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21:06

  本文关键词: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初两部优秀的寻梦题材小说。两部小说都取材于两位作家的亲身经历,并在叙事主题和技巧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换言之后者在以上两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效仿。关于菲茨杰拉德对康拉德作品的效仿,许多文学评论家和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对此进行研究中和论证,菲茨杰拉德甚至也曾亲口承认其对康拉德小说的效仿。本文通过比较两部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叙事技巧,发现《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以上两个方面对《黑暗的心》进行效仿。叙事主题方面,菲茨杰拉德模仿《黑暗的心》同样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设定为失败的寻梦之旅,并效仿康拉德的写作技巧对主题进行深化;叙事技巧方面,菲茨杰拉德效仿康拉德作品中的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和整体性叙事,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然而,菲茨杰拉德在其作品中并未对《黑暗的心》进行全篇效仿,而是在效仿中寻求不同。这里我将菲茨杰拉德的超越之处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不同于库尔茨的自身悲剧,盖茨比的悲剧更多来自于社会原因;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引入新旧贵族之争的新主题并明确在文中进行介绍,而在《黑暗的心》中却没有对新旧势力之争的主题介绍;三、较之马洛的叙述,尼克的叙述可信度更搞;四、康拉德对《黑暗的心》属于线性叙事并有传统西方叙事作品的特点,而菲茨杰拉德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不是线性叙事,但有现代小说叙事中意识流和多人叙述的特点;最后,菲茨杰拉德还在作品中赋予盖茨比的寻梦对象黛西多重象征意义,而康拉德却没有在《黑暗的心》中赋予库尔茨的寻梦对象任何象征意义。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介绍部分,包括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简介、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运用叙事学原理中的概括叙事、布雷蒙基本叙事序列和话语空间及叙事空间的关系,从叙事主题的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主题方面对《黑暗的心》进行的模仿例证;第三部分从叙事技巧的角度比较两部作品,发现《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技巧上同样对《黑暗的心》进行模仿,如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和整体性叙事;第四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较《黑暗的心》的超越之处;第六部分为总结。本文通过对《黑暗的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尽管菲茨杰拉德在一定程度上对《黑暗的心》进行模仿,但其并没有止步于模仿的层面。菲茨杰拉德不仅将康拉德作品的技巧内化,更结合美国本土文化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最终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使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
【关键词】:黑暗的心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技巧 主题 模仿 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4-0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Ⅰ. Introduction13-18
  • A. Literature review14-17
  • B.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17-18
  • Ⅱ. Imitation of Narrative Theme:Failure of Dream-seeking Adventure18-28
  • A. Colonial dream and American dream19-24
  • 1. Colonial dream in Heart of Darkness19-22
  • 2. American dream in The Great Gatsby22-24
  • B. Losers of dream-seeking adventures24-28
  • 1. Same basic sequence of narrative of dream-seeking24-26
  • 2. Loser of colonial dream26
  • 3. Loser of American dream26-28
  • Ⅲ. Imitation of Narrative Techniques28-42
  • A. First person narration:I as Witness29-35
  • 1. Marlow's narration in Heart of Darkness30-33
  • 2. Nick's narration in The Great Gatsby33-35
  • B. Integrity analepses:show changes of protagonists35-42
  • 1. Integrity analepses(IA)on changes of Mr.Kurtz36-39
  • 2. Integrity analepses on changes of Gatsby39-42
  • Ⅳ. Exceeding Parts of The Great Gatsby42-62
  • A. Personal tragedy and social tragedy43-48
  • 1. Kurtz:personal tragedy44-45
  • 2. Gatsby:social tragedy45-47
  • 3. Moral endings47-48
  • B. Confrontation between new noble and traditional noble48-50
  • 1. The New Noble and The Traditional Noble48-50
  • 2. Confrontation between Tom and Gatsby50
  • C. More reliable narration50-54
  • 1. Differe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50-52
  • 2. Different narration forms52
  • 3. Different emotion52-54
  • D. Less linear narration54-57
  • 1. Linear narration and less linear narration54-55
  • 2. Traditional narrative and modern narrative55-57
  • E. Symbolic meanings of Daisy57-62
  • 1. The symbol of money57-58
  • 2. The symbol of indifference58-59
  • 3. The trophy of men's confrontation59-62
  • Ⅴ. Conclusion62-66
  • Work Cited66-71
  • ACKNOWLEDGEMENTS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京平;蒋学清;胡志先;;《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及殖民主义象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包著红;;论《黑暗的心》中叙述者马洛的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包著红;;《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著红;《黑暗的中心》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3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