着过程或者自由。存在主义旨在恢复人决定自己生活价值的自由,向冷漠荒谬的世界声明人类存在的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个谜,个人必须做出选择然后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人的孤寂正是自

148/2011.11

下半月

由选择的条件。在美国当代的一些文学家,如索尔·贝娄,保罗·鲍尔斯,约瑟夫·海勒的作品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现代人存在的孤寂和他们对真我存在的寻找。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本深受存在主义思潮影响的小说。从存在主义关于自由,世界荒谬性,对人的主动性的强调,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无处不渗透着存在主义的痕迹。士兵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军队里的荒诞,以及萨特辨证学在《二十二条军规》中均有体现。1949年,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因其小说《遮蔽的天空》的出版而一举成名。小说探讨了大量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肯定了在虚无世界里寻求生命意义的人生价值。作者对该小说主人公莫斯比夫妇在虚无中的生存境况进行了分析,两个主人公均作为“他者”被抛入到一个冷漠的生存环境中。莫斯比夫妇的沙漠旅行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看实则具有了在虚无中进行生存抗争的意义。同时,鲍尔斯在该作中还深入探讨了存在主义的个体,自身与他人,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贝娄发表于1959年的《雨王汉德森》也是存在主义代表作之一。汉德森所处的荒谬世界及其在所处荒谬世界中的体验,展现人生是痛苦和无意义的,这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普遍看法。而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存在的意义。汉德森正是通过非洲之行获得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即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是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承担起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人类的责任,从而实现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存在主义哲学及文学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毋庸置疑,它在现代英美文学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对战后的英美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学作品虽然也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现代西方社会的荒诞和非理性,有一些消极悲观的色彩在其中,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表现了人们在荒诞世界中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追求,对自我身份的寻求,从而获得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颐.当代英美文学的存在主义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2]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徐曙玉、边国恩.20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M].白花文艺出版社,2001.

[4]陈静.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存在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7,(5).

[5]曾小琴、陈旭芬.生存的荒诞—戈尔丁《蝇王》的存在主义解读[J].南昌高专学报,2010,(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DL10CC58)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自然科学、表格模板、医药卫生、出国留学、高中教育、经管营销以及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研究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27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