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呼兰河传》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08:06
本文关键词:萧红的《呼兰河传》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萧红(1911-194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东北作家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猎人笔记》是他的处女作。五四运动时期,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形成一个阅读热潮。包括萧红很多中国现代作家都从屠格涅夫创作中汲取营养。萧红更是喜爱屠格涅夫小说,她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借签屠格涅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技巧,这是两者可比性的基础。本文以萧红的《呼兰河传》屠格涅夫的作品《猎人笔记》为中心,从主题、人物、语言、叙事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及其原因。第一,在小说主题上,两位作家对弱势群体所拥有的本能的关心来自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萧红和屠格涅夫都选择了无依无常的下层人民的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的悲惨生活,暴露出封建社会的弊端。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两位作家的的人道主义精神。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和立场不同,导致了他们对人道主义的不同见解。第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萧红与屠格涅夫都是以塑造下层人民形象为主。特别是女性形象。如阿丽娜,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等。第三,在叙述视角和结构上,萧红以空间叙述为主,利用儿童视角去叙述,更加反衬出萧红内心深藏的悲凉与寂寞。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采用了时间叙述和第一人称,猎人‘我’带有目击者和参与者的两重身份。所以看起来很有真实性,但用第一人称叙述作品,不可避免带有作家的主观色彩。第四,两部作品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大量利用了方言。使用方言,读者阅读时感到很亲切,更为真实。但萧红以风俗描写为中心,屠格涅夫以自然描写为主。这些都跟他们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通过分析他们的创作观,进一步探索两位作者在创作观上异同点及其根源。
【关键词】:萧红 屠格涅夫 呼兰河传 猎人笔记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4-0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正文11-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件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琳;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2 续静;殷晓燕;;《猎人笔记》的文体与视角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郜大军;;寂寞心境下的忧世之作——《呼兰河传》主题解读[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谢海平;一串凄婉的歌谣——论萧红的《呼兰河传》[J];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5 吴桂华;;鲁迅与屠格涅夫文学创作的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孙研;谈《猎人笔记》中的景物描写[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齐秀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丽丽;人文主义视域下的萧红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萧红的《呼兰河传》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